刘佰琼
- 作品数:10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被引量:33
- 2015年
- 随着陆上风电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海上风电作为我国高度重视的新能源产业,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文章从海域使用的角度分析风电用海的基本特点,研究海上风电在用海面积、规划编制、管理制度、资源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完善海上风电规划、创新管理制度、规范风电场选址和风机布置、加强海上风电资源环境影响评价"的海上风电发展对策建议。分析表明:风电用海具有确权用海面积小、实际占用海域面积大的特点,且风电用海具有排他性、容易造成海洋空间的破碎化;另外,目前海上风电存在规划面积和布局不合理、挤压其他行业用海空间,风电项目预可研阶段缺乏海洋管理部门的先期介入,风电建设对海洋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甚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平稳可持续发展。
- 刘佰琼徐敏刘晴
- 关键词:海上风电
- 基于ArcGIS Engine的矢栅基础地理数据空间转换方法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随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正式启用,实现基础地理数据不同坐标系间的空间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Esri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所提供的空间转换和影像配准接口,讨论ArcGIS平台坐标转换和投影变换方法,采用C#语言设计开发空间转换系统,并进行转换误差分析,验证该转换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刘佰琼周卫戴相喜
- 关键词:ARCGISENGINE
- 基于综合集成法的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被引量:2
- 2019年
- 以2012~2015年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数据为基础,结合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了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总体评价。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投入-产出视角来衡量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效率。得出如下结论:2012~2015年,江苏省潮间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指数从0.345上升至0.605;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916,整体效率处在较高水平。在2012~2013年,存在可持续发展无效、投入过剩和产出不足的情况,2014年后可持续发展效率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根据投入指标的影响力分析,可知经济投入指标对投入产出效率影响最大,而科技创新投入指标影响力最小,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与人才吸引。
- 宗雪刘佰琼顾云娟沈永明张东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熵值法数据包络分析
- 多种海洋开发类型的综合效益评估被引量:4
- 2018年
-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不断加剧,各海洋开发类型综合效益的评估与分析对维持海洋社会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同海洋开发活动带来不同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产生了海洋资源的损耗,影响了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根据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特点,筛选出江苏海岸带资源开发中常见的4种典型的开发利用类型,选取了能够突出反映海洋开发活动综合效益的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资源损耗指标、环境成本指标构建海洋开发类型综合效益评估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权重,运用综合效益指数评价模型分别计算了单一指标效益值、准则层效益值、各研究案例效益值、各用海类型效益值并对以上研究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探求各用海类型综合效益评估值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4种海洋开发类型的综合效益评估值均介于0.4~0.6之间,处于一般的综合效益状态,综合效益从高到底依次排序:临港工业用海类型为0.551 3、海上风电用海类型为0.492 4、排污倾倒用海类型为0.441、围海养殖用海类型为0.434 3。海洋开发类型综合效益的评估对及时调整海洋开发对策,缓和海洋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 高升徐敏徐敏刘佰琼赵林
- 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针对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的特点,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构建了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现状评定和综合影响两类评价因子,包含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环境影响、效益评估四类评价要素,共计15个评价指标。并根据成本型、效益型和固定型指标的特点提出了各自的标准化方法,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方案的综合得分,以此为依据确定围填海规模的适宜程度和适宜等级。以江苏辐射沙洲半岛式浅滩腰沙为例,运用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综合评价方法,确定腰沙海域最佳的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为理论基面+3.0 m。提出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沿海省市港口及临港工业围填海规模评价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对于围填海规模决策和围填海总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刘佰琼徐敏刘晴
- 关键词:围填海
- 埒子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7
- 2014年
- 根据2012 年5 月埒子口海域17 个站位的环境监测资料,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表层沉积物中7 种重金属(As、Hg、Cu、Pb、Zn、Cr 和Cd)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埒子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达GB 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中规定的1 类标准,质量总体较好.重金属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西墅河口和灌河口附近海域重金属含量偏高,靠近外海-侧海域偏低,西北-东南向相关性较好;西墅河口和灌河口入海污染物是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重金属综合污染系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总体处于低~中等水平.Cd 既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也是重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墅河口和灌河口附近海域,说明排放入海的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 刘佰琼徐敏
-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风险分析
- 基于GIS的围填海规模评价方法研究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围填海是缓解人地矛盾、增强食物安全保障、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沿海地区的围填海规模已经超出了潮滩的自然淤长速度,围填海在带来社会...
- 刘佰琼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 文献传递
- 基于遥感的腰沙海域潮滩演变趋势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腰沙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东南侧海域,是江苏岸外辐射状沙脊南翼最大的沙洲,其滩槽地貌形态较为复杂,但潮滩和深槽均相对比较稳定,深水岸线富有。通过对1987,1995,2000,2008,2015年五个时期的卫星遥感数据和辐射沙洲地区调查资料分析,利用适合腰沙沙洲岸线演变的遥感波段组合,获得了腰沙地区20多a来岸滩典型地理特征演变的信息,结果表明:1987-2015年,腰沙潮滩内缘区围垦发展迅速,人工岸线愈加复杂。腰沙"水道—沙洲系统"组合形态总体态势呈现外缘区东侧及南侧淤涨,北侧侵蚀。小庙洪水道总体有向南偏移的趋势。潮滩南北方向在形态及演变动态上存在空间分异。
- 吴佳乐徐敏刘佰琼
- 关键词:遥感
- 苏北浅滩腰沙围填海控制线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围填海控制线是在工程可行的前提下,不显著改变区域海洋动力格局和岸滩演变趋势的最大围填外包络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围填海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苏北浅滩腰沙为例,在对围填海控制性因素进行筛选、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控制性因素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围填海控制性指标。应用潮流数值模拟和泥沙回淤预测技术,采用分层次筛选和迭代逼近的方法,构建围填海控制线迭代优选模型,分析不同围填海方案对海洋动力格局演变的影响,计算得到腰沙的围填海控制线为理论基面+2.8m。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迭代优选模型可为沿海省市围填海控制线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为制定围填海规模总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 刘佰琼徐敏俞亮亮
- 关键词:围填海
- 典型海洋开发活动经济产出与资源环境综合效益评估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海洋开发活动在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资源的损耗,并对海洋环境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产生影响。根据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特点,筛选出江苏海岸带资源开发中常见的5种典型的开发利用方式,选取了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资源损耗指标、环境成本指标构成海洋开发活动综合效益评估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定量分析各项目以及其评价指标对综合效益的贡献程度。其中围海养殖、海上风电、排污倾倒、城镇建设与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均值分别为0.464,0.459,0.509和0.490;临港工业开发方式与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均值为0.657,处于较好状态,所以建议优先选择临港工业开发方式,从而得出海洋开发方式的选择依据。
- 高升刘佰琼徐敏
- 关键词:灰色关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