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芳
- 作品数:22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SD-OCT联合FFA诊断Stargardt病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诊断Star-gardt病.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医大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21例(42只眼)Stargardt病的SD-OCT和FFA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Stargardt病双眼病变对称,不同病变时期FFA和SD-OCT表现不同的特征.早期:眼底黄斑区污秽,色素紊乱,少量黄色斑点;FFA呈横椭圆形斑驳状透见荧光;SD-OCT黄斑区IS/OS层反射信号减弱或缺失,其余各层基本正常.中期:眼底黄斑区横椭圆形轻度萎缩灶,周围黄色斑点;FFA呈横椭圆形斑驳状透见荧光;SD-OCT黄斑区IS/OS层、外核层反射信号缺失,外丛状层塌陷,视网膜变薄;晚期:眼底黄斑区金箔样反光,横椭圆形萎缩灶,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周围大量黄色斑点;FFA呈“靶环”状透见荧光,周围斑点状透见荧光;SD-OCT黄斑区IS/OS层、外核层、外丛状层反射信号缺失,RPE层反射信号条带明显变薄,脉络膜反射信号明显增强,黄斑全层萎缩.结论 SD-OCT联合FFA可以明确诊断Star-gardt病,SD-OCT有助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 刘影安建斌周娜磊马景学史俊芳戴丽任韬冉
-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STARGARDT病
- 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手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 IMH 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10只眼,女性30例30只眼。平均年龄(63.60±6.26)岁。平均病程(6.00±3.53)个月。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 ILM剥除手术治疗,手术后黄斑裂孔均解剖闭合。手术后1、3、6个月,采用德国 Heidelberg 公司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仪对黄斑区视网膜行水平、垂直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心凹周围3 mm 环内及上方、颞侧、下方、鼻侧各象限视网膜厚度。观察手术后1、3、6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比较手术后6个月手术眼与对侧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手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527,P =0.013);手术后3、6个月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031,P =0.971)。手术后1、3、6个月黄斑中心凹周围3 mm 环内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2.011,P =0.139)。手术后1个月,手术眼与对侧眼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P =0.519);手术后3、6个月手术眼与对侧眼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3、-2.524,P =0.015、0.016),对侧眼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较厚。手术后1、3、6个月,手术眼颞侧平均视网膜厚度较对侧眼均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01、-4.612、-4.125,P =0.014、0.006、0.009)。结论IMH 玻璃体切割联合 ILM 剥除手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出现一过性增厚;黄斑中心凹周围平均视网膜厚度未见此改变。
- 郝玉华贾世婧席瑞洁史俊芳尚庆丽马景学
- 关键词:视网膜黄斑
- 球后注射出现并发症后护士的心理变化及应对措施
- 2015年
- 球后注射常用于治疗眼球后部疾病如视网膜动脉阻塞、青光眼剧痛患者降眼压及内眼手术术前麻醉等,其具有疗效快、给药准确,同时又避免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大的优点[1],是眼科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此项操作存在着与其他操作不同的特殊性,操作方法较为复杂,注射后患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并发症出现后操作护士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变化,可能造成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心理压力较大,对球后注射操作产生抵触感。故在做好球后注射护理的同时,有必要分析导致护士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2]。本研究对我科174例球后注射患者所发生的20例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护士由此所引起的心理变化,报告如下。
- 吕兰王红霞史俊芳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
- 黄斑电焊光损伤
- 史俊芳安建斌马景学周娜磊戴丽刘影蔡素贞
- SD-OCT评估护理干预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SD-OCT评估护理干预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疗效。方法 96例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SD-OCT检查,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针对疾病的诱发因素给予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7、14、30、60 d进行复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并比较两组患者SD-OCT影像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5%高常规组的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护理干预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缩短了病程,是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崔月先周娜磊安建斌冯彩红郭从容史俊芳
-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护理预后
-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SD-OCT随访观察
- 2015年
- 目的 分析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随访观察资料,并探讨SD-OCT在该类病变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诊断明确的98例98只眼VMT的SD-OCT影像进行分析研究,观察随访VMT眼玻璃体黄斑粘连的自然转归,并分析总结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结果 根据SD-OCT观察到的玻璃体对黄斑区视网膜的牵拉程度,黄斑区视网膜结构改变将VMT分为4级:Ⅰ级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区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黄斑结构无异常改变;Ⅱ级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存在小囊样改变,但中心凹形态基本正常;Ⅲ级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受牵拉向玻璃体腔隆起、劈裂、囊样改变,中心凹变平坦或隆起;Ⅳ级则为玻璃体不全后脱离,黄斑受宽带状高反射信号玻璃体后皮质牵拉高度隆起,"峰"样突入玻璃体腔,黄斑的正常组织结构完全破坏.Ⅰ级19只眼,Ⅱ级23只眼,Ⅲ级27只眼,Ⅳ级29只眼,初诊时Ⅰ级BCVA较其他组为好,随访12个月时4级VMT间玻璃体黄斑粘连解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OCT不仅能够明确诊断VMT,还可显示黄斑受牵拉程度及显微结构改变;VMT自然转归的SD-OCT随访观察更可为患者及眼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 崔月先周娜磊安建斌马景学史俊芳戴丽刘丽娅
- 关键词:医学影像检查
- SD-OCT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测量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应用Spectralis频域OCT(SD—OCT)测量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黄斑囊样水肿(CME)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容积变化。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河北医大二院眼科就诊的50例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CRVO—CME未经治疗患者50只眼行SD-OCT检查,以直径1、3、6mmETDRS对黄斑进行分区,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容积情况,并将之与对侧健眼或性别、年龄匹配眼对比、分析。结果CRVO—CME黄斑视网膜各ETDRS分区较对侧健眼或匹配眼均增厚,中央区最厚,呈峰位于中央区的山峰样,分区容积变化与厚度相一致;CRVO-CME黄斑中央区中心小凹视网膜厚度(FT)、中央区平均视网膜厚度(FMcme)、中央区最厚值(Fmax)及中央区视网膜容积(FV)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关。结论CRVO—CME黄斑视网膜水肿增厚呈山峰样,较正常视网膜显著增厚,SD—OCT可以实现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容积的精确测量,对CRVO—CME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周娜磊安建斌马景学史俊芳戴丽崔月先刘丽娅郭从容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
- 角膜后表面散光对Toric人工晶状体计算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角膜后表面散光≥0.5D患者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eular lens,IOL)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明确计算角膜后表面对Toric IOL计算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Pentacam测量角膜后表面散光≥0.5D患者57例,分别使用角膜曲率计(keratometric corneal astigmatism,KA)法和角膜总散光计算(totalcorneal astigmatism,TA)法计算角膜散光,对Toric IOL型号进行计算比较。结果 KA法和TA法计算角膜散光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后表面散光≥0.5D患者TA法与KA法比较有67.5%患者Toric IOL型号发生了改变。结论使用Pentacam测量角膜前后表面计算的结果可以提高角膜总散光精确性。
- 郭从容张斌马景学崔月先张珊史俊芳
- 关键词:白内障晶体散光
- 出血性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出血性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河北医大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38例伴有视盘表面出血、视网膜深层出血和(或)视网膜前(玻璃体)出血,经眼底照相、FFA、SD-OCT检查确诊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38例患者均有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遮挡等临床表现.38例患者均可见视盘表面和视盘鼻侧视网膜深层出血,其中8例还见视网膜前(玻璃体)出血.23例患者FFA表现为典型的视盘鼻侧晚期结节样高荧光.38例患者SD-OCT视盘鼻侧边缘均有团状中高反射信号,视网膜前及视盘表面出血呈高反射信号,视网膜深层出血呈出血性或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结论 出血性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出血可以位于视网膜前、视盘表面及视网膜深层等多个层次,SD-OCT联合眼底照相、FFA可以明确诊断.
- 安建斌周娜磊史俊芳刘影戴丽刘丽娅马景学
- 关键词:视盘玻璃疣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医学影像学检查
- 先天性视盘小凹的多模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多模影像学对先天性视盘小凹(ODPs)的特征进行全方位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病中心确诊为先天性ODPs的患者38例38眼,对其眼底照相、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红外成像、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学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眼底照相检查结果显示,38例先天性ODPs患者中32眼ODPs位于视盘颞侧或颞下方,4眼位于颞上方,2眼位于视盘中心,为圆形或类圆形灰白色凹陷;29例视盘小凹黄斑病变(ODP-M)患者乳斑间可见边界清或不清的暗红色隆起。SD-OCT检查显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病变区域筛板结构不完整,为无组织反射的暗区,裂隙通向视神经深部;所有ODP-M患者的外核层均存在液体,其中27眼内核层存在液体,13眼神经节细胞层存在液体,4眼内界膜下存在液体;所有ODP-M患者中21眼存在外层视网膜劈裂,27眼存在神经上皮脱离;在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患者中,18眼神经上皮下可见点状高反射信号且椭圆体带反射信号减弱或缺失。红外成像显示,先天性ODPs患者视盘颞侧均存在圆形或类圆形低反射区域,ODP-M患者病变部位呈现低反射区域。眼底自发荧光检查显示,27例ODP-M患眼后极部存在与病变范围一致的低荧光区域,其中18眼低荧光区域中心存在颗粒状或片状高荧光区。FFA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ODPs凹陷部位的动脉期造影均呈现局限性低荧光状态,静脉期可见荧光素染料沿视盘颞侧外渗,造影晚期在视盘颞侧边缘形成边界不清的强荧光弧;27例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ODP-M患者造影晚期在黄斑病变区域呈高荧光,未见视盘颞侧渗漏的荧光素钠向黄斑区移动。ICGA显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ODPs凹陷部位呈现局限性低荧光区;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27例ODP-M患眼病变区呈高荧光状态。�
- 乔芯蕊周娜磊马景学史俊芳戴丽刘影李镱航史金鑫安建斌
- 关键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