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锡兰

作品数:23 被引量:185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血液
  • 15篇血液透析
  • 11篇维持性
  • 10篇维持性血液
  • 7篇维持性血液透...
  • 7篇护理
  • 5篇血液透析患者
  • 5篇透析患者
  • 5篇维持性血液透...
  • 5篇病人
  • 4篇内瘘
  • 4篇静脉
  • 4篇静脉内
  • 4篇静脉内瘘
  • 4篇并发
  • 3篇动静脉内
  • 3篇动静脉内瘘
  • 3篇血管通路
  • 3篇透析病人
  • 3篇健康教育

机构

  • 20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22篇叶锡兰
  • 15篇梁馨苓
  • 14篇邱碧辉
  • 13篇符霞
  • 9篇宁志芳
  • 8篇夏运风
  • 6篇余瑞玲
  • 4篇黄红友
  • 3篇温建霞
  • 2篇宋利
  • 2篇梁永正
  • 2篇史伟
  • 2篇刘敏芬
  • 2篇马建超
  • 1篇刘少平
  • 1篇钟海英
  • 1篇刘双信
  • 1篇陈新红
  • 1篇何艳妍
  • 1篇刘丽红

传媒

  • 3篇护理学杂志(...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护理学报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全国第三届血...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2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的单中心调查和临床分析
夏运风史伟马建超梁馨苓叶锡兰刘双信陶一鸣梁永正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管理的促进作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1例病人随机分配给责任护士分管,每名护士分管9例或10例病人,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行1年后病人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健康教育得分的变化。[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P<0.05),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较好(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符霞叶锡兰陈新红邱碧辉温建霞梁馨苓
关键词:血液透析营养管理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
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对本中心218例使用动-静内瘘透析的患者加强内瘘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正确穿刺方法及透析后采取正确压迫止血法,强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结果有效地延长了患者动-静内瘘使用寿命,平均使用寿命达5年以上,最长达16年之久。结论掌握个体化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技术是延长动-静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
宁志芳符霞叶锡兰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规范血液透析(HD)病人的健康教育模式,减少健康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HD病人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15 0例维持性HD病人有关血液透析知识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制订出HD病人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结果]HD病人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程度、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饮食控制等自我护理技能明显提高。[结论]HD病人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适合血液净化中心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
余瑞玲梁馨苓黄红友叶锡兰宁志芳
关键词:血液透析健康教育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3种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AVG)、直接动静脉穿刺3种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310例,随访12个月,回顾性观察AVF、AVG、直接动静脉穿刺3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血管闭塞和动脉瘤)的发生情况。[结果]310例血液透析病人中以AVG血管通路闭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42.86%),AVF最低(3.58%);直接动静脉穿刺穿刺点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AVG通路穿刺点动脉瘤为0。[结论]AVF透析病人常见血管闭塞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AVG通路血管闭塞并发症,其应用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高,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直接动静脉穿刺穿刺点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在其他血管通路无法建立时,仍是挽救生命所必需的血管通路。
叶锡兰邱碧辉宁志芳梁馨苓符霞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
血浆分离吸附在2例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血浆分离吸附疗法是将第一次滤过的血浆通过吸附装置,将病理性蛋白质吸附除去, 经过此法吸附的血浆重返回体内。近年来血浆分离吸附与其它血液净化方式联合应用在
叶锡兰邱碧辉宁志方余瑞玲黄红友
文献传递
透析液钠浓度对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了解相对性低钠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减为135 mmol/L,B组给予常规透析,透析液钠离子浓度142 mmol/L。观察透析8周后两组患者血压、体重、血清尿素氮、肌酐、体重指数、K t/V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比例、透析时间、及研究前血压、血清尿素氮、肌酐、K t/V、LVEF和BM I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158.2±11.1)vs(156.8±10.0)mmHg,P<0.05]、舒张压[(88.1±9.4)vs(85.6±8.6)mmHg,P<0.01]和体重[(55.1±7.0)vs(54.7±6.5)kg,P<0.05]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患者LVEF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3.5±6.7)%vs(54.1±5.4)%,P<0.05],但血清尿素氮、肌酐、K t/V和BM I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透析时低血压[5.96%vs3.48%,P<0.05]和透析失衡(3.65%vs1.59%,P<0.05)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透析时高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对性低钠透析可有效降低血压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但增加透析时低血压和透析失衡的发生率,因而在临床应用时要加强防护措施。
夏运风史伟马建超梁永正叶锡兰何朝生梁馨苓
关键词:血液净化尿毒症高血压心脏功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个体化透析液钠离子浓度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进行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临床指标和透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先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8周,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均设为140mmol/L;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个体化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治疗8周。比较2个阶段治疗结束后患者血压、体质量、血清尿素氮、肌酐、红细胞压积、Kt/V值等指标的变化和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经2个阶段治疗后,各临床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个体化透析治疗期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透析过程中低血糖、肌肉抽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透析失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可有效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反应,特别对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叶锡兰符霞邱碧辉宁志芳夏运风梁馨苓
关键词:血液透析个体化
血浆分离吸附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5
2006年
总结对7例患者进行12次血浆分离吸附疗法的护理经验: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严格控制血流速度,密切观察静脉压及跨膜压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治疗过程顺利,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减轻,APACHEII评分均提高5~7分。透析护士不仅要掌握常规透析操作技术,还应熟练掌握特殊血液净化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护理要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叶锡兰邱碧辉宁志芳余瑞玲黄红友
关键词:重症患者护理
护生自评式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提高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水平,提升护生临床实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方法将神经内科实习护生80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生自评式带教模式,即入科第1天先发放评估表,护生自评后将信息反馈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授课及带教,实习第3周再次自评,调整带教计划。结果观察组出科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对带教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自评式带教模式重视评估,针对问题因人施教,有效提高了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黄巧刘丽红叶锡兰
关键词:护生神经内科带教模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