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均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多巴
  • 3篇多巴胺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基因
  • 2篇细胞
  • 2篇脑内
  • 2篇基质
  • 2篇基质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基质
  • 2篇骨髓基质细胞
  • 1篇单基因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模型研究
  • 1篇多巴胺能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学院

作者

  • 5篇吴均
  • 3篇杨慧
  • 2篇魏灵荣
  • 2篇徐群渊
  • 2篇文玉军
  • 2篇鲁玲玲
  • 2篇赵焕英
  • 2篇秦毅
  • 2篇张敏
  • 1篇段春礼
  • 1篇苏月
  • 1篇赵春礼
  • 1篇苏玉金

传媒

  • 2篇宁夏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基质细胞在大鼠纹状体出血模型脑内的存活及迁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MSCs)在大鼠纹状体出血模型脑内的存活及迁移特点,探讨其移植于出血脑内的可能性及适宜条件。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的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45和CD90以确定其纯度,细胞大量扩增后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基因。胶原酶加肝素纹状体注射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行为学检测成功后,将细胞悬液5μL立体定位植入脑出血模型大鼠出血灶周边。不同时间分批灌杀大鼠,取脑作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细胞的EGFP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90+/CD45-/CD11b-细胞达到75%。细胞在体外能够稳定地表达EGFP。MSCs在脑出血灶周边至少可存活4周,这些细胞形态多样,主要分布于出血灶周边,并向周围脑实质迁移,大多数细胞定居于血管周围。结论分离培养的MSCs纯度高,增殖能力强,可高效表达EGFP,移植到脑出血灶周边可存活并向周围迁移。
文玉军吴均张敏魏灵荣徐群渊秦毅
关键词:纹状体骨髓基质细胞存活
多巴胺合成酶相关基因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组多巴胺合成酶基因在体内外的表达、生成蛋白的活性及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在腺相关病毒介导下 ,将多巴胺合成酶相关基因酪氨酸羟化酶 (TH)基因、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 (AADC)基因与GTP环化水解酶Ⅰ (GCH Ⅰ )基因导入COS7细胞 ,分别通过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通过高压液相分析检测酶活性。将携带目的基因的运载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 ,每周进行诱发旋转行为的检测。 10周后高压液相分析脑内多巴胺含量 ,以进一步评估复合基因的治疗效果。结果 重组多巴胺合成酶基因在体外可以表达并被正确修饰 ,具有联合酶促催化功能。当把表达TH、AADC与GCH Ⅰ基因的细胞共培养时 ,在底物左旋酪氨酸存在的情况下 ,可以生成大量多巴胺。而且 ,把携带治疗基因的细胞移植到大脑后 ,经检测三基因移植组脑内多巴胺的生成量较单基因移植组多 ,且前者与后者相比 ,其行为学改善更为明显。但是三基因移植组与双基因组相比 ,脑内多巴胺生成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在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策略中 ,应根据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来选择加入基因的组合量。
鲁玲玲苏月段春礼赵春礼苏玉金吴均赵焕英徐群渊杨慧
关键词:多巴胺帕金森病脑内合成酶目的基因单基因
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转基因标记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结合体外转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标记方法,可提供大量纯度高、便于观察的种子细胞。方法取成年SD大鼠四肢骨及胸骨获取骨髓细胞冲洗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后培养,HE染色观察细胞核浆比,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纯度;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EGFP标记基因,G418筛选后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EGFP的表达率。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形态多样,增殖迅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变慢,形态趋于同一,以梭形细胞为主,核浆比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D90+/CD45-/CD11b-细胞达到75%,细胞在体外能够稳定地表达EGFP,表达率达到55.16%。结论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MSCs纯度高,增殖能力强;体外转入EGFP基因是一种方便、特异性高的标记MSCs的方法,为脑损伤修复研究提供了依据。
文玉军秦毅吴均张敏魏灵荣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流式细胞术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5年
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过程中分子机制和功能变化的了解。这些模型可用于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本文综述了每种动物模型的优点。
吴均杨慧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子机制
多巴胺合成相关酶基因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运载细胞,携带DA合成代谢过程中3个重要相关酶的基因:酪氨酸羟化酶(TH)、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和三磷酸鸟苷酸环化水解酶-I(GCH-I)基因,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方法:首先用重组病毒AAV-TH、AAV-AADC和AAVGCH-I的上清液对MSCs进行体外感染;将携带有TH、AADC和GCH-I基因的MSCs移植到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检测纹状体及黑质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并观察其行为学的变化,以评估上述基因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重组假病毒颗粒感染MSCs后植入PD模型大鼠损伤侧纹状体内。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在移植后12周仍能检测到上述3种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移植后12周MSCs在脑内存活良好;移植后4周、8周、12周行为学观察发现阿扑吗啡(APO)诱导旋转行为较对照组LacZ基因移植组有明显改善(p<0.01);移植后12w时三重基因移植组较双重基因移植组有明显改善(p<0.01)。移植后12周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化学法测定损伤侧纹状体和黑质内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苯丙酸(DOPAC)的含量,三重基因移植组较hTH+hGCH-I基因移植组有明显增高(p<0.01);三重基因移植组较hTH+hAADC基因移植组有所增高,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因工程改造的MSCs在移植到PD模型大鼠脑内后可以很好地表达目的基因并在对动物行为学及生化方面改善的长期观察中发现三重基因联合脑内移植可能是比双重基因联合移植更佳的帕金森病基因治疗途径。
鲁玲玲赵焕英吴均杨慧
关键词:帕金森病基因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