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中
- 作品数:26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以慢性疼痛为特征的隐匿性抑郁症被引量:2
- 1994年
- 本文报告了以慢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26例隐匿性抑郁症,囚长期误诊,久治无效。确诊后,经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收到显著的效果。
- 曾召祥刘志中
- 关键词:隐匿性抑郁症慢性疼痛长期误诊三环类抗抑郁剂确诊无效
- 季节性情感障碍(附2例报告)
- 1989年
- 本文报告2例季节性情感性精神病的病例,其临床特征是情感障碍呈季节性节律发作,每年冬季发生抑郁,夏季缓解。抑郁发作符合DSM-Ⅲ重型抑郁症的标准。抑郁症状对光疗或睡眠剥夺反应尚好,尤其是与抗抑郁剂配合时。对本病的发生机理、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 刘志中马震祥
- 关键词:情感性精神病抑郁
-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关系被引量:2
- 1990年
- 一、概念及问题的提出焦虑是一种以情绪紧张为主要临床相的情绪障碍,常伴有胸闷、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并非由实际威胁所致,且其紧张。
- 干成泉刘志中
- 关键词:焦虑症抑郁症
- 双相情感障碍神经阻滞剂用量的性别差异
- 1992年
- 作者研究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神经阻滞剂用量的影响。发现男女患者间神经阻滞最高日量(氯丙嗪等价量—CPZ_(EQ))无显著差异,而CPZ单相分析发现男性患者用量显著高于女性;40岁以下患者用量男性显著高于女性,40岁以上的男女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另外,老年女性患者较年轻女性用量稍大。笔者对上述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 朱成友于成泉刘志中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神经阻滞剂性别差异
- 抑郁症自杀的临床特征、预测及治疗被引量:30
- 1990年
-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抑郁症自杀病人的临床特征、预测及治疗三个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
- 李素水刘志中
-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 1990年
- 本文对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和80名配对的正常人,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作对照研究。结果亲属组EPQ的P分和E分均值及其对应的T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亲属组外向型明显较对照组多。两组P维的分级构成比有显著差异,提示亲属组精神质特征较显。患者的精神质特征经遗传在其亲属中显露,可能精神质是从正常人到患者间程度递增的频谱障碍。
- 刘志中张本张顺鲁庆祝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亲属
- 幻肢和幻肢痛被引量:5
- 1989年
- 截肢术后部分患者遗留的幻肢,幻肢痛及残肢痛等现象,迄今仍令研究者们迷惑不解,其治疗亦极为困难。本文仅就有关问题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幻肢痛(Phantom Limb)即截肢后具有已丧、失的肢体依然存在的体验。最早由Mitchell(1872)命名为幻肢。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即存在于幻肢上的疼痛,常与残肢痛并存。残肢痛(Stump-pain)即截肢后肢体残端的疼痛。
- 孟东升刘志中
- 关键词:幻肢幻肢痛心身病
- 酒精中毒患者血脂水平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对32例酒精中毒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常对照者作比较。结果显示:酒精中毒患者的血清胆固醇(TC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在酒精中毒患者中,急性酒中毒者的血清TCH值又较慢性酒中毒者显著低下。表明乙醇所致TCH降低,通过减少5一羟色胺(5-HT)受体数,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出现行为紊乱的生物学基础。
- 袁浩龙周蓓蓓赵玉山刘志中
- 关键词:酒精中毒脂质胆固醇醇中毒
- 脑梗塞患者的精神障碍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研究了30例脑梗塞患者的精神障碍的发生率、病因及临床特征。结果,研究组精神障碍发生率(50%)高于对照组(10%);病程不足1个月和多于6个月者的精神障碍发生率(50~78%)高于病程1~6个月者(22%);两半球损害患者间的精神障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由配偶陪护的患者的精神障碍发生率(73%)高于非配偶陪护者的患者(22%)。研究组的量表评分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 鲁庆祝刘志中章全伟程鹏方
- 关键词:脑栓塞
- 情感性精神病的性别差异
- 1999年
- 目的 作者对1981~1991年连续住院的370例(男212,女158)情感性精神病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发现男性阳性家族史比率低于女性,首次以躁狂发病者男多于女,首次抑郁相发病者女多于男;男性患者双相型比女性多,而女性患者单相超过男性。在双相患者中,男性首发年龄显著高于女性,且男性双相的首次住院年龄大于女性。男性病例的病程、住院次数和发作次数均高于女性,男性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这些结果提示情感疾病在临床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作者对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 于成泉吴秀梅李志敏朱成友刘志中
- 关键词:情感性精神病性别差异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