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平

作品数:27 被引量:159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芦荟
  • 11篇皮炎
  • 11篇放射性
  • 11篇放射性皮炎
  • 10篇凝胶
  • 10篇细胞
  • 10篇芦荟凝胶
  • 7篇食管
  • 7篇放疗
  • 6篇食管癌
  • 6篇表皮
  • 6篇表皮生长因子
  • 5篇愈合
  • 5篇三维适形
  • 5篇三维适形放疗
  • 5篇适形
  • 5篇适形放疗
  • 5篇化疗
  • 4篇细胞生长
  • 4篇细胞生长因子

机构

  • 2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7篇刘小平
  • 11篇卢金利
  • 9篇李明众
  • 9篇杨芳
  • 7篇施璠
  • 6篇刘锐
  • 6篇吴素歌
  • 3篇陈谦
  • 3篇苏进
  • 3篇邓怀慈
  • 2篇李恩孝
  • 2篇韩苏夏
  • 1篇张允文
  • 1篇姚煜
  • 1篇孙金钥
  • 1篇王牛民
  • 1篇马秀龙
  • 1篇柴林燕
  • 1篇庞成森
  • 1篇李毅

传媒

  • 9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第五届全国肿...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部位新血管生成及VEGF、VEGF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芦荟凝胶对大鼠模型中Ⅱ度放射性皮炎所致创面愈合处新血管生成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mev电子线在大鼠背部建立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将实验大鼠分为两组:创面自然愈合组(对照组)和创面外涂芦荟组(实验组)。HE染色观察创面新生血管数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后行图像分析,分别测定损伤后2、6、10、18、24d的创面组织中VEGF和VEGFR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在伤后10、18、24d创面组织中微血管数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从伤后第2~24天创面组织中VEGF、VEGFR的表达均逐渐增高,而实验组从伤后第10~24天创面组织中VEGF、VEGFR表达的增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芦荟凝胶能够提高放射性皮炎创面组织中VEGF、VEGFR的表达,促进新血管生成,增加局部血运,促进创面愈合。
刘小平刘锐施璠卢金利
关键词:芦荟放射性皮炎
食管癌放化疗后皮肤多发转移1例被引量:1
2001年
刘小平吴素歌韩苏夏
关键词:食管癌化疗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替吉奥联合放疗组(38例)和单独放疗组(38例).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组在放疗同期行替吉奥单药化疗,60mg/(m2...
刘小平施璠刘锐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
岩舒注射液加PF方案治疗有癌穿孔征象食管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4
2002年
李恩孝尚金堂李毅姚煜杨谨刘小平李蓉
关键词:岩舒注射液PF方案食管癌
芦荟凝胶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治疗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进行鲜芦荟凝胶对辐射伤口区的外涂,每日两次。辐射伤后2,6,10,18,24,34天各活杀大鼠10只,每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及伤口局部E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的表达,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以中期明显。实验组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有治疗作用,机理与EGF分泌的促进相关。
卢金利刘小平杨芳李明众
关键词:芦荟凝胶表皮生长因子
芦荟凝胶对放射性皮炎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及创面愈合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芦荟凝胶对大鼠放射性皮炎愈合过程中创面愈合率及肉芽组织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进行鲜芦荟凝胶对辐射伤口区的外涂,每日两次。辐射伤后6、10、18、24、34d各活杀大鼠10只,每组各5只。分别记录肉芽组织均数和创面愈合率。结果:实验组肉芽组织均数和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芦荟凝胶对放射性皮炎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卢金利刘小平杨芳李明众
关键词:芦荟凝胶放射性皮炎肉芽组织
食管癌前程放疗协同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比较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及前程协同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割(C+LCAF)与常规分割(CF)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将9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3个组:CF组:放疗5次/周,2.0Gy/次,总量64Gy;LCAF组:先常规放疗40Gy 4周后改为2次/d,1.5Gy/次,间隔≥6h,总量到64Gy;C+LCAF组:在前程常规放疗40Gy 4周同时加用顺铂20mg,氟脲嘧啶500mg,2次/周,共4周后改用超分割放疗2次/d,1.5Gy/次,间隔≥6h,总量同样到64Gy。结果CF、LCAF及C+LCAF 3个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0%、20%和80%、60%、47%及83%、67%、53%;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3%、33%、23%和77%、63%、57%及80%、73%、57%。生存率及局控率LCAF和C+LCAF组均明显高于CF组(P<0.01),LCAF与C+LCAF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CF组比较,急性毒副反应在C+LCAF组显著增加(P<0.05),LCAF组增加不著。晚期毒副反应3个组均无差异。结论LCAF及C+LCAF组均能显著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但C+LCAF组增加了急性毒副反应。
刘小平吴素歌邓怀慈
关键词:放射剂量分次化学疗法
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研究芦荟对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浅度烫伤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试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伤后2、6、10、18、24d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bFGF的表达。结果:1创面愈合率:芦荟凝胶组在10、18、24d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24d时相点更明显(P<0.01)。2E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E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0、18d时E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bF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bF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8、24d时bF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浅度烫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bFGF的表达有关。
刘小平卢金利陈谦吴素歌杨芳李明众
关键词:芦荟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食管癌患者血及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同工酶的研究
刘小平
耐药基因MDR_1和GST-π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MDR1 和GST -π基因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了 2 0例宫颈癌组织耐药基因MDR1 和GST -π。结果 宫颈癌组织MDR1 、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5% (1 3/2 0 )、75% (1 5/2 0 ) ,MDR1 和GST -π共表达率为 50 % (1 0 /2 0 ) ,二者均表达阴性 2例 (1 0 % )。两种耐药基因表达与肿瘤分化、临床分期均无关。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亦存在较高的MDR1 和GST -π基因表达 ,而二者在其先天性耐药机制中均占有重要的作用 。
刘小平吴素歌韩苏夏李恩孝吴向陇李旭李信民闫春芳
关键词:宫颈癌GST-ΠRT-PCR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