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荣 作品数:21 被引量:44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08—2011年沧州市县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者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2008—2011年度沧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新的免疫策略,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样:无菌压舌板压舌根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在咽部黏膜擦抹分泌物而后接种于奈瑟氏平板上,保温送往化验室。检验方法:将接种好的平板置于10%CO237℃环境下培养24 h,挑取可疑菌落,涂片,光学显微镜检查并做血清学分群分型试验。结果 2008—2011年沧州市县区流脑报告带菌率平均为5.42%,其中0~5岁幼儿带菌率为8.20%,6~10岁儿童带菌率为7.65%,11~15岁中小学生带菌率为5.88%,16~20岁中学生带菌率为4.74%,均大于20岁人群带菌率为0.56%。0~5岁幼儿和6~10岁儿童报告带菌者人数分别占被检测人群总带菌者数的30.00%和28.00%。结论该市流脑疫情基本稳定,但不容乐观,因在带菌者中发现了致病株,根据检测结果尤其应加强对农村易感人群进行流脑疫苗的有效接种,在人群中形成一道免疫屏障,有效预防流脑的暴发流行。 卢俊荣 王春东 毕红杰 李秀芝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分析 脑膜炎奈瑟菌 2020年沧州市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了解2020年沧州市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水产品相关食品风险监测及进一步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随机采取不同地点、不同季度的水产品样品,根据《2020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创伤弧菌5种致病性弧菌进行检测。对鉴定为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菌株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霍乱毒素ctx基因和副溶血性弧菌tdh、trh和tlh基因检测,确定其毒力基因。结果 180份水产品中68份检出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37.7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7.22%,霍乱弧菌检出率为3.66%,溶藻弧菌检出率为6.67%,创伤弧菌检出率为0.56%,河弧菌未检出。分离出的49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lh基因,均未携带tdh和trh基因;6株霍乱弧菌全部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ctx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沧州市水产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弧菌污染,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为主,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均不携带毒力基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水产品监管力度,以减少致病性弧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张瑞 吴秉伦 毕红杰 董晓枫 王春东 卢俊荣关键词:水产品 弧菌 污染 副溶血性弧菌 毒力基因 2000—2013年沧州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监测结果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0--2013年的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带菌率和菌型分布变迁状况,为提出新的免疫策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在流脑流行前期(12月至1月)、流行期(3月)和流行后期(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0~6、7~12、13~17和18岁以上4个不同年龄组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健康人群流脑带菌调查和分析。依据WS295-200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2000--2013年连续14年监测的4865人中,检出带菌者232人,总带菌率为4.77%。其中2000和2003年带菌率最高,为9.09%;2013年最低,为0.42%。共检出流脑菌群11群,分别为A、B、C、D、X、Y、29E、W135、H、I和K群。其中以B群检出率最高,为1.19%;其次Y群,为1.09%,A和c群的检出率分别为0.60%和0.25%;检出率最低的是W135群(0.14%)。13~17岁组带菌率最高,为6.63%;其次是0~6和7—12岁组,分别为4.10%和4.06%;最低的是18岁以上组,为3.09%。4个年龄组带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P〈0.01)。结论连续1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沧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08年以后下降更为明显,反映了多年来沧州市对流脑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视。13—17岁组带菌率最高,提示今后要加强该年龄组人群的监测、预防接种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带菌者中检出了致病菌株,且检出率高于其他菌群,提示今后A+C流脑疫苗仍应在沧州市继续推广应用。 祁业敏 高永海 卢俊荣 王春东 庞振清关键词:流脑 沧州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研究 王春东 卢俊荣 李秀芝 代国军 祁业敏 周文茹 庞振清 李更生 韩玲 王巨忠 杨谊 课题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监测方法,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大规模的连续监测,监测的食品样品种类多,数量大,覆盖面广。掌握了沧州市及沿海市场流通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污染状况的规律,为评估食源性疾病提...关键词: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公共卫生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实验室检测和溯源分析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原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明确传染源。方法参照GB 4789. 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采集食源性疾病病人粪便和剩余食物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出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10份来自病人的粪便样本和4份盐水虾样本均检出O4∶K8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阳性、trh阴性。PFGE分型显示,所有菌株高度相似,相似度为100%。结论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被O4∶K8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盐水虾所致。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源性疾病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毕红杰 王春东 卢俊荣 吴秉伦 董晓枫 张瑞 李秀芝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脉冲场凝胶电泳 2021—2022年沧州市市售肉与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沧州市市售肉与肉制品中6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了解污染水平,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隐患,为监管部门采取控制措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2021—2022年,在沧州市随机采集296份市售肉与肉制品,针对6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依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增菌、分离和鉴定。结果296份样品中,46份检出致病菌,检出率15.54%,其中生禽肉的检出率最高,为24.67%(19/77);其次为生畜肉21.78%(22/101)、熟肉制品4.24%(5/118)。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9株,检出率为16.55%(49/296),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为6.42%(19/296);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6.08%,18/296)、致泻大肠埃希菌(3.72%,11/296)、金黄色葡萄球菌(0.34%,1/296);未检出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结论2021—2022年沧州市市售肉与肉制品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但相对可控。生畜禽肉比熟肉制品污染严重,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卫生监督及管理。 高庆辉 董晓枫 张瑞 邵寒冰 吕恒熹 卢俊荣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沧州市2008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3 2009年 王春东 卢俊荣 李顺利 李更生 李秀芝 代国军关键词: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污染 2011年沧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沧州市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以预防控制手足口疫情发展及蔓延。方法对2011年疫情报告手足口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沧州市手足口病病例累计报告14 855例,重症61例,死亡1例。比2010年同期(11 687例)上升27.11%。;对606例患者的咽试子等标本进行EV71、CoxA16和肠道通用病毒核酸检测,其中EV71型427份,CoxA16型89份,其他肠道病毒感染90份,分别占70.46%、14.69%和14.85%。结论沧州市2011年手足口病感染以EV71型病毒为主,与往年比较发病高峰期明显增高,年底拖尾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各项防治措施,侧重EV71型病毒的防控。 王春东 董笑菊 杨谊 卢俊荣 王巨忠 庞振清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检测 2016-2017年河北省沧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了解食源性致病菌在沧州市食品中的检出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依据《河北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技术指南(2016)》、《河北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技术指南(2017)》,对沧州市各县区的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随机抽样,并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9种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6-2017年共检测773份食品样品,检出致病菌173株,总检出率22. 38%(173/773),2016年和2017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 007,P <0. 001)。结论沧州市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及其制品、速冻面米生制品和学校周边儿童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相关部门需加强对这几类食品的监管,保证食品安全,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毕红杰 毕红杰 张玉梅 王春东 王春东 卢俊荣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 食品卫生 2018-2021年沧州市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及耐药监测调查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沧州市2018-2021年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情况,逐步建立沧州市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数据库,积累水产品及其制品食品风险监测数据,为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病菌溯源及抗生素使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2018-2021年随机抽取沧州市各县区的农贸市场、餐饮环节、超市等生产销售场所的相关样品,对所采集的水产品及其制品进行细菌培养及分离鉴定,对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实施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药敏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对分离到的40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共获得不同的PFGE带型38种,菌株间相似度在36.1%~100.0%,优势酶切带型不明显,带型分布广泛。对所测定的17种抗生素全部敏感菌株有27株(67.5%,27/40),存在耐药现象的菌株有13株(32.5%,13/40),存在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沧州市2018-2021年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分离得到的40株副溶血性弧菌,其PFGE分型带型分布广泛,未发现明显的集中聚类,针对本研究所检测的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抗生素耐药情况,存在多重耐药情况。沧州市作为沿海城市,后续应持续对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 董晓枫 张瑞 邵寒冰 高庆辉 吕恒熹 卢俊荣 王春东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分子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