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献血者ABO、Rh及MN血型基因频率的分布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连云港地区汉族献血者ABO、Rh及MN血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对75 123例献血者进行ABO、Rh及MN血型分型,Rh阴性血型进行C、c、D、E、e基因分型和MN血型系统中的M、N抗原检测,计算各基因频率。结果:在ABO血型中,A、B、O和A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9.82%、35.18%、23.04%和11.96%,基因频率分别为p=0.2370,q=0.2380,r=0.48;Rh阴性占0.43%,Rh血型基因频率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MN血型分布规律MN>N>M,基因频率m=0.4742,n=0.5258。结论:开展对ABO、Rh及MN血型基因频率分析,对建立血源队伍、满足临床用血有重要意义。
- 相恒泉郁正芹吕海军袁海涛姚勇李克勤
- 关键词:AB0血型RH血型MN血型基因频率
- 缺铁性贫血患者输注PRC前后血清EPO和SF水平的观察
- 2008年
-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PRC)前后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注PRC前后血清EPO和SF水平的检测,并以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输注PRC前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SF则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血清EPO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F与正常人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注PRC对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克勤吕海军李兴华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悬浮红细胞红细胞生成素铁蛋白
- 无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血液成分的变化,观察捐献血小板对机体造成的影响。方法取60例献血小板者采集前后外周静脉血,分别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单采前后献血者PLT分别为(267.63±63.01)×109/L和(191.88±42.41)×109/L,单采后较单采前降低了17%~35%;RBC、HGB、HCT、WBC、MPV和PDW单采后均不同程度略有上升(P>0.05)。结论机采后血小板数目有所下降,但不影响其功能;其他血液学指标未有明显变化。
- 吕海军郑东于杰
- 关键词:献血者单采血小板血液学
- 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血浆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血浆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法对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血浆VEGF检测,并以30名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和血浆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化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清TNF-α和血浆VEGF水平密切相关。
- 袁海涛吕海军李兴华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肿瘤坏死因子-Α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治疗前后血清SOD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输注红细胞治疗前后血清SOD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血清SOD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治疗前血清SOD、RBC-C3bR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RBC-ICR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治疗1个月后,除SOD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RBC-C3bR和RBC-ICR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严重的红细胞免疫调节紊乱,检测患者输注红细胞治疗前后血清SOD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对其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相恒泉李兴华吕海军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红细胞免疫
- 献血者献血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了献血者献血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红细胞酵母花环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40例献血者进行了献血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测定。结果:献血后外周血中RBC-C3b、CD3、CD4、CD8水平均显著性提高(P<0.01)。CD4/CD8比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能增强献血者红细胞的C3b水平,T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使机体进入新的免疫平衡状态。
- 李克勤吕海军何浩明
- 关键词:献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