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秀梅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牙周
  • 2篇牙周炎
  • 2篇灼口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1篇血清皮质醇
  • 1篇牙固定
  • 1篇牙周病
  • 1篇牙周夹板
  • 1篇延续性
  • 1篇延续性护理
  • 1篇应激
  • 1篇应激状况
  • 1篇生活事件量表
  • 1篇松动前牙
  • 1篇松动牙
  • 1篇松牙
  • 1篇松牙固定
  • 1篇皮质
  • 1篇皮质醇
  • 1篇前牙

机构

  • 6篇佛山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刘秀梅
  • 2篇韩璐
  • 1篇王增全
  • 1篇艾毅龙
  • 1篇兰倩
  • 1篇黄春活
  • 1篇孙昌娟
  • 1篇余兴华
  • 1篇陈淑仪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灼口综合征患者应激状况和血清皮质醇水平的临床观察研究
2016年
目的对灼口综合征(BMS)患者的应激情况和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水平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择取30例BMS患者和28例健康人,通过生活事件量表(LES)对BMS患者和对照组的应激情况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两组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BMS组患者的LES评分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BMS组LES评分、血清皮质醇含量水平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分数间两两呈正性相关。结论 BMS患者的应激状况和血清皮质醇含量水平相对较高;BMS患者的应激水平及血清皮质醇含量水平、疼痛的程度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刘秀梅
关键词:灼口综合征血清皮质醇生活事件量表
聚维酮碘作为超声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冷却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用10%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PVP-)取代蒸馏水作为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冷却液能否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中度和重度牙周病患者10人共1 128个位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蒸馏水为冷却液进行45 min全口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实验组用10%PVP-为冷却液进行45 min全口超声SRP。基线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袋深度(PD)和临床附着水平(CAL)。结果基础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2组之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10%的PVP-取代蒸馏水作为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冷却液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
韩璐兰倩孙昌娟刘秀梅陈淑仪
关键词:聚维酮碘牙周炎冷却液
茴三硫联合谷维素、维生素B2、维生素E治疗灼口综合征的疗效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茴三硫联合谷维素、维生素B2、维生素E治疗灼口综合征(BMS)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灼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茴三硫组和常规组,各28例.常规组采用谷维素、维生素B2、维生素E常规治疗,茴三硫组采用茴三硫联合谷维素、维生素B2、维生素E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非刺激性唾液流率、口干及灼痛的程度,并监测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第2、4周,茴三硫组非刺激性唾液流率高于治疗前及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和第4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茴三硫组VAS评分(4.51±0.74)分和(3.05±1.03)分均低于常规组的(5.27±0.94)、(4.23±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茴三硫组口干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茴三硫联合谷维素、维生素B2、维生素E治疗灼口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尤其对于伴有口干者.
刘秀梅李霞
关键词:茴三硫灼口综合征谷维素维生素B2维生素E
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8月31日收治的35例老年牙周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9月1日~2020年4月30日收治的35例老年牙周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牙周指标、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遵医行为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CAL)、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HAMD、HAMA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基于时效性激励指导的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指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不良情绪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黄秋妍刘秀梅刘欢欢
关键词:牙周病老年遵医行为延续性护理满意度
固位纤维在保持正畸治疗结果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固位纤维在固定正畸治疗后的保持效果。方法正畸治疗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固位纤维保持器(固位纤维组)和Hawley可摘式保持器(Hawley组)进行保持。两组患者在放置保持器当天(T1)及12个月(T2)制取下颌模型,测量下颌前牙不整齐指数(irregularity index,IRID)。结果固位纤维组在T1、T2时IRID分别为(0.55±0.32)mm、(0.62±0.2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7,P=0.125);Hawley组在T1、T2时IRID分别为(0.61±0.41)mm、(1.12±0.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7,P=0.001)。两组患者在T2时下颌前牙IRI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6,P=0.001),固位纤维组明显低于Hawley组。结论固位纤维维持下颌前牙稳定性效果优于Hawley可摘式保持器。
黄春活王增全艾毅龙韩璐刘秀梅余兴华
关键词:固位纤维保持器
Superbond粘结系统固定牙周炎松动前牙2年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Superbond粘结系统固定牙周炎松动前牙2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9例因牙周炎导致前牙松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消除咬合创伤后采用Superbond粘结系统作为牙周夹板行松牙固定治疗。分别于固定后3、6、9、12、18、24个月进行复诊,记录牙周夹板断裂率和牙槽骨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时间段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的变化及切割功能、美观性与舒适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固定后所有患者的松动牙均变得稳固,咀嚼效率明显改善。牙周夹板在3~6个月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断裂,每例患者1个位点出现断裂,断裂率为6.1%。固定后3个月PD低于固定前,固定后12个月PD低于固定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12、18、24个月AL与固定前及固定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3、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固定后9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8.0%,固定后24个月的治疗有效率为89.8%,因5例患者发生牙周炎症加重,治疗失败。固定后3、6、9、12、18、24个月切割功能评分高于固定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6、9、12、18、24个月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固定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8%的患者牙槽骨骨小梁密度增加,骨白线出现,部分牙位有少量牙槽骨再生。结论通过2年的观察,采用Superbond粘结系统固定因牙周炎松动的前牙获得了稳定可靠的疗效,且有助于牙周状况的改善,能够在不影响患者美观和舒适度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
刘秀梅唐哲陈振宇韩斌
关键词:牙周炎松动牙松牙固定牙周夹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