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作品数:24 被引量:106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影响腰椎倒悬牵引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影响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倒悬牵引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其中显效和无效的两组共90例采用卡方检验,对可能影响牵引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和非体力一体力工作与牵引疗效相关(P〈0.05),而患者性别、突出部位与牵引疗效无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35岁)是牵引疗效的保护因素,体重指数(≥24kg/m2)和非体力.体力工作(体力工作)是牵引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牵引疗效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适当控制相关因素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范德辉 吴维 刘建 曾姿霈 孙维政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不同体位下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选用3种常用牵引体位,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恢复情况,采用VAS及ODI评价何种体位疗效更佳。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仰卧位牵引组30例,俯卧位牵引组30例,倒悬牵引组30例,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3组的VAS及ODI均有改善,倒悬牵引组优于俯卧位牵引组及仰卧位牵引组。结论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是一种简便适用的治疗方法。 范德辉 张振宁 刘建 曾姿霈 苏美意 曾科学关键词:俯卧位 仰卧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究董氏奇穴与康复训练方法联合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取同样的基础治疗手段,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董氏奇穴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对照组40例患者则采取单一的康复训练方法,持续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运动能力(FMA)、活动能力(BI)、痉挛程度(MAS)指标进行分别对比。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I评分(67.54±21.49)分,对照组的评分为(53.48±20.15)分;观察组的FMA评分(24.23±7.95)分,对照组的评分为(18.19±7.16)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与康复训练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痉挛现象,同时可显著提升其运动能力和活动能力。 唐明 卢江华 曾科学 刘建 苏美意关键词:董氏奇穴 康复训练 中风 下肢痉挛 偏瘫 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排便困难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观察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针刺方案均为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4周,共计24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平均自主排便次数(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y of life questionaire,PAC-QOL)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平均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显著升高,PAC-QOL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周平均SBMs、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升高程度和PAC-QOL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深刺会阳穴、次髎穴结合电针在增加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以及排便困难程度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苏美意 范德辉 刘建 张振宁 袁智先 林颖 唐明 卢桂梅关键词:电针 会阳穴 次髎穴 脑卒中 排便困难 龙氏治脊疗法结合床边牵引治疗颈源性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龙氏治脊疗法结合床边牵引治疗颈源性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颈源性小儿抽动症患儿按就诊挂号单号码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龙氏治脊疗法结合床边牵引,对照组按推拿针灸结合床边牵引治疗,每组各29例,观察、分析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在主症(皱眉眨眼、努鼻撅嘴、耸肩摇头、喉中异声)积分及次症(面黄肌瘦、纳呆便溏、性急易怒、气短)积分显著减少(P<0.05);从临床疗效评价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86.2%,治疗组治愈率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治脊疗法结合床边牵引改善颈源性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优于推拿针灸结合床边牵引。 康健 范德辉 刘建 苏美意 陈敬伟 张炎明 吴晶晶 吴慧琴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纳入2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每组各13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术,对照组采用普通推拿手法,治疗10天后,应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判定患者疼痛缓解症状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PRI、PPI、VAS评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龙氏正骨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刘建 曾姿霈 董晓斌关键词:神经根型 颈椎病 腹针结合埋线治疗中风恢复期便秘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比较腹针结合埋线和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双侧足三里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果导片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结论:腹针结合埋线对于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便秘症状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曾姿霈 吴绍汉 曾科学 刘建 董晓斌 苏美意关键词:腹针 穴位埋线 中风恢复期 便秘 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判定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处理,分成了甲组和乙组、各31例。乙组施行康复训练,甲组在乙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比较甲组及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的Fugl–Meye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 唐明 刘建 苏美意 林颖 陈敬伟 张炎明关键词:中风后遗症 针灸 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 2013年 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通过非手术疗法得到缓解或治愈,而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保守治疗方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通过针灸、推拿、牵引、电针等综合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将就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范德辉 曾姿霈 刘建 张振宁 苏美意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推拿 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疗的64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揿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残疾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肌群肌电值。结果: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135、9.683,P=0.000);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支和斜方肌中支肌电值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且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14.317、6.344、12.884,P=0.000)。结论:采用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可以提高神经电刺激对患者颈椎功能和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疗效显著。 苏美意 范德辉 刘建 张振宁 袁智先 林颖 唐明关键词:揿针 颈椎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