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王凯

作品数:24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早产
  • 6篇早产儿
  • 6篇产儿
  • 3篇血管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网膜
  • 3篇儿童
  • 3篇肺炎
  • 2篇新生儿
  • 2篇血管内皮
  • 2篇医生
  • 2篇婴儿
  • 2篇预后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肺发育...
  • 2篇鼠模型
  • 2篇气管

机构

  • 2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廉江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23篇刘王凯
  • 9篇苏毅华
  • 9篇庄思齐
  • 8篇李晓瑜
  • 6篇李易娟
  • 5篇沈振宇
  • 5篇余慕雪
  • 4篇蒋小云
  • 4篇黄越芳
  • 2篇苏春华
  • 2篇刘美娜
  • 1篇古玉芬
  • 1篇瞿柳红
  • 1篇黄柳一
  • 1篇杜敏联
  • 1篇肖昕
  • 1篇廖志红
  • 1篇陈龙
  • 1篇罗红鹤
  • 1篇徐鸿绪

传媒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被引量:41
2009年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MP-IgM、IgG,对MP-IgM≥1:80且确诊为MP感染的6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2例中257例(40.66%)发生肺外不同脏器、系统的损害,其中以消化、泌尿及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41.25%、31.52%和20.62%。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 d好转。【结论】MP感染常引起肺外并发症,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误治。因此对于治疗不理想及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尽早确诊。
刘王凯蒋小云黄越芳庄思齐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小儿
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与血糖控制状态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与血糖控制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肺通气功能和肺弥散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每天4次皮下注射常规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3个月;继以每天2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或50R,或优泌林70/30)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肺通气功能和肺弥散功能指标以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健康对照组测定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肺通气功能指标、肺弥散功能指标、FBG、2hPG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GHbA1c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7.2±1.0)%、(7.4±2.0)%比(8.4±1.4)%,P〈0.05]。试验组治疗前肺通气及肺弥散功能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除单位肺泡容积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外,肺通气和肺弥散功能其它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短期(3~6个月)使用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期间,肺通气功能没有明显改变,但反映单个肺泡弥散量的弥散常数则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严英硕刘王凯周燕斌廖志红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肺功能血糖控制
Dll4和VEGFR-1,VEGFR-2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小鼠模型中的关系
2016年
目的分析Delta样配体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探讨Notch1-Dll4信号通路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小鼠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用鼠龄7d的C57BL/6J新生鼠30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只,在氧浓度为(75±2)%的密闭容器中生长5d,回到室内正常空气中;对照组15只,在室内正常空气中生长。两组各取p7(生后7d)、p12、p17新生鼠5只,摘除眼球,免疫组化法进行Dll4、VEGFR-1、VEGFR-2的测定。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Dll4与VEGFR-1、VEGFR-2在视网膜均可见阳性细胞表达,p7和p12时,两组间VEGFR-1细胞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17时,两组间VEGFR-1细胞的阳性率有差异,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p7、p12和p17时,两组间VEGFR-2细胞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7时,两组间Dll4细胞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12和p17时,两组间Dll4细胞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2<0.05,P17<0.001),实验组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VEGFR-1和Dll4的阳性细胞率均有降低趋势(P均<0.001),VEGFR-2阳性细胞率有增高趋势(P<0.05)。对照组不同时间点VEGFR-1的阳性细胞率有降低趋势(P<0.05),不同时间点VEGFR-2的阳性细胞率有增高趋势(P<0.001),不同时间点Dll4的阳性细胞率没有变化趋势(P>0.05)。结论 Notch1-Dll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VEGF调控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Dll4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小鼠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表达受到抑制,对VEGF未能进行有效负反馈调控;VEGFR-1的表达受到抑制,且与Dll4表达趋势变化一致。
刘王凯苏毅华李易娟余慕雪李晓瑜黄越芳庄思齐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早产儿视网膜病
角色扮演签署早产儿病情知情同意书的教学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科实习医生之间角色扮演,模拟签署早产儿病情知情同意书训练的教学效果。方法将32名儿科实习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儿科临床实习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共32位实习医生都参加关于早产儿教学的讨论课,两组儿科实习医生先接受早产儿病例的床边教学,随后教师跟实习医生讲授和讨论早产儿的发生、并发症、治疗和预后等。实验组实习医生讨论课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互相扮演早产儿的父亲或母亲和儿科医生,模拟签署早产儿病情知情同意书场景训练。教学后教师向两组实习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行教学反馈评分、教师收集实验组的建议和意见、教师总结教学的整体感受和自我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教学反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习医生认为角色扮演签署早产儿病情知情同意书训练能加深早产儿理论知识认识和临床思维训练、做到换位思考;教师认为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中会更注重早产儿并发症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病例的诊断思维和个体化诊疗、应设计更多符合临床实用的角色扮演教学场景。结论作为临床实习教学的补充,角色扮演签署早产儿病情知情同意书训练具有激发实习医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力和开拓临床思维的教学效果。
余慕雪蒋小云刘王凯李晓瑜李易娟古玉芬
关键词:角色扮演知情同意早产儿学习动力临床思维
院外综合管理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极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通过与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极早产儿进行对比,探讨院外综合管理对BPD极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并收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存活时间≥28d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合并BPD分为BPD组及非BPD组。对患儿出院后均进行规范随访及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和再住院次数。结果符合入选标准有76例极早产儿,其中BPD患儿39例,BPD发生率51.3%。两组均无死亡、失明及脑瘫患儿。BPD组纠正3、6月龄及12月龄时体重、身长完成追赶性生长比例与非BPD组相仿(P≥0.05),但头围的追赶性生长较非BPD组差(P<0.05)。BPD组合并肺炎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再入院次数明显高于非BPD组(P<0.05)。结论院外综合管理可改善BPD极早产儿预后,有助于促进其追赶性生长及减少神经系统不良预后,达到非BPD极早产儿水平,但未能降低其呼吸道症状发生率。
冯媚媚刘王凯李晓瑜余慕雪庄思齐李易娟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院外管理随访预后
Notch1-Dll4信号通路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分析Dll4、 VEGFR-1、 VEGFR-2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探讨Notch1-Dll4信号通路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小鼠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鼠龄7天的C57BL/6J新生鼠60只,分成实验组...
刘王凯李晓瑜李易娟黄越芳庄思齐
小于胎龄儿大鼠胰岛素抵抗与ghrelin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小于胎龄)L(SGA)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和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探讨ghrelin在SGA导致胰岛素抵抗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SD大鼠母鼠妊娠期饥饿法建立SGA大鼠模型,按生后第4周身长和(或)体质量的差异分为有生长追赶组(sl组,n=26)、无生长追赶组(S2组,n=31);以自南饮水及自由进食母鼠娩出之雄性鼠仔为正常对照组(C组,n=27)。各组大鼠4周龄时测定体质量及血ghrelin水平,12周龄测定体质量及血ghrelin、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周龄SGA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较C组下降(S1组:2.00±0.58,S2组:2.23±0.58比C组:3.17±0.54,均P〈0.05);血ghrelin水平较C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组:(1.357±0.548)μg/L,S2组:(1.428±0.714)μg/L比C组:(1.843±0.459)μg/L,均P〉0.05]。12周龄大鼠血ghrelin水平与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r=-0.836,P〈0.01),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正相关(r=0.810,P〈0.01)。结论成年SGA大鼠血ghrelin水平降低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低ghrelin水平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
刘王凯苏喆徐鸿绪沈振宇杜敏联
关键词:小于胎龄胰岛素胰岛素抗药性GHRELIN
不明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31例遗传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不明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遗传因素及进行新生儿黄疸相关基因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7~9月广东地区出生的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 采用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4个新生儿黄疸相关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进行检测, 对变异致病性进行解读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3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 筛出阳性患儿139例(42.0%), 包含5种疾病, Gilbert综合征65例(19.6%),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48例(14.5%), 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缺陷病18例(5.4%), Citrin缺乏症4例(1.2%), Dubin-Johnson综合征4例(1.2%)。149例(45.0%)携带1个或多个基因变异位点, 43例(13.0%)未检出有临床意义的变异位点。8个高频变异位点(携带率>1%)为UGT1A1基因c.211G>A和c.1091C>T位点、G6PD基因c.1466G>T和c.1478G>A位点、SLC10A1基因c.800C>T位点、SLC25A13基因c.852_55del TATG位点、HBB基因c.12629delCTTT和c.316-197C>T位点。结论遗传因素是广东地区不明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常见致病基因是UGT1A1基因、G6PD基因、SLC10A1基因和SLC25A13基因, 且存在人群高频携带位点, 对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黎日保古霞吴国豪邓智荣康健泉梁藻缪涛瀚瞿柳红万忠和卢泳雪邓锦有刘冬俊刘王凯黄维本肖昕郝虎李思涛
关键词: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基因
生长抑素和凝血酶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4年5月至2009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生长抑素联合凝血酶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总有效例数38例,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显效18例,总有效例数30例,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和凝血酶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刘王凯苏毅华沈振宇
关键词:生长抑素凝血酶小儿上消化道出血
早中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Notch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Notchl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早中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12月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40例早中期ESCC和8例正常食管组织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otch1和VEGF-C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Notchl和VEGF-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食管组织比较,早中期ESCC组织Notchl表达阳性率下降[47.5%(19/40)比100.0%(8/8),P=0.006)],而VEGF—C表达升高[67.5%(27/40)比0.0%(0/8),P=0.000]。高、中、低分化ESCC组织中Notch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8/10)、50.0%(7/14)、25.0%(4/16),Notchl表达阳性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23),但在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中、低分化ESCC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0%(3/10)、71.4%(10/14)、81.3%(13/16),VEGF-C表达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24)。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00.0%(16/16)比45.8%(11/24),P=0.000]。与T2分期组比较,T3~T4分期组ESCC组织VEGF—C表达阳性率升高[82.1%(23/28)比33.3%(4/12),P=0.000]。Notchl与VEGF—C表达呈负相关(r=0.486,P=0.003)。结论Notchl在早中期ESCC中表现为抑癌基因,其异常低表达可能是引起VEGF—C异常高表达的因素之一。
苏春华陈振光刘王凯苏毅华邹健勇雷艺炎罗红鹤
关键词:食管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肿瘤抑制NOTCHL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