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 作品数:46 被引量:130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林业科技项目广西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溶胶-凝胶法改良人工林马尾松尺寸稳定性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马尾松是广西地区重要的人工林资源之一,但其尺寸稳定性较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木材工业中的使用。本研究选用基于SiO_(2)的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进行改良,探讨了浸渍时间对马尾松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揭示了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的改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 h溶胶浸渍处理的改性马尾松尺寸稳定性最好,相较于未处理的马尾松,浸渍6 h的改性马尾松的浸渍率为5%,60 h吸水质量增加率由34.7%降低至28.2%,60 h吸湿体积膨胀率由16.5%降低至11.1%,72 h抗老化性能由18.02的色差值降低为11.9。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机理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形成玻璃层状及膨胀结构可以阻挡水分的进入;其二,通过氢键及化学键的形式与细胞壁进行结合,以起到永久的润胀作用。
- 刘晓玲陈松武何林韩黄海英王浏浏罗玉芬
- 关键词:马尾松尺寸稳定性溶胶-凝胶法
- 桉木锯解技术的发展被引量:3
- 2018年
- 传统的跑车带锯、双轴多片圆锯和简单的三面下锯法是中小型桉木加工企业目前普遍采用的锯解设备,同时,高新的智能化锯解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桉木锯解加工中。根据桉木锯解在加工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总结了桉木的国内外锯解技术,分析几种下锯方式的优缺点,为提高产品精度和质量提供分析参考,以期为我国桉木加工行业能充分合理利用桉树人工林资源、提高桉木的使用价值提供借鉴。
- 陈松武陈柏旭刘晓玲罗玉芬林家纯陈桂丹陈艳
- 关键词:桉木木材加工
- 10年生台湾桤木木材纤维形态变异规律研究
- 2025年
- 针对生长迅速且易加工的台湾桤木,以10年生树木为样本,深入分析其木材纤维形态在纵向与径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台湾桤木的木材纤维形态径向变异较纵向更为显著。随树木高度的增加,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呈现波动性下降,而纤维宽度、腔径、双壁厚和壁腔比增减幅度不大。自髓心向外,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和双壁厚均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异规律,且南向心材优于北向心材,而过渡材和边材的结果与之相反。此外,各纤维形态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长度与长宽比、纤维宽度与腔径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纤维宽度与双壁厚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纤维壁腔比与宽度、腔径则呈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0年生台湾桤木木材纤维形态变异规律为其合理加工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刘晓玲禤示青曹艳云陈桂丹黄志玲陈松武
- 关键词:台湾桤木纤维形态径向变异
- 钦州湾近海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
-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活动从陆域范围逐渐向海域地带延伸,极大地促进沿海经济的发展,但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海洋污染。从长远来看,海洋污染严重影响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且海洋环境污染破坏具...
- 刘晓玲
- 关键词:近海污染整体性治理信息共享可持续发展
- 不同家系马尾松木材经溶胶凝胶法改良后耐光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通过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反应前驱体,乙酸或者硝酸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水为反应引发剂,采用3种不同改良工艺(试剂摩尔比不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3个家系(N88-031,N88-171,N88-172)木材进行改良,在紫外光老化的作用下,通过测定试样表面色度学和光泽度参数,对其耐光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试样表面的亮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处理3的亮度相对较高,N88-031家系素材的前后差异高达18.1%,而改良材仅为9.0%—9.4%,改良效果明显。3个家系的亮度区别不明显。黄色指数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光照时间越长,黄化现象越严重,处理3的黄色指数相对较低,说明处理3效果相对较好,黄化现象较不明显。N88-172的黄色指数变化较大,光照前后差异高达44.8%,改良后黄化现象有所缓解,但效果不明显,可能是浸渍时间不足导致的。总色差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处理1和处理3的总色差变化相对较小,说明乙酸比硝酸作为催化剂效果更好。素材光老化前后总色差变化较大且不稳定,数值高达9.6%,而改良材仅为1.5%—3.9%,改良材耐光性得到改善。(2)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劣化程度越来越明显,光泽度均有小幅下降趋势,但变化均不明显,其中改良材与素材相比光泽度变化相对稳定,从不同处理工艺来看,处理1和处理3的变化趋势相对稳定,光泽度较好,3个家系木材之间改良效果区别不大。(3)通过对比研究分析,马尾松3个家系之间的耐光性差异不大。3种处理工艺均发生劣化变色,综合来看,耐光性效果顺序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2>素材。建议针对耐光性有要求的场合,应选用耐光性能改良过的木材加以使用,必要时可加入抗紫外光的吸收剂等提高木材的耐光性。
- 刘晓玲陈松武罗玉芬陈桂丹林家纯栾洁
- 关键词:马尾松木材耐光性色度学
- 土贡松树皮率、生材含水率及木材密度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以研究土贡松木材材性为目的,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天洪岭林场采集2株试材,采用排水法测定生材体积,采用体积法及质量法测定树皮率,研究了土贡松的生材密度、树皮率及含水率。结果表明:土贡松生材密度径向变化随树龄增大呈递增趋势;纵向变化则随树高增加变化幅度小,但接近两端处变化显著,平均值为0.900g·cm^(-3)。基本密度径向变化随树龄增加,南向先增加后减少,北向呈持续增加趋势;纵向变化随树高增加,基本密度呈小—大—小变化趋势,平均值为0.457g·cm^(-3)。生材含水率径向变化随树龄增加呈增加趋势,且北向增加趋势较为明显;纵向变化随着树高的增加,在枝下高以下,生材含水率缓慢增大,在枝下高以上,生材含水率显著增大,平均值为99.9%。树皮体积百分率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小—大—小—大变化趋势,平均值为9.1%。树皮质量百分率均随树高增高而增加—缓慢减小—突然增大变化趋势,平均值分别为7.0%。该研究为保护、发展广西重点珍贵树种土贡松提供了科学依据。
- 聂永雄刘晓玲张荣黎韦水李焱符韵林
- 关键词:树皮率
- 微波处理后桉木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
- 2022年
- 为研究桉木干燥速率的影响因素,基于正交试验,对桉木进行微波干燥处理,分析试材进干燥箱初含水率、微波辐射功率和干燥温度对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桉木干燥速率明显提升。干燥温度、试材进干燥箱初含水率和辐射功率均对干燥速率产生影响,表现为干燥温度>试材进干燥箱初含水率>辐射功率,干燥温度影响最大。在本研究条件下,较佳的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50℃,进干燥箱初含水率30%,辐射功率700 W。
- 刘晓玲陈松武林家纯陈桂丹罗玉芬蒙芳慧陈艳
- 关键词:微波处理干燥速率影响因素正交试验
- 单板疏解程度对桉木重组木性能的影响
- 2025年
- 桉木重组木为解决小径级桉木材质软、强度低和尺寸稳定性差等问题提供新思路。为给桉木重组木制备工艺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探究厚单板疏解程度对桉木重组木性能的影响,以4 mm厚桉木旋切单板为材料,分析疏解次数对单板质量、宽度、厚度和吸水率的影响,并以单板吸水率为单板疏解程度评价指标,选取5种吸水率(50%~90%)疏解单板制备重组木,分析疏解程度对重组木微观形貌和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木单板质量损耗率、宽度延展率、厚度变化率和吸水率均与疏解次数呈正相关。随单板疏解程度增加,单板表面裂缝增多,胶黏剂更易进入单板内部,胶合界面扩大。重组木力学性能均随单板疏解程度增加呈上升或波动趋势;单板吸水率为70%时,桉木重组木抗弯性能较好,水平剪切性能最好。重组木吸水厚度膨胀率随单板疏解程度增加整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单板吸水率为70%时最低。采用吸水率为70%疏解单板制备桉木重组木,其性能较佳。
- 禤示青陈桂丹陈松武陈安阳刘晓玲李东飞
- 关键词:微观形貌耐水性能
- 50年生降香黄檀的生材性质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对50年生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木材的生材性质进行研究,并与25年生降香黄檀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体积法和质量法测定树皮率,排水法测定木材体积,并对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年生降香黄檀树皮体积百分率和树皮质量百分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值分别为19.81%、19.86%。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小,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心材在根部较大,树干根部心材率最大为30.83%,平均值为7.79%。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南向和北向都先减小后增大,且随着树高增加而减小,平均值为0.973g/cm3。基本密度从髓心向外,南向和北向均逐渐增加,随着树高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平均值为0.655g/cm3。50年生降香黄檀生材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南向跟北向均减少,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平均值为48.98%。50年生与25年生降香黄檀相比,心材率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小。两者根部心材率相差不大,但25年生降香黄檀心材率平均值为30.53%,而50年生降香黄檀心材率平均值仅为7.79%,具体原因尚不可知,需进一步探究。
- 李松海刘晓玲林森李婷黄腾华符韵林
- 关键词:降香黄檀树皮率
- 高性能重组木研究进展及应用建议被引量:1
- 2023年
- 重组木作为一种“小材大用、劣材优用”的绿色木质材料,是人工林速生材未来极具发展前景的加工利用途径之一,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木材的供需矛盾。本文围绕重组木的高性能化制备,重点阐述了不同处理工艺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其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其中,着重针对重组木产品应用的高值化与功能化短缺的现状,根据重组木的性能特点构思了“重组木材色定向调控”及“高性能木质强化玻璃”的新概念,以期为我国速生材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产业升级提供解决思路和途径。
- 陈松武刘晓玲陈桂丹何林韩
- 关键词:重组木高性能小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