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润海

作品数:7 被引量:24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甜高粱
  • 2篇作物
  • 2篇秸秆
  • 2篇高粱
  • 1篇行距
  • 1篇行株距
  • 1篇有机碳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原位
  • 1篇直径
  • 1篇溶解性有机碳
  • 1篇设施蔬菜
  • 1篇伸长
  • 1篇生物量
  • 1篇蔬菜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株距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作者

  • 7篇吕润海
  • 3篇谢光辉
  • 2篇于永静
  • 2篇郭兴强
  • 1篇杨合法
  • 1篇梁卫理
  • 1篇范明生
  • 1篇郝晋珉
  • 1篇戈志奇
  • 1篇张书奎
  • 1篇李晓林
  • 1篇牛灵安
  • 1篇崔四平
  • 1篇李季
  • 1篇张新军
  • 1篇段留生
  • 1篇郭景恒
  • 1篇范聚芳
  • 1篇马永良
  • 1篇王晓玉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组成的影响被引量:35
2011年
选取河北曲周、北京顺义和山东寿光的成对的农田(小麦-玉米轮作)和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的含量、剖面分布以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菜田表层有机碳(SOC)与全氮(TN)含量上升。其中菜田有机碳含量较农田增加3.16%~47.4%,全氮含量增加3.09%-64.1%。土壤C/N与pH降低。无论是在农田还是菜田,D0c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三地区菜田表层DOC含量平均为农田DOC含量的1.70倍;DOC与SOC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组成中亲水组分(HIM)比例最高,其次为憎水酸性组分(HOA),憎水中性物质(HON)和憎水碱性物质(HOB)的含量最低;菜田中憎水酸性物质比例为19.0%~26.7%,农田憎水酸比例为14.83%~16.42%;寿光地区农田与菜田憎水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可能与寿光莱田土壤较高的SOC含量和较低的pH有关。三地区中菜田中憎水性物质与亲水性物质比例分别为0.30、0.39、0.41,反映了菜田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殖化现象。总之,农田转变为菜田后,显著影响了D0c的数量和质量。
田静郭景恒陈海清范明生吕润海魏荔李晓林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设施蔬菜
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被引量:145
2011年
收获指数是作物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指标,秸秆系数是评估秸秆量的重要参数。本项研究通过查阅2006—2010年发表的大田试验研究的原创性论文,获得了禾谷类作物在中国大陆地区主产省市自治区的收获指数及换算后的秸秆系数。结果表明:水稻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50和1.00,其中16个省市自治区的变幅为在0.43~0.54和0.85~1.33。玉米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9和1.04,其中12个省市自治区的变幅为0.42~0.53和0.89~1.38。小麦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6和1.17,其中11个省市自治区的变幅为0.42~0.50,秸秆系数为1.00~1.38。其他谷类作物的收获指数为0.17~0.49,秸秆系数为1.04~4.88。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主要禾谷类作物的收获指数虽然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变小。未来要进一步增加作物的经济产量,通过提高收获指数已不再是其主要途径,而要通过增加生物产量以提高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
谢光辉韩东倩王晓玉吕润海
关键词:禾谷类作物秸秆
麦类作物不同品种混合群体的生产性能评述被引量:6
2007年
同种作物不同品种混作由于表现出比单作在产量及其稳定性、抗病性、品质等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内外已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尤以对麦类作物研究较多。回顾了麦类作物不同品种混作的研究成果,评述了麦类作物不同品种混合群体的生产性能,并对产生各种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总结,最后对麦类作物混作的应用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张新军吕润海梁卫理
关键词:麦类作物抗病稳产
有机、无公害及常规生产模式番茄病害及防治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流行特点及灰霉病、晚疫病、早疫病消长动态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病害主要以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为主,危害严重;低温高湿使病害发生重,流行速度快,土传病害及生理性病害有加重趋势。灰霉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一年份有机模式番茄主要病害发病较轻。番茄早疫病有机生产模式较无公害模式防效提高22.2%~57.1%,较常规模式提高36.4%~66.7%;番茄灰霉病有机模式较无公害模式防效提高16.4%~54.9%,较常规模式提高37.7%~73.9%;番茄晚疫病有机模式较无公害模式防效提高26.3%~44.3%,较常规模式提高47.5%~55.4%。
杨合法范聚芳戈志奇沈广成吕润海李季
关键词:番茄无公害生产模式病害防效
调环酸钙-青鲜素复配剂对甜高粱节间生长的调控效应被引量:8
2009年
选用甜高粱品种原甜1号,在拔节后第20天叶面喷施调环酸钙-青鲜素复配剂,设2.6、5.2和10.4 mg/m2共3个处理,研究了复配剂处理对成熟期植株各节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调环酸钙-青鲜素复配剂对甜高粱所有节间直径和处理时已经完成伸长的节间长度无显著影响,对处理后5 d内正在伸长的节间具有抑制伸长作用,随复配剂用量增加,抑制效果明显,复配剂10.4 mg/m2处理使收获期第11节间比对照缩短了23.6%;调环酸钙-青鲜素复配剂对处理5 d以后开始伸长的部分节间产生促进伸长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郭兴强于永静吕润海段留生谢光辉丁俊兴
关键词:甜高粱节间伸长直径
不同行株距种植对甜高粱生物量和茎秆汁液锤度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研究了甜高粱杂交种‘醇甜2号’在相同株距(20 cm)、不同行距(40、60和80 cm)以及相同行距(60 cm)、不同株距(13.3、20.0和26.7 cm),及其配置引起的不同密度条件下单株生物量、单位面积生物量及茎秆汁液锤度(糖分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其差异显著(α<0.05)。在6.2万、8.3万和12.5万株/hm2的密度下,都表现出较大的株距有利于上述3个指标的积累。其中,6.2万株/hm2密度下单株生物量积累最高,为394 g/株,与其相比,8.3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单株生物量(376 g/株)未显著降低,且单位面积生物量积累最大,可达3 138 g/m2。茎秆汁液锤度随行距增大呈增加趋势,株距26.7 cm处理锤度显著高于株距13.3和20.0 cm处理。在行距60 cm×株距20 cm(密度8.3万株/hm2)配置下,该品种能够获得最高的单位面积生物产量,而茎秆汁液锤度无显著变化。
于永静郭兴强谢光辉杨树军牛灵安吕润海
关键词:甜高粱行距株距生物量
玉米秸秆整株原位翻压还田技术研究被引量:24
2000年
本文报道了一项全新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玉米秸秆整株原位翻压还田技术(简称:整翻技术ISAGT technique)。文内介绍了整翻技术的技术工艺、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及4年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证明,整翻处理的玉米秸杆在一年内有85%以上可以腐解,不会影响来年的秋收种麦工作;整翻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体比清茬翻耕处理(对照)提高1~2倍;经4年整翻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8%左右提高到1.27%,年递增约0.1%,有显著的土壤培肥效果;整翻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后期生长稳健,小麦产量逐年增加,增产幅度为5.5%~23.7%;与传统堆沤还田耕作方式和现行的粉碎还田技术比较,整翻技术每公顷作业费分别降低742.5元和225元。整翻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钱、节能增产的良好效果,在曲周实验区不推自广,目前已有750hm^2的应用面积。
马永良郝晋珉吕润海张书奎崔四平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