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 作品数:12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广东本科高校大学生网络平台信贷交易现状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近年来,校园贷款以其放贷快、门槛低等优势逐步进入大学生视野。随着校园贷款的风险事件的频频曝光,蓬勃发展的校园贷款模式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本文通过对广东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以及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归纳网络贷款类型,分析大学生信贷原因,提出相关对策,为加强网络贷款监管力度以及完善网贷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 李晓燕刘晓玲罗耀明陈世超黄柔珊
- 关键词:广东高校大学生
- 客家文化在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价值体现
- 2018年
- 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不断变迁,时势对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目前,高校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较弱,而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客家地区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地域文化沃土,发挥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优势,协同客家文化宣传载体,开拓客家精神践行途径,有效提高大学生协同创新意识、能力。
- 刘晓玲李丽敏
- 关键词:客家文化大学生
- 习近平青年观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 2019年
- 习近平青年观作为发展中的思想,目前研究仍然是处于初创阶段,研究成果不够丰富、研究方法不够多样、研究体系尚未形成,一些研究观点仍需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本文以思考并研究习近平青年观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为结合点,通过多方面的对比,总结归纳,得出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现状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 苏引娴刘晓玲杜小颖周海琪李晓燕王梓彤
- 关键词:青年观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运用“移情”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明确移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高校辅导员要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掌握移情的方法、培养自身及受教育者的移情能力等途径,运用"移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 刘晓玲刘思林庄晓伟
- 关键词:移情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 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先锋作用
- 2017年
- 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资助是今后学生资助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现阶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完成了量的积累,但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三大因素制约着高校学生党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影响力。如何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先锋作用,是摆在高校资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 李丽敏刘晓玲
- 关键词:学生党员
- 协同创新视域下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研究——以嘉应学院为例
- 2020年
- 苏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内在的文化属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区域文化。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可为大学生苏区文化传播教育提供科学的理念及方法指导。通过梅州市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协同创新,加强苏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实现梅州市中央苏区的全面振兴。
- 刘晓玲林永康
- 关键词:大学生协同创新传播教育
- 高校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途径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高校协同创新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高校主体,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在这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通过内部协同、协同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
- 刘晓玲
-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 地方高校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研究
- 2015年
- 当前我国正在踏入转型的道路,协同创新对我国培养协同创新人才,提升综合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校的一大主力军,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更是势在必行,本文将围绕地方性高校的特点、优势及劣势对地方高校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进行必要性分析。
- 谢雪鹏刘晓玲李奕星
- 关键词:协同创新地方高校大学生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路径研究——“中国梦”视域下的创新探索被引量:1
- 2016年
-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的新历史时期,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当中的积极分子,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高校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党员教育全过程,以保证大学生党员承担起实现"中国梦"历史使命与责任。
- 刘晓玲
- 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党员教育路径
- 协同创新平台应用于高校社团途径研究
- 2015年
- 协同创新是一种组织之间知识、技能、文化等的分享机制,对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学生社团作为我国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导者,在各高校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对在我国高校社团之间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进行途径探析。
- 李奕星刘晓玲谢雪鹏
- 关键词:协同创新社团高校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