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敬龙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骨髓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骨髓瘤
  • 5篇褐藻
  • 5篇褐藻糖
  • 5篇褐藻糖胶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骨髓瘤细胞
  • 2篇凋亡
  • 2篇增殖
  • 2篇杀伤
  • 2篇逃逸
  • 2篇通路
  • 2篇细胞增殖
  • 2篇慢性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机构

  • 13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重庆三峡中心...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吕敬龙
  • 11篇肖青
  • 7篇刘欣
  • 4篇王利
  • 4篇陈永平
  • 3篇张红宾
  • 3篇杨泽松
  • 3篇王欣
  • 2篇牟华明
  • 2篇董浦江
  • 2篇张榜硕
  • 2篇刘芬
  • 2篇刘林
  • 1篇王胜
  • 1篇税莉莉
  • 1篇陈力学
  • 1篇孙锎
  • 1篇庞小华
  • 1篇王欣
  • 1篇王煜

传媒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肿瘤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学历医护人员临床科研能力培养路径思考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当前三级甲等非医学院校直属综合型医院在高学历人员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分析高学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开展科研的必要性,并从医院、科室及自身三个层面探究如何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吕敬龙陈永平肖青钟晖牟华明
TGFBI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的演变过程。从基因层面对肿瘤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从而协助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是目前科学研究的重点。基因是一个新发现的基因,
刘欣肖青吕敬龙
关键词:TGFBI肿瘤
头孢吡肟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头孢吡肟为第4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其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及耐受性好,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胆道及泌尿系统等感染性疾病[1]。既往有关头孢吡肟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主要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皮肤组织,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报道甚少[2]。本文回顾分析1例头孢吡肟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阐述头孢吡肟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现状和特点。
吕敬龙陈永平肖青张榜硕
关键词:头孢吡肟凝血功能异常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2012年
患者,男,64岁,因“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术后6个月,便茶色尿1d”入院。患者于2009年11月在我院行肝脏及腹膜肿块活检术,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吕敬龙刘欣肖青王煜王利王欣刘林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移植后茶色尿活检术
H61.褐藻糖胶预防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逃逸化疗药物杀伤机制的探讨
肖青吕敬龙刘欣王利王欣杨泽松张红宾
文献传递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1例的疗效评估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ludarabine combined with cyclophosphamide,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我院经FC方案治疗的41例CLL患者资料。结果:41例CLL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率及总缓解(overall response,OR)率分别为41.5%,36.6%及78.1%,而初治组CR率、PR率及OR率与复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8.8%、23.5%及82.4%vs.29.1%、45.8%及75%,P>0.05),而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抑制,而对于初治和复治组的血液毒性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成4周期化疗的32例患者中,2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及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59.1%和35%,其中,初治组2年DFS率优于复治组(53.6%vs.20.8%,P<0.05),而2组2年OS率无显著差异(77.1%vs.47.3%,P>0.05)。结论:FC方案对CLL近期疗效较好,耐受性好,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DFS,值得推广和应用,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刘欣肖青刘芬吕敬龙
关键词: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褐藻糖胶预防性减少MM细胞逃逸阿糖胞苷杀伤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迁移侵袭模型研究褐藻糖胶预防性减少MM细胞“逃逸”阿糖胞苷杀伤及机制,为临床预防MRD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用ELISA方法检测12例正常人和53例MM患者(Durie-Salmon分期...
吕敬龙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阿糖胞苷褐藻糖胶
格尼可一线治疗47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尼可)一线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反应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纳入年龄≥14岁,除羟基脲、干扰素外既往未使用任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47例,给予国产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每次400mg,口服,每日1次),对患者在接受国产伊马替尼治疗第3、6、12个月时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反应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47例患者接受国产伊马替尼治疗时间≥3个月,其中32例治疗时间≥6个月,21例治疗时间≥12个月。治疗3个月时,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为93.6%(44/47),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为38.3%(18/47),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为10.6%(5/47);治疗6个月时,CHR率为96.9%(31/32),CCyR率为56.3%(18/32),MMR率为18.8%(6/32);治疗12个月时,CHR率为100.0%(21/21),CCyR率为61.9%(13/21),MMR率为28.6%(6/21)。国产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以非血液学常见,其发生率依次为浮肿(76.6%)、恶心呕吐(40.4%)、肌肉酸痛(31.9%)、骨骼疼痛(23.4%)、头痛头晕(12.8%)、皮疹(10.6%)、腹泻(8.5%)和肝功能异常(4.3%);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血小板减少(34.0%)、白细胞减少(31.9%)和贫血(23.4%);无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结论:国产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反应良好,安全性高。
吕敬龙陈永平肖青张榜硕
关键词:药物毒性甲磺酸伊马替尼
重庆市渝东北片区143例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2
2020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东北片区143例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8日重庆市渝东北片区经咽拭子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及胸部CT考虑肺炎的患者共143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等相关信息;同时对各临床分型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也对治疗及转归进行了总结。结果143例病例中,从武汉疫区返回76人(53.1%),有疫区人员接触史52人(36.4%),无疫区接触史15人(10.5%)。普通型组107例(74.8%),重型组24例(16.8%),危重型组12例(8.4%)。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头痛、乏力。其中11例无症状。常见的并发症为高血压、糖尿病,其他并发症有慢性胃炎、乙肝以及肺结核。实验室检查中外周血白细胞下降患者占25.8%,淋巴细胞下降患者占44.8%,随着疾病加重,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疾病程度加重上述指标升高越明显,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冠状病毒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甚至还存在无症状患者,但胸部CT早期就可表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如有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的患者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建议及早筛查病毒核酸及胸部CT。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降钙素原动态随访可用于初期评估患者出现重症的可能性及指导治疗。合并代谢及心血管疾病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陈亚娟税莉莉庞小华牟华明汪建兵郎春辉吕敬龙孙锎李稳发肖开虎
关键词:冠状病毒
褐藻糖胶对U266细胞自噬、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褐藻糖胶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自噬、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褐藻糖胶处理细胞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细胞自噬小体,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测定LC3-Ⅱ/LC3-Ⅰ、Beclin-1、P62、MMP9、CXCR4、p-AKT/T-AKT、p-m TOR/T-m TOR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MMP9含量。结果·(1)TEM观察发现,褐藻糖胶处理组自噬小体增加。(2)褐藻糖胶可降低U266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氯喹可阻断该抑制作用。(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C3-Ⅱ/LC3-Ⅰ、Beclin-1及MMP9蛋白表达随褐藻糖胶浓度增加而增加,P62、CXCR4、p-AKT/T-AKT及p-m TOR/T-m TOR蛋白表达随褐藻糖胶浓度增加而降低。(4)ELISA结果显示,褐藻糖胶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MMP9的含量下降。结论·褐藻糖胶可诱导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自噬,抑制该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罗国平刘芬谷文陈力学吕敬龙肖青
关键词:褐藻糖胶多发性骨髓瘤自噬迁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