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迺发

作品数:133 被引量:688H指数:1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4篇生物学
  • 16篇农业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3篇鸟类
  • 16篇荒漠
  • 14篇繁殖
  • 12篇群落
  • 12篇种群
  • 12篇线粒体
  • 11篇石鸡
  • 11篇自然保护
  • 11篇自然保护区
  • 11篇线粒体DNA
  • 11篇保护区
  • 10篇控制区
  • 9篇沙蜥
  • 9篇巢址
  • 8篇雪鸡
  • 8篇栖息
  • 8篇栖息地
  • 8篇蜥蜴
  • 8篇线粒体DNA...
  • 8篇蓝马鸡

机构

  • 132篇兰州大学
  • 8篇井冈山学院
  • 7篇井冈山大学
  • 7篇商丘师范学院
  • 7篇渭南师范学院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乐山师范学院
  • 3篇广西大学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2篇河池学院
  • 2篇陇东学院
  • 2篇琼州学院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甘肃省药品检...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3篇刘迺发
  • 29篇黄族豪
  • 10篇张立勋
  • 10篇吴逸群
  • 9篇闫永峰
  • 9篇包新康
  • 9篇文陇英
  • 7篇宋森
  • 7篇龙进
  • 7篇吴诗宝
  • 7篇李仁德
  • 6篇常城
  • 6篇马广智
  • 5篇邵明勤
  • 5篇金园庭
  • 5篇丁未
  • 4篇周蓉
  • 4篇侯鹏
  • 4篇房峰杰
  • 4篇李佳琦

传媒

  • 16篇四川动物
  • 10篇动物学杂志
  • 10篇Zoolog...
  • 9篇生态学报
  • 9篇Curren...
  • 8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甘肃科学学报
  • 4篇兽类学报
  • 4篇动物分类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甘肃林业科技
  • 3篇第六届全国野...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大自然
  • 2篇宁夏农林科技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湿地科学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8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3篇2010
  • 6篇2009
  • 13篇2008
  • 15篇2007
  • 14篇2006
  • 10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7篇1993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石鸡华北亚种的种群历史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隶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的石鸡是一个多型种,在我国已有7个亚种被报道,其中石鸡华北亚种是我国的特有鸟。用石鸡华北亚种(Alectoris chukar pubescens)12个地理种群112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 DNA CR)1154 bp序列的信息研究了石鸡华北亚种的种群历史动态。112个样本中共发现28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9种单倍型,其中12个地理种群的50个样本共享单倍型H1,8个地理种群的16个样本共享单倍型H4。地理种群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且种群间没有由于地理距离产生隔离的证据。负的Tajima(D=-1.336,P<0.05)和Fu(Fs=-1.720,P<0.05)统计检验值及错配分布的单峰模式都支持石鸡华北亚种经历了种群扩张。石鸡华北亚种大部分种群的错配分布与种群过去的扩张相一致,扩张发生在晚更新世中期的第五寒冷期(0.027—0.06 Ma)。推测其扩张的原因可能为:1)更新世期间我国北方地区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冰川,2)青藏高原的隆升使我国北方干旱化和荒漠化加剧利于石鸡种群的扩散。武都(WD)位于东洋界,而石鸡是典型的古北界的鸟种,表明WD种群可能是石鸡在东洋界的一个建群种,因此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宋森王小立周蓉王莹刘迺发
关键词:石鸡基因流种群扩张
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育雏栖息地选择被引量:7
2010年
2005年4—7月,采用样方法和直接观察法,对甘肃省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育雏期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了16个正在觅食、未受到干扰的雪鸡育雏栖息地和14个阴阳坡的对比样方。研究表明,育雏期的喜马拉雅雪鸡主要选择在海拔3301—3600m之间、中坡及中坡以上的坡位、坡度11—30°之间的灌丛草地活动,这有利于雏鸟获得足够的食物供应和更好的保护后代。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雪鸡育雏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分为捕食因子和食物因子两类,其主要因子依次为灌丛长度、物种丰富度、地面异质性以及附近(500m内)的悬崖数量。喜马拉雅雪鸡对育雏栖息地的选择其实是最好的食物资源和最有利于逃避敌害之间的权衡,即捕食因子与食物因子之间权衡的结果,这可能是喜马拉雅雪鸡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避免被天敌捕食的行为适应,是高寒地区鸟类的一种生存策略。
闫永峰包新康刘迺发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甘肃南部蓝马鸡的繁殖生物学被引量:3
2011年
2007年和2008年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野外发现12个巢址,其中后方隐蔽度最高,为90.83%,其次是上方隐蔽度、左侧隐蔽度、右侧隐蔽度、前方隐蔽度。窝卵数为9.67±1.15(n=3)。卵平均大小为(56.64±1.75)mm×(41.88±0.98)mm。卵体积为(50.39±2.64)cm3,卵重为(54.97±2.87)g。在4个繁殖巢中,只有1个巢成功孵化。营巢失败原因有人为干扰和天敌破坏。
吴逸群刘迺发
关键词:蓝马鸡繁殖生物学窝卵数巢址
甘肃兴隆山麻家寺保护站鸟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2004年4月~2005年1月,对兴隆山麻家寺保护站6种生境(灌丛、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人工林和农田)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69种.其中夏候鸟36种,冬候鸟2种,留鸟27种,旅鸟4种.在鸟类区系类型上,古北界44种,广布种22种,东洋界3种.麻家寺站鸟类物种数量存在季节变化,春季和夏季鸟类物种数量较秋季和冬季的多.影响麻家寺保护站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迁徙鸟类数量的变化.灌丛、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为森林砍伐后的4个不同演替阶段.灌丛为森林早期演替阶段,能较好地维持鸟类多样性;阔叶林为演替的第二阶段,鸟类多样性和物种总数除夏季外,在4个演替阶段中最低;混交林和针叶林居中.农田和人工林是森林砍伐后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形成的两种生境,对鸟类多样性的维持起积极作用.
邵明勤陶继新孙式洪刘迺发张继增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演替
高山雪鸡繁殖期觅食和警戒行为的性别差异被引量:16
2007年
2004年和2005年的4~7月,采用聚焦取样的方法,观察研究了甘肃省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和盐池湾自然保护区高山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繁殖期的两性觅食频率和警戒行为。研究表明,无论是繁殖前期还是孵卵期,雌鸟的觅食频率均高于雄鸟,警戒性则低于雄鸟,而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同性雪鸡在不同时期的差异不显著(P>0.05);高山雪鸡的雄鸟不参与孵卵和育雏,但在雌鸟产卵和孵卵期担任警戒。另外,本文对野生高山雪鸡的警戒行为进行了分类。
闫永峰朱杰翟兴礼倪自银刘迺发
关键词:高山雪鸡繁殖期
甘肃民勤治沙站纵纹腹小鸮食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分析民勤治沙站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食团405块,共鉴定猎物562只。以个体计,民勤小鸮主要取食昆虫,占64.23%;其次为小型哺乳类,占32.38%;也取食少量爬行类(1.96%)和雀形目鸟类(1.42%)。生物量贡献则以小型哺乳类为主,占93.34%。猎物种类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异:取食小型哺乳类的频率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冬季最高94.59%,夏季最低17.75%,食物生物量贡献四季均在90%以上,季节变异不显著;昆虫成分出现在除冬季外的其他季节,且取食频率均在65%以上,季节差异显著;爬行类仅出现于夏季食谱中,仅秋季没有发现鸟类成分。分析秋、冬、春三季哺乳类猎物胫骨的量度发现,小鸮取食哺乳类的胫骨长度平均为16.22mm±4.72mm(n=112),主要取食Ⅰ(10.01mm-15.00mm)和Ⅱ(15.01mm-20.00mm)等级的猎物(分别58.04%和25.00%)。取食猎物的胫骨长度组成存在季节差异,平均长度以春季最大。民勤地区小鸮一年的食物生态位宽度为2.32,季节间存在变异,以冬季最高为2.99,夏季最低为1.64。一年的食物多样性为1.96,季节间存在变异,冬季最高为2.00。食物种类以夏季最多,秋季最少。
赵伟宋森邵明勤刘迺发
关键词:食性荒漠
荒漠沙蜥繁殖生态研究被引量:15
1996年
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1年繁殖1次,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4月初出蛰时雄性精巢已相当发育,5月其重量和体积最大,6月变小,进入精子发生的晚期,7月降到最小,8月开始回升,10月中旬入蛰时已接近春季出蛰时水平。1年内仅7月精巢中无精子。雌性出蛰后卵细胞开始发育,4月下旬进入成熟期,6月达高峰,7月下降,8月进入休止期。每雌年产卵1~3枚或1~4枚,平均1.83(n=48,1987)和2.17(n=48,1993)。特定体长组的生殖率是影响种群年平均生殖率的主要因素。生殖周期与光周期相符,光周期是影响荒漠沙蜥生殖周期的主要气候因子。
刘迺发陈强解雪梅
关键词:蜥蜴荒漠沙蜥繁殖生态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鸡形目鸟类生殖对策进化的格局
比较来自低海拔和青藏高原高海拔系统发育成对的雉类和鹑类的生殖对策,得出如下结论。高海拔种类(亚种)生殖对策有明显的多样性,主要有4种模式:(1)产大窝大卵;(2) 产大窝小卵;(3)产小窝和小卵和(4)产小窝大卵。除第四...
刘迺发黄族豪文陇英
关键词:青藏高原鸡形目生殖对策
从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探讨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分类关系被引量:14
2006年
用聚合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各5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的468 bp的序列,共发现26个变异位点.红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为0.90%,白腹锦鸡的序列变异率是0.17%,两者差异极显著.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3种碱基(A,T,C)含量差异显著.根据Kumar双参数法计算两种锦鸡的遗传距离为0.035±0.008,按线粒体DNA控制区的进化速率2%/Myr计算,它们的分歧进化的时间大约是(1.75±0.40)Myr,结果支持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种.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可能分别起源于秦岭以南地区和横断山脉.
黄族豪龙进张立勋刘重斌刘迺发
关键词:红腹锦鸡线粒体DNA控制区
甘肃南部蓝马鸡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2011年
2007~2008年,在甘肃则岔林区对蓝马鸡种群生存状况作了调查。结果显示:鸦类和猛禽对繁殖期蓝马鸡的卵和雏鸟危害较大;林区内鸦类数量较多(78.7%),潜在威胁蓝马鸡野生种群;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质量下降也会对蓝马鸡种群产生威胁。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提出相关保护对策。
吴逸群刘迺发
关键词:蓝马鸡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