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道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吸虫
  • 7篇虫病
  • 4篇血吸虫
  • 4篇弓形虫
  • 3篇吸虫感染
  • 3篇弓形虫感染
  • 2篇血清
  • 2篇血吸虫病
  • 2篇原虫
  • 2篇源性
  • 2篇中间宿主
  • 2篇日本血吸虫
  • 2篇宿主
  • 2篇土源性
  • 2篇土源性线虫
  • 2篇吸虫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寄生
  • 2篇弓形虫病

机构

  • 21篇安徽省血吸虫...
  • 3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黄山市疾病预...

作者

  • 21篇刘道华
  • 12篇汪天平
  • 12篇操治国
  • 10篇郭见多
  • 9篇金伟
  • 8篇朱磊
  • 7篇李启扬
  • 7篇呼明闯
  • 6篇汪奇志
  • 4篇张世清
  • 3篇章乐生
  • 2篇周莉
  • 2篇孙成松
  • 2篇尹晓梅
  • 2篇汪峰峰
  • 1篇李婷婷
  • 1篇高风华
  • 1篇何家昶
  • 1篇徐梅
  • 1篇方益民

传媒

  • 10篇热带病与寄生...
  • 3篇寄生虫与医学...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2020年安徽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6—2020年在全省56个县(市、区)设立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在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人数不少于200人。收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结果2016—2020年共调查73702人,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27人,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为0.04%。从监测点来看,有13个县(市、区)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其中宣城市的宣州区和泾县感染率最高,均为0.30%;其余43个县(市、区)均未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从生态区来看,华北平原生态区感染率最高,为0.06%;长江中下游平原生态区感染率最低,为0.02%。从年份来看,2016—2020年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02%、0.04%、0.04%、0.06%和0.02%,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20年有波动。从性别来看,男性和女性的感染率分别为0.03%和0.04%。从年龄来看,10~1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0.06%;3~9岁、20~29岁、60~69岁三个年龄组感染率最低,均为0.02%。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组感染率最高,为0.05%;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最低,为0。但感染率在不同监测点、不同生态区、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016—2020年安徽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总体感染率较低,但与2015年第三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时全省的感染率(0.01%)相比有显著提高,提示今后应加强监测和防治。
操治国刘道华金伟郭见多张世清李启扬呼明闯汪敏朱磊汪天平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
《钉螺调查》(WS/T 563-2017)在四川省和安徽省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
2023年
为了解《钉螺调查》(WS/T 563-2017)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情况,选取四川省和安徽省流行县作为调查现场,分层选取省、市、县(区)及乡(镇)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寄生虫病防治所、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钉螺调查》(WS/T 563-2017)知晓率、使用率、培训宣贯率、答题正确率等进行调查。累计发放问卷270份,回收269份,有效问卷254份。《钉螺调查》(WS/T 563-2017)知晓率达84.64%(215/254);在《钉螺调查》(WS/T 563-2017)实施后,有23.28%(17/73)的单位未进行过宣贯,主要的宣贯方式包括会议培训和发放宣传资料。254名调查对象中,有77.16%(196/254)熟悉该标准,66.14%(168/254)在钉螺调查过程中清楚各项调查法使用场景,96.85%(246/254)掌握钉螺鉴别方法。认为《钉螺调查》(WS/T 563-2017)操作性很好、较好、一般的调查对象人数比例分别为41.73%(106/254)、50.78%(129/254)和7.48%(19/254)。结果表明,《钉螺调查》(WS/T 563-2017)的颁布及实施填补了行业内对钉螺控制技术标准化的空白,在血吸虫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
万佳嘉俞铖航王楠楠蒲晨张宇刘道华操治国郑彬刘阳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
安徽省部分地区肠道原虫抽样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现状,按照生态区分布,从安徽省4个生态区中各随机抽取一个县(区)作为调查县,分别抽取了绩溪县、马鞍山市博望区、定远县和利辛县。每个县(区)随机整群抽取至少200名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粪便,用碘染色法镜检原虫包囊并计算人群感染率。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共调查826人,主要检出3种肠道原虫,分别是结肠内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以及人芽囊原虫。人群总感染率4.0%,其中结肠内阿米巴原虫感染率3.1%,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0.7%,人芽囊原虫感染率0.1%。男女感染率分别为2.4%和5.3%;>60岁人群感染率2.5%,≤60岁人群感染率5.6%;学龄前儿童、学生、农民、家务及待业和其他非农人群5种职业的感染率分别为4.7%、5.1%、3.1%、6.0%和12.8%;文盲及半文盲、小学及初中、高中及以上3种文化程度的感染率分别为2.7%、4.0%和11.8%。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非农业职业和文化程度较高是肠道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部分地区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总体较高,女性、非农业人口以及文化程度较高者应作为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
金伟呼明闯汪奇志刘道华李启扬周莉操治国
关键词:肠道原虫抽样调查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安徽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0年安徽省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县(市、区)作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工作,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采集监测对象粪样(>30 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情况,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情况,计算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或趋势卡方检验进行感染率间的比较。结果2016—2020年安徽省分别设立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6、16、14、14和21个,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14%(129/6032)、0.76%(125/16409)、1.26%(185/14704)、0.88%(132/14982)和0.58%(126/2157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20年比2016年下降了72.90%,不同年份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8,P<0.05)。钩虫感染率相对较高,2016—2020年分别为1.94%(117/6032)、0.53%(87/16409)、1.07%(158/14704)、0.52%(78/14982)和0.43%(92/21575);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0.01%~0.24%),呈散发状态。安徽省71个监测点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的为2016年的潜山市(11.02%,103/935),其次为2020年的固镇县(4.22%,43/1018);感染率大于1.00%的监测点有19个,占监测点总数的26.76%(19/71),主要分布于安徽北部地区。2016—2020年安徽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中,男性感染率分别为1.98%(62/3136)、0.67%(54/8009)、0.99%(70/7037)、0.95%(67/7052)和0.53%(56/10592),女性感染率分别为2.31%(67/2896)、0.85%(71/8400)、1.50%(115/7667)、0.82%(65/7930)和0.64%(70/10983),除2018年(χ^(2)
操治国汪天平金伟郭见多朱磊刘道华汪敏李启扬呼明闯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
安徽省2017-2021年农村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状况分析
2023年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制定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2017-2021年,在安徽省每年选取不低于10%的县(市、区)作为流动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开展监测。对各监测点中3~9岁儿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带肛拭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测,采用χ2检验对儿童感染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017-2021年,安徽省儿童蛲虫5年平均感染率为1.34%(128/9 557),历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带肛拭法的检出率分别为0.28%和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7,P<0.01)。不同地区中阜阳市农村地区5年平均感染率最高,为4.27%;各市5年平均感染率与当地常住人口数存在正相关(r=0.54,P<0.05)。男、女童的5年平均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3~9岁儿童的5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62%,1.10%,1.44%,1.57%,0.94%,2.09%和1.57%,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χ^(2)=14.41,χ^(2)_(趋势)=6.70,P值均<0.05);散居儿童和集体生活儿童的平均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徽省农村地区2017-2021年儿童蛲虫感染率变化不大,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工作。
金伟刘道华李启扬汪敏朱磊郭见多汪奇志呼明闯操治国
关键词:蛲虫病哨点监测儿童农村人口
安徽省人群弓形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人群弓形虫感染状况,探索弓形虫感染的易感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省南、北、中三个地区随机选择一个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三个地区7~75岁居民共1795人.对调查者进行弓形虫易感因素的问卷调查.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抗体IgG。将调查和检测结果录入数据库.统计分析易感因素。结果共调查1795人,阳性201人,总感染率为11.20%。不同地区、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30.27.P〈005).其中6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18.35%;不同文化程度各组间感染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9.60,P〈0.05);特殊人群(孕妇、宠物猫犬主、家畜饲养者、肿瘤患者及屠宰场工人)感染率为14.87%,显著高于普通人群(3.72%).其相对危险度(RR)为3.99。结论安徽省弓形虫感染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其感染可能与接触动物的机会、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及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刘道华汪天平郭见多操治国尹晓梅章乐生汪峰峰刘晓明
关键词:弓形虫血清学调查
黄山市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感染调查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黄山市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感染情况,为全市防控肺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水系分布特点和以往调查情况确定调查点,在调查点内根据当地环境,选择调查溪流,采用人工和地笼捕捉境内溪流中的溪蟹,实验室解剖镜下检查肺吸虫囊蚴。计算溪蟹的感染率及囊蚴感染指数。结果调查了11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捕捉溪蟹275只,检出阳性溪蟹57只,阳性率20.73%。感染度平均每只蟹3.51个,感染性溪蟹每克含囊蚴数0.958个,蟹囊蚴感染指数为0.194 06。随着溪蟹体重的增加,阳性率和感染度随之增高(r_(阳性率)=0.905,P<0.02;r_(感染度)=0.929,P<0.01)。雄性溪蟹的阳性率和感染度均高于雌性溪蟹(x^2=136.53,P<0.01)。不同水系溪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P<0.05)。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黄山市仍存在着较高的肺吸虫病流行因素。新安江水系流域是今后肺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区域。
方益民胡新三凌志利汪业彬郑瑞丰汤以农毕宪忠刘道华郭见多
关键词: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
安徽省规划达标地区重点流行村血吸虫病疫情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估安徽省规划达标地区重点流行村疫情风险。方法分别收集规控县和规阻县2008~2010年间有关人群疫情、家畜疫情及螺情等数据,按照达标技术指标要求分析各流行村疫情状况,并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血寄分委会提供的到2015年达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流行村疫情风险评估依据,对各流行村疫情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全省规控县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重点村尚有577个,占规控县流行村总数的30.6%;规阻县尚有34个重点村,占规阻县流行村总数的35 4%。规控县有663个流行村风险评估值在50分以下,占90.6%;规阻县23个流行村风险评估值集中在50~70分之间,占95.8%。结论规控县疫情风险相对较小,只要认真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规划目标较易实现;规阻县疫情风险较大,实现目标难度较大,需进一步加大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力度。
何家昶高风华刘道华李婷婷张世清汪天平
关键词:血吸虫病
基于CiteSpace的弓形虫研究发展演进分析
2016年
目的绘制近年来国际上弓形虫研究发展的可视化图谱并给予解读,从宏观上梳理和把握该学科研究与发展规律。方法运用可视化信息分析软件CiteSpace,对1999~2012年发表在WebofScience中以弓形虫和弓形虫病为主题词的研究文献进行参考文献的共被引分析。结果可视化图谱呈现出八十年代以来形成的为弓形虫入侵机制、基因分型与种群、流行病学、细胞免疫学等为主的八个主要研究方向和各自发展进程,发现了以SibleyLD(1992)为首发表的十七个关键节点文献和近几年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结论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共被引分析,可以让相关科技人员能迅速、直观的了解八十年代以来弓形虫的研究和发展特点,对准确把握弓形虫研究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制定宏观科技政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张光明操治国李启扬徐梅王毓洁张诚黄殷殷刘道华汪天平
关键词:弓形虫CITESPACE可视化共引分析
公共卫生标准追踪评价项目《钩虫病的诊断》(WS 439-2013)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8年
评价市县疾控系统、基础卫生医疗机构了解、掌控及使用《钩虫病的诊断》(WS439-2013),以及流行区居民掌握钩虫病相关知识的情况。选择安徽省市、县疾控系统人员80人,乡村医生70人,流行区居民100人作为评价对象。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评价,采用卡方分析和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以及不同调查对象钩虫病诊断知识得分和钩虫病的诊断标准使用情况的差异。27.8%的疾控系统人员和7.4%的乡村医生在开展工作中使用过标准,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1,P=0.004)。疾控系统人员培训前钩虫病知识平均得分为7.04±1.71分,培训后为10.20±1.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96,P<0.001)。乡村医生培训前钩虫病知识平均得分为4.07±2.00分,培训后为7.78±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36,P<0.001)。关于"钩虫病确诊病例的条件"的知识点,疾控系统人员和乡村医生经过培训后均无显著提升(P>0.05)。72.37%的疾控系统人员和46.88%的乡村医生未接受过宣贯,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0,P=0.002)。参与调查的流行区居民中,仅2%的正确回答钩虫感染的主要危害,且无人正确回答构成的感染途径和预防知识。未来出现钩虫病的相关临床症状后,仅有10.10%的居民选择去县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并且有6.06%的居民选择不治疗。疾控和医疗系统对钩虫病诊断标准的了解不清楚,通过宣教大幅度提升了他们对钩虫感染的诊断知识。
汪敏张世清郭见多刘道华金伟朱磊马晓荷汪天平
关键词:公共卫生健康教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