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周传新

周传新

作品数:23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新生儿
  • 6篇小儿
  • 6篇儿童
  • 3篇缺氧
  • 3篇先天
  • 3篇疗效
  • 3篇CT
  • 2篇新生儿缺氧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窒息
  • 2篇血小板
  • 2篇血性
  • 2篇脏器
  • 2篇脏器损害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窒息
  • 2篇肾功能

机构

  • 19篇中山大学
  • 3篇荆门市第一人...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珠海市妇幼保...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2篇周传新
  • 7篇郑方芳
  • 5篇胡宇伟
  • 4篇宋洁
  • 3篇陈沫
  • 3篇伍俊
  • 2篇刘增香
  • 2篇方建培
  • 2篇麦蕾
  • 2篇寇丽
  • 2篇江东
  • 2篇李颖勤
  • 1篇刘红兵
  • 1篇熊嗣玉
  • 1篇郝虎
  • 1篇段丽
  • 1篇陈莉桦
  • 1篇蒋小云
  • 1篇莫樱
  • 1篇郭毅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优生优育...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综合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R检测诊断新生儿CMV隐性感染22例分析
2001年
周传新
关键词:PCR检测新生儿CMV巨细胞病毒
α-干扰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研究α-干扰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8例于2014年6月-2016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就诊的持续或慢性ITP患儿参与此研究,他们被随机按2.5: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患儿予以α-干扰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8例患儿单用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根据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一步分为调节T细胞下降B细胞上升(Treg↓B↑)亚组和调节T细胞正常B细胞上升(Treg-B↑)亚组。组间差异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Krus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后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相比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20例患儿用药前PLT的平均值为(17.90±6.43)×10~9/L,治疗后PLT的峰值平均为(117.45±50.14)×10~9/L,中位起效时间为26.7(9~72)天,中位疗效维持时间为10.5(6~34)个月。治疗24周后,Treg↓B↑亚组的有效率高于Treg-B↑亚组(P<0.05);Treg↓B↑亚组治疗后的外周血Treg%、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不良反应为1例出现流感样症状。结论α-干扰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持续性和慢性ITP既能获得较短的起效时间,又能较长时间维持疗效,特别对于Treg↓B↑类型,其机制可能为促使淋巴细胞亚群达到平衡。
陈沫刘红兵周传新许吕宏方建培
关键词:Α-干扰素糖皮质激素
以颅神经症状为首发症状的EB病毒性脑膜脑炎一例
2003年
胡宇伟周传新熊嗣玉
关键词:EB病毒脑膜脑炎颅神经症状首发症状CT脑电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与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与临床关系。方法:20例有围产期窒息史的患儿中有HIE临床表现的16例,无典型临床表现的4例,在生后7 d内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及CT分度,发现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HIE分度时应把临床分度与CT分度密切结合,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郑方芳李颖勤周传新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MP)患儿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5月该院儿科收治的确诊支原体肺炎症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例),观察组(n=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住院治疗(止咳、退热、雾化治疗等),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免疫球蛋白(IgA、IgM)、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gM、IgA、CRP水平[(1.19±0.36)、(0.86±0.36)、(5.4±2.00)g/L]显著低于对照组[(1.86±0.57)、(1.24±0.64)、(14.3±2.4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86.24±10.95)%、(41.11±8.65)%、(1.71±0.62)]高于对照组[(65.21±9.32)%、(32.55±5.26)%、(1.0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4.63,4.52,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23.04±4.32)%低于对照组(26.52±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1,P<0.05)。结论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明显改善患儿发热、咳嗽、厌食等症,使CD4+淋巴细胞增多,CD8+淋巴细胞减少,二者趋向正常水平,CD4/CD8比值处于正常范围。
郑方芳江东麦蕾周传新
关键词: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阿奇霉素MPT淋巴细胞亚群
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门、急诊手足口病患儿15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76例,两纽性别、症状轻重无显著差异。两组均予以利巴韦林及补充维生素和退热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口服和外用,与对照纽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1.5%、总有效率92.3%,对照纽显效率31.6%、总有效率71.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新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胡宇伟刘增香周传新
关键词:康复新液手足口病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9月出生的早产新生儿100例,按照出生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对新生儿不进行任何预防治疗,观察组对新生早产儿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预防,观察两组新生早产儿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PaH_2、PaCO_2、PaO_2/FiO_2指标在治疗后12h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情况、吸氧天数、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1,P<0.05)。结论新生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并发症机率小,适合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郑方芳麦蕾江东周传新
关键词: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0年
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早期常见急症之一,采用快速有效的止血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院采用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周传新
关键词: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西咪替丁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分析小儿泌尿系统感染(UTI)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儿科住院的295例UTI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畸形组(n=85,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和无畸形组(n=210,无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比较两组UTI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发病年龄、有无发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感染次数、肾功能异常及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UTI严重程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UTI患儿在性别、发病年龄≤30d、感染次数≥2次、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8、4.466、6.745、3.466,P<0.05)。畸形组患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类型以膀胱输尿管返流为主(18.8%),其次为先天性肾积水(15.3%)和输尿管狭窄(11.8%)等。随访53例患儿中,10例(18.9%)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仅1例(1.89%)输尿管狭窄患儿于术后6个月复发UTI。结论小儿UTI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密切相关,反复UTI、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发病年龄≤30d的男性UTI患儿罹患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可能性较高。
郑方芳刘晓红莫樱蒋小云宋洁周传新
关键词:泌尿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先天畸形儿童
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早产儿新生儿早期血浆氨基酸分布特征
目的 探讨早产儿新生儿早期血浆氨基酸谱变化的特征,为早产儿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串联质谱法检测114例早期新生儿血浆中编码氨基酸的浓度,分别比较不同日龄早产儿与足月儿血浆中各种氨基酸浓度的分布,从而发现有...
胡宇伟郝虎李思涛周传新肖昕
关键词:新生儿足月儿早产儿代谢组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