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正津

作品数:205 被引量:1,246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7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三维重建
  • 30篇解剖学
  • 28篇动脉
  • 28篇可视化人体
  • 25篇断层解剖
  • 21篇断面解剖
  • 19篇可视化
  • 17篇血管
  • 17篇薄层断面
  • 15篇可视化研究
  • 15篇脊神经
  • 15篇脊神经节
  • 15篇计算机三维重...
  • 13篇生物塑化
  • 13篇滑膜
  • 13篇肌腱
  • 12篇巨微解剖
  • 12篇磁共振
  • 11篇神经节
  • 10篇手术

机构

  • 191篇第三军医大学
  • 2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3篇清华大学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15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香港中文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临沂市人民医...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解放军第89...
  • 2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建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97...
  • 1篇成都军区

作者

  • 201篇刘正津
  • 109篇张绍祥
  • 82篇谭立文
  • 51篇邱明国
  • 36篇李七渝
  • 35篇李恺
  • 32篇何光篪
  • 30篇郭燕丽
  • 24篇唐泽圣
  • 23篇张正治
  • 22篇王欲甦
  • 22篇崔高宇
  • 21篇陈现红
  • 19篇杨晓萍
  • 19篇邓俊辉
  • 16篇张伟国
  • 15篇周跃
  • 15篇梅芳瑞
  • 14篇廖维宏
  • 13篇陈金华

传媒

  • 4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9篇中国临床解剖...
  • 21篇解剖学报
  • 11篇解剖学杂志
  • 11篇四川解剖学杂...
  • 9篇生物医学工程...
  • 6篇中华手外科杂...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国行为医学...
  • 4篇解剖科学进展
  • 4篇西藏医药
  • 4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健康大视野

年份

  • 3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2篇2005
  • 19篇2004
  • 24篇2003
  • 18篇2002
  • 8篇2001
  • 2篇2000
  • 10篇1999
  • 11篇1998
  • 5篇1997
  • 13篇1996
  • 24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5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足背皮瓣的动脉被引量:1
1980年
用氯仿油画颜料溶液灌注了50个中国成人下肢的足背动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测量了足背动脉发出的皮动脉。将足背动脉划分为近侧、中间和远侧三个区域,所有标本的足背动脉均发有直接皮支,这些皮支多数集中在近侧区和远侧区。近侧区发出的皮动脉相当恒定,管径也较粗,伸展范围也较广阔。远侧区的皮动脉出现率虽高,但管径和伸展范围均不及近侧区。相邻皮动脉间有一定的吻合。多数皮动脉与足背内侧皮神经伴行,该神经可能是寻找皮动脉的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皮动脉的管径都是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允许范围之内。这样,本文所提数据,可供临床家采取和移植带蒂游离足背皮瓣的参考。
程耕历何光篪陈尔瑜刘正津
关键词:皮动脉深筋膜足背皮瓣侧区足背动脉皮支
肝外胆道血供来源和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1994年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了40例成人标本,结果表明:肝外胆道的血供来源于多条动脉,主要有胆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后动脉,占肝外胆道血供的94.5%。在胆道不同部位,血供分布比例不同,其中分布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上段及肝总管的比例最低,占13.1%;而胆囊和胆囊管则高达51.3%。探讨了肝外胆道动脉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陈卫军应大君刘正津
关键词:肝外胆道动脉血供巨微解剖
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枢椎解剖学测量被引量:23
2002年
目的:为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枢椎标本上,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96.5%的标本椎弓根宽度大于4.5mm,11.5%标本侧块内侧高度小于2.1mm,20.6%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mm,右侧占8.1%,左侧占12.5%,其中男性15.7%,女性40%的标本椎弓根内侧高度小于4.5mm。螺钉固定的上倾角和内倾角分别为39.2°±5.04°和5.79°±2.45°。结论:21.5%的国人不适合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枢椎椎弓根变异较大,术前应进行旁矢状位的薄层CT扫描。
沙勇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关键词:枢椎解剖学
手部动脉的解剖被引量:6
1984年
手的血液供应来自桡动脉和尺动脉,并有骨间动脉补充,正中动脉增大时,也进入手掌,这些血管在腕与手的掌、背两面相互吻合。Kaplan(1)认为它们组成掌侧两个系统和背侧一个系统,掌侧两个系统是掌浅弓和掌深弓,背侧系统是腕背网。大多数教科书则描述为形成四个横位的动脉弓或动脉网。由这些弓或网发支供应手的大部分区域.
刘正津
关键词:动脉拇指手背手部掌浅弓
肝外胆道壁内的血管配布及体视学计量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血管在胆道壁内的分布经组织学方法观察表明由浅至深可分为3层;外膜层血管、肌层或致密结缔组织层血管、粘膜层血管。肝外胆道各段壁内血管的形态特点不尽相同。体视学计量证实,各段微血管的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胆囊和胆囊管壁血管配布最丰富,胆总管胰段和壁内段次之,而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上段和肝总管段则较差。
陈卫军应大君刘正津
关键词:微血管肝外胆道体视学
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计算机三维重建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对颈深筋膜及深筋膜间隙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以显示其立体结构。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 ,采用双线提取筋膜及间隙轮廓的方法对颈深筋膜及其间隙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 :重建出咽后间隙、颈动脉间隙和内脏间隙及颈部的大血管和重要器官。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 ,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构 :用双线法提取筋膜及间隙轮廓 ,能重建出筋膜间隙并能同时清楚显示间隙内的结构 。
李七渝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沙勇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
关键词:颈深筋膜筋膜间隙三维重建
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及三维重建
<正> 采用低温冰冻和生物塑化技术用17例标本,制作了颈部连续薄层横断面,对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进行了观测。利用1.0T的MR系统和螺旋CT分别对正常人颈部进行连续薄片扫描,并与断面标本相应层面对照观察。从颈部薄层塑化断面...
李七渝张绍祥刘正津
文献传递
屈指肌腱鞘滑车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比较各滑车作用的大小,为临床滑车重建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和采用新的衡量指标—屈曲功丧失率,对11只冰冻新鲜手的33个手指分别切除和保留不同的滑车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单独切除各滑车以A2屈曲功丧失率最大(9.56%),与其它滑车单独切除相比相差显著(P<0.05);切除交叉滑车的屈曲功丧失失率与对照(不切任何滑车)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独保留一个滑车时,以A2滑车的屈曲功丧失率最小(19.63%),保留两个滑车,以A2-A4的屈曲功丧失率最小(13.58%),只保留三个滑车以A2-A3-A4的屈曲功丧失率最小(9.32%)。结论:A2滑车的单独作用最大,其次是A4,滑车作用大小的排序是:A2、A4、A3、A1、PA、A5。
王洛夫张正治刘正津
关键词:屈指肌腱滑车生物力学腱鞘
中国可视人体数据子宫及附件薄层断层解剖学观测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测子宫的横断面形态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相互关系。为妇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选择从子宫底层面至子宫颈末端连续断层图像 ,测量子宫的上下径 ,子宫体左右径及前后径 ,子宫颈的长度 ,膀胱、直肠与子宫、阴道的间隔距离等数据。结果 薄层断面图像上可清晰显示出子宫及其附件的解剖结构形态以及与膀胱、直肠等相邻器官的相互毗邻关系。结论 薄层断面提供了子宫在盆腔中位置的完整、精确的数据 ,对妇产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临床诊断。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邱明国李七渝李恺崔高宇郭燕丽刘光久刘继军
关键词:可视化人体断层解剖子宫
脊神经节损伤介导的脊髓背角EAAs和IAAs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研究脊神经节(DRG)炎性损伤时,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EAAs)、抑制性氨基酸(IAAs)含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及其与实验动物神经行为异常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54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24);炎症损伤组(n=24)和正常对照组(n=6)。采用组织氨基酸的含量分析仪测定脊髓背角Glu、Asp、γ氨基丁酸(GABA)、牛磺酸(Tau)、苏氨酸(Thr)和色氨酸(Ser)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背角Glu和Asp分布特点及变化。结果:DRG炎症损伤介导脊髓背角EAAs和IAAs释放增加。结论:EAAs在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AAs的增加则与机体抗伤害性保护反应相关。DRG炎症损伤初期,脊髓背角EAAs/IAAs动态平衡的破坏是伤害性神经细胞兴奋性损伤和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主要原因。
周跃刘正津梅芳瑞廖维宏
关键词:脊神经节损伤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IAA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