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预适应的影响
-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有心绞痛发作的病人预后往往较无心绞痛发作者为好,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缺血预适应(IP)的概念,糖尿病(DM)是AMI发生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AMI合并DM的不良预...
- 刘柏年孙根义
-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冠心病发病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冠心病组(120例)和对照组(111例)血清Cpn特异性抗体IgM、IgG及IgA,同时应用免疫浊度法测定冠心病组(97例)和对照组(95例)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Cpn抗体IgG和/或IgA阳性率及IgG和IgA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慢性冠心病(CCHD)患者血清Cpn抗体IgG及IgA滴度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冠心病组Cpn抗体IgM阳性率及滴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IgG和/或IgA及CRP均为阳性组的冠心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pn慢性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P=0.045),Cpn慢性感染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间无相关性.结论Cpn慢性感染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反应的发生可能是Cpn慢性感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环节.
- 刘柏年张我素梁爽霖
-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感染冠心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C-反应蛋白
- 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内病死率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男女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了536例A MI患者 (男379例 ,女157例 )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院内病死率。结果 :⑴平均年龄女性较男性大 ;合并糖尿病(DM )及高血压者女性较男性多 ;吸烟者男性较女性多 ;发病<6h就诊率及再灌注治疗 (静脉溶栓或直接PTCA)率女性较男性低 ;院内病死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分别为14.01%及8.18%。⑵70岁以下组男女患者上述各项比较同上。⑶70岁及以上组高血压发生率女性仍高于男性 ,吸烟者男性仍高于女性 ,但DM发生率、发病<6h就诊率及再灌注治疗率及院内病死率间比较 ,男女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者较男性平均年龄大 ;70岁以下女性院内病死率高于男性 ,70岁及以上两性院内病死率相似 ;DM、就诊迟及再灌注治疗率低可能是70岁以下女性院内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 刘柏年孙根义
- 关键词:性别急性心肌梗死院内病死率影响因素预后
-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预适应的影响
-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有心绞痛发作的病人预后往往较无心绞痛发作者为好,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缺血预适应(IP)的概念,糖尿病(DM)是AMI发生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AMI合并DM的不良预...
- 刘柏年孙根义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缺血预适应
- 文献传递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被引量:4
- 2008年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RALES试验及EPHESUS试验分别证实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A)对于慢性重度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目前,ARA已成为第3类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ARA治疗CHF的机制可能包括减轻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脏重塑、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及改善内皮功能等。使用ARA,一定要注意病例的选择。不良反应主要有高钾血症及性激素样反应,服用ARA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 刘柏年殷雅琴
- 关键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慢性心力衰竭心脏重塑
-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刘柏年张我素
-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感染冠心病病理CPN
- C-反应蛋白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关系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血清C_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浊度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72例 )和对照组 (95例 )血清CRP浓度 ,同时测定同期UAP组的血脂、血糖等项指标 ,并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检查。结果 :(1)UAP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UAP组CRP水平不受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等已知冠心病危险因子及性别的影响。(3)UAP组CRP水平与病变冠脉狭窄程度记分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CRP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 。
- 刘柏年孙根义
- 关键词:C-反应蛋白不稳定性心绞痛
- 粒细胞发光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的中性粒细胞(PMN)氧化代谢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作为冠脉再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发病在6小时以内的AMI患者80例,给予静脉溶栓,按溶栓后冠脉是否再通分为溶栓再通组(Ⅰ组)54例及溶栓未通组(Ⅱ组)26例。以同样发病时间的52例未溶栓病人作为对照组(Ⅲ组)。采用鲁米诺依赖的全血化学发光法(CL)测量3组病人的PMN-CL峰值和吞噬指数。同时测量同期PMN数目、CK-MB及SOD。结果:(1)Ⅱ组和Ⅲ组的PMN-CL峰值及吞噬指数均在发病后24小时达高峰,而Ⅰ组的相应值前移至发病后16小时。(2)3组PMN-CL吞噬指数均与各自CK-MB变化呈正相关。(3)Ⅰ组SOD峰值出现于16小时,Ⅱ、Ⅲ组出现于24小时,均与各自的PMN-CL峰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缺血再灌注时,PMN氧化代谢活性增强,PMN-CL峰值及吞噬指数高峰前移可作为AMI溶栓再灌注成功的临床指标。
- 刘柏年张我素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
-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预适应的影响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糖尿病 (DM )的缺血预适应 (IP)效应。方法:选择AMI合并2型DM患者 (DM组 )117例 ,同期无糖尿病AMI患者 (非DM组 )412例。按AMI前24h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发作分为AP( +)组及AP( -)组 ,分别分析其冠心病危险因素、AMI并发症及心源性住院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非DM组中AP( +)组的CK -MB峰值、室速及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心源性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AP(- )组 ,出院时LVEF明显高于AP(- )组 (P<0.05) ;DM组中AP( +)组及AP(- )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对于无糖尿病的AMI病人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
- 刘柏年孙根义
- 关键词: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缺血预适应并发症
- C-反应蛋白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关系的相关分析
-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发病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浊度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72例)和对照组(95例)血清CRP浓度,同时测定同期UAP组的血脂、血糖等项指标,并行...
- 刘柏年殷雅琴
- 关键词:C-反应蛋白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机制炎症反应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