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庆生

作品数:33 被引量:11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9篇核科学技术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聚变
  • 6篇CLAM钢
  • 5篇实验包层
  • 5篇聚变堆
  • 5篇包层
  • 5篇
  • 5篇
  • 5篇CLAM
  • 4篇实验包层模块
  • 4篇燃料
  • 4篇包层模块
  • 3篇电子束
  • 3篇液态
  • 3篇温度场
  • 3篇反应堆
  • 3篇包壳
  • 2篇氮化
  • 2篇氮化物
  • 2篇第一壁
  • 2篇电子束焊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技术...
  • 9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33篇吴庆生
  • 19篇黄群英
  • 15篇陈建伟
  • 9篇吴宜灿
  • 7篇李春京
  • 7篇韩骞
  • 7篇梅华平
  • 5篇金鸣
  • 5篇高胜
  • 4篇刘少军
  • 4篇柏云清
  • 3篇朱志强
  • 3篇宋勇
  • 2篇李亚洲
  • 2篇李京
  • 2篇高建伟
  • 2篇黄华
  • 2篇林峰
  • 2篇王明煌
  • 2篇胡丽琴

传媒

  • 9篇核科学与工程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第五届反应堆...
  • 2篇第四届全国反...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核技术
  • 1篇电源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工程与试验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壳材料316Ti在液态铅铋中的腐蚀氧化层分析
利用自主研制的液态铅铋腐蚀试验装置,开展了中国铅基研究实验堆候选包壳材料316Ti在500℃氧饱和液态铅铋中3000h的腐蚀试验.利用SEM及能谱仪对腐蚀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16Ti样品腐蚀后形成了双层氧化膜,...
陈建伟吴庆生李京韩骞黄群英
关键词:液态金属冷却堆包壳材料氧化膜
CLAM/15-15Ti异种钢TIG焊接头热处理前后组织演变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究马氏体钢与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演变及硬度特征,采用钨极氩弧焊对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LAM)钢和15-15Ti不锈钢进行焊接。接头热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焊态焊缝由板条马氏体+少量δ铁素体组成,硬度在407 HV^463 HV之间。CLAM钢热影响区分为完全淬火去和不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有明显的软化现象,15-15Ti不锈钢热影响区是整个接头硬度最低的区域。热处理后,接头高硬度区减小,焊缝组织转变为回火马氏体,析出物增多,硬度相比焊态下降了约20%。
安明明姜志忠孙凤莲吴庆生陈建伟
关键词:异种钢焊接显微组织
包壳材料316Ti在液态铅铋中的腐蚀氧化层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利用自主研制的液态铅铋腐蚀试验装置,开展了中国铅基研究实验堆候选包壳材料316Ti在500℃氧饱和液态铅铋中3 000h的腐蚀试验。利用SEM及能谱仪对腐蚀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16Ti样品腐蚀后形成了双层氧化膜,外层为疏松的Fe3O4氧化物,内层为致密的Fe-Cr尖晶石。随腐蚀时间的增加,外层氧化膜厚度变化不明显,但内层氧化膜逐渐增加,同时内层氧化膜沿晶界向基体生长,呈现出晶间腐蚀的特征。
陈建伟吴庆生李京韩骞黄群英
关键词:氧化物
一种聚变堆实验包层模块部件组装的焊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变堆实验包层模块部件组装的焊接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验包层模块的部件组装制造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焊接步骤依次包括:a.将径极隔板焊接到第一壁上;b.在径极隔板和第一壁构成的区域内,焊接环极隔板;c...
吴庆生黄群英李春京吴宜灿
文献传递
氧化石墨烯吸附Te(Ⅳ)性能与机理的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210)Po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次临界堆铅铋冷却剂和散裂靶产生的重要放射性核素.本文以同主族元素Te(Ⅳ)代替Po(Ⅳ),首先对氧化石墨烯(GO)吸附Po(Ⅳ)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GO对Te(Ⅳ)的吸附率随时间增加可分为快速增加阶段、缓慢上升阶段和吸附2.5 h后的饱和阶段;GO对Te(Ⅳ)的吸附率随溶液pH值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H值为4.7时,吸附率最大;随着吸附体系GO量逐渐增加,GO对Te(Ⅳ)的吸附率先线性上升后恒定,吸附量则呈现先不变后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的吸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GO对Te(Ⅳ)的吸附以弱化学作用为主,且随吸附过程进行,吸附限速步骤由内扩散转变为膜扩散,吸附表面由非均质转变为均质;羧基、环氧基和C=C键是GO吸附Te(Ⅳ)的主要结合位点,且结合中Te(Ⅳ)化合价不变.
周小娇高建伟高建伟黄华季翔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吸附率
铅铋堆嬗变燃料初步选型与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分离嬗变目前看来是次锕系核素回收和处理的比较可行路径,嬗变燃料研究也是第四代核能系统和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归纳了嬗变燃料研究的主要特点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建议我国大力发展相关技术,特别是快堆嬗变燃料。此外,通过分析铅铋快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ADS)的特点和传统快堆燃料性质,得出氮化物嬗变燃料是目前铅铋堆嬗变燃料优选方案的结论。对中国科学院正在建设的ADS嬗变系统,期望未来考虑开展氮化物燃料的辐照和嬗变性能测试。
梅华平吴庆生韩骞陈建伟黄群英吴宜灿
关键词:嬗变燃料
中国铅基研究实验堆燃料选择分析
中国铅基研究实验堆CLEAR-I(China LEAd-based Research Reactor)被确定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的主选堆型。本文通过归纳传统快堆燃料的基本性质...
梅华平吴庆生韩骞陈建伟黄群英FDS团队
关键词:燃料富集度UO2
文献传递
1/3尺寸聚变堆实验包层模块电子束焊接研究
聚变堆包层是聚变能研发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功能为实现能量转换和氚增殖等。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s Reactor)是验证未来聚变堆包层...
吴庆生郑树会韩骞刘少军李春京黄波韩洋洋黄群英吴宜灿FDS团队
关键词:TBM电子束焊接第一壁
文献传递
液态锂铅回路冷阱过滤芯捕集效率数值分析
2012年
液态锂铅纯化技术是聚变堆锂铅包层关键技术之一,冷阱是锂铅在线纯化的常用装置。鉴于冷阱过滤芯捕集杂质的效率难以在线测量,本文利用Fluent中离散相模型(DPM模型)对某些影响过滤芯捕集效率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三种规格单层过滤芯周围的离散相浓度场分布及捕集效率。结果显示:在考虑杂质结晶析出速度的前提下,增大流体速度和降低过滤芯孔隙率可以提高过滤芯对杂质的捕集效率,且速度增大到一定数值之后,过滤芯对杂质捕集的效率增速减缓。相关结果可为冷阱过滤芯的的优化设计及液态金属流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陈云龙黄群英朱志强高胜吴庆生FDS团队
关键词:冷阱过滤芯捕集效率
1/3尺寸聚变堆实验包层模块电子束焊接研究
吴庆生FDS团队郑树会韩骞刘少军李春京黄波韩洋洋黄群英吴宜灿
关键词:TBM电子束焊接第一壁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