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可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手术
  • 5篇外科
  • 4篇心脏
  • 4篇手术治疗
  • 3篇导管未闭
  • 3篇动脉导管
  • 3篇动脉导管未闭
  • 3篇未闭
  • 3篇肺动脉
  • 2篇心脏病
  • 2篇心脏外科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气管
  • 2篇气管狭窄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0篇周可
  • 9篇李东玉
  • 4篇王文生
  • 1篇李文雅
  • 1篇侯阳
  • 1篇马少卫

传媒

  • 4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肺动脉吊带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提高对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 回顾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的3例PAS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儿中,2例成活,1例术后放弃治疗.2例成活病例术后均出现气管狭窄等临床症状,其中第1例于全麻下行气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后症状缓解顺利康复;第2例多次于气管镜下行球囊扩张术,症状好转.结论 对早期反复喘鸣、气促及呼吸道感染,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婴幼儿,应考虑有无合并PAS.心脏彩超与CT是确诊的最佳方法.
王结能周可李东玉
关键词:肺动脉吊带气管狭窄手术治疗
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CT密度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MSCT测量的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LA-EAT)密度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左心房增强CTA或冠状动脉增强CTA的阵发性房颤患者4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31例,另选取窦性心律患者112例作为对照。测量所有患者的LA-EAT CT值、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并收集一般资料。比较3组患者之间的LA-EAT CT值、EATV及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A-EAT CT值是否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操作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LA-EAT CT值与其他指标预测房颤的价值。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的LA-EAT CT值均高于窦性心律组[(-109.9±5.9)HU vs (-114.6±4.1)HU,P<0.001];(-110.5±7.0)HU vs(-114.6±4.1)HU,P<0.001],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的LA-EAT 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EAT CT值、EATV、左心房直径(LAD)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LA-EAT CT值、EATV、LAD及其三者联合指标预测房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724、0.750、0.861。结论:LA-EAT密度的增加与房颤的发生显著相关,LA-EAT密度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LA-EAT密度与EATV、LAD联合可增加房颤发生的预测价值。
李珊珊马少卫周可侯阳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包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外科治疗和手术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82例进行回顾分析。围手术期给予综合降肺动脉压治疗,保护心肺功能,术中严格操作,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结果术后肺动脉压均下降至中度以下。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4—118h,平均(44.8±28.0)h。ICU停留时间1~6d,平均(3.4±1.0)d。手术后至出院时间3~20d,平均(12.2±3.1)d。全组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为2.4%,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经肺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住院时间3—20d,平均(12.2±3.1)d,术后随访6个月-1年,患儿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降肺动脉压治疗,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可以协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低体重患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存活率。
周可王文生李东玉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外科联合介入治疗肺动脉吊带合并重度气管狭窄一例
2019年
肺动脉吊带畸形(PAS)患儿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包括主气管或其左右分支气管。尤其是当肺动脉吊带患儿引起主气管狭窄后,在治疗上尤为棘手,如何处理狭窄的气管往往是治疗的关键点。对于合并重度气管狭窄的肺动脉吊带患儿,尝试了外科联合介入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周可李东玉
关键词:肺动脉气管狭窄介入治疗
急诊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婴儿74例探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行急诊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实施急诊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74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Ⅰ期根治手术,分析其围手术期病死率和住院期间的主要并发症,手术前后机械通气时间。结果74例患儿术中无死亡,无二次开胸手术,术后退院3例(4.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5%(3/74),包括心包积液1例(1.35%),胸腔积液1例(1.35%),心律失常1例(1.35%)。术前机械通气时间3~20 d,平均(9.41±5.67)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9 d,平均(4.50±1.96)d,术前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P=0.024)。术前ICU治疗时间4~29 d,平均(13.28±6.44)d,术后ICU住院时间7~31 d,平均(16.76±7.89)d,术前与术后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5,P=0.125)。住院总天数13~60 d,平均(30.32±11.47)d。术前NT-proBNP平均水平(11053±8420)pg/ml,术后NT-proBNP平均水平降至(2266±2126)pg/ml(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婴儿,即使在术前需要呼吸机支持,也并非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手术可能是缓解重症肺炎脱机困难的有效方法。
周可李东玉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急诊手术机械通气
基于雨课堂的心脏外科教学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本研究将雨课堂融入心脏外科教学设计中,同时在临床医学普通班及留学生班中进行具体的教学应用,分别在课前准备环节、课堂交互环节、课后拓展环节及教学评价分析环节应用雨课堂进行教学。结果显示雨课堂的应用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互动明显增加,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心脏外科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周可王文生李东玉
关键词:心脏外科教学信息化
利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优化心脏外科课程教学的探索被引量:5
2021年
目前传统的心脏外科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随着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兴起,转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将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应用于心脏外科课程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心脏外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加师生课堂互动。同时根据心脏外科课程临床教学特点,进一步优化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使其得以充分利用。
周可李东玉李文雅
关键词:心脏外科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早期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持续开放(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可能会造成多种严重并发症,如重度肺动脉高压、慢性肺疾病、心肺等多器官功能不全、脑出血、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关闭动脉导管有助于减轻缺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该文就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早期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周可李东玉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手术治疗
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手术治疗及围术期监测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及围术期监测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心脏外科手术的83例早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病历资料,患儿均为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均在出生后40 d内实施左后外侧切口,经第3肋间进入胸腔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术前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监测手术前后血压、脉压差变化,以反映肺充血程度和体循环供血情况。结果8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随访显示导管全部闭合。术前平均脉压差(37.1±6.8)mmHg,术后平均脉压差降至(24.3±8.6)mmHg(P<0.05)。术前左心房和主动脉根部比值为(1.4±0.4),术后降为(1.0±0.2)(P<0.01)。术前肺动脉高压比例为27.1%,术后降为7.2%(P<0.0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22±2.81)d。77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出院,5例患儿自动退院,1例患儿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败血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DA伴发临床症状者,尤其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长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有效。脉压差、左心房和主动脉根部直径比值、肺动脉压力的监测对极低出生体重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围术期监测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周可王文生李东玉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急诊手术治疗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急诊手术治疗经验以及评价患儿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我科治疗的31例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6例,早产儿28例,足月儿3例,平均出生胎龄30+4周(26+2周~39+3周),出生时平均体重和体重〉1500g组(1159.0±729.2)g,手术时平均体重(1522.0±644.5)g,其中6例患儿采取腋下直切口,25例患儿采取后外侧切口,经第4肋间进人胸腔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按体重将患儿分为〈1500g组(χ2=24)及〉1500g组(χ2=7),分析临床转归情况。结果3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手术平均时间(62.7±29.9)min,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5.5±4.7)d。体重〈1500g组和体重〉1500g组患儿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问分别为(7.2±2.3)d和(4.9±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5.3±11.0)d和(20.4±14.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2例患儿自动退院,1例患儿因心力衰竭、高钾血症、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新生儿粗大的动脉导管未闭会影响心肺功能,特别是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多种合并症、长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药物治疗失败的动脉导管未闭,需及时手术结扎导管,阻断分流,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顺利撤除呼吸机,提高生存率。
郑祥鑫周可李东玉王文生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急诊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