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家茂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PM2.5
  • 2篇气中
  • 2篇化学组分
  • 2篇季节变化特征
  • 2篇浮尘
  • 2篇OC
  • 2篇PM
  • 2篇EC
  • 1篇多环芳烃
  • 1篇有机碳
  • 1篇正构烷烃
  • 1篇沙尘
  • 1篇沙漠化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能见度
  • 1篇谱分布
  • 1篇中碳
  • 1篇细粒子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伊尔庚环...

作者

  • 8篇周家茂
  • 4篇张仁健
  • 4篇曹军骥
  • 2篇沈振兴
  • 2篇刘阳
  • 2篇石磊
  • 1篇涂夏明
  • 1篇徐红梅
  • 1篇张婷
  • 1篇张文
  • 1篇刘随心
  • 1篇韩永明

传媒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北京大气中PM_(2.5)及其碳组分季节变化特征与来源被引量:22
2009年
于2006年在北京开展大气细粒子(PM2.5)的连续近地面观测,获得了PM2.5质量浓度及其碳组分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原因;PM2.5年均质量浓度为176.57±100.29μg/m3,春季沙尘和大风引起的局地扬尘对PM2.5质量浓度有很大的贡献.OC,EC组分及其相关性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可能与各个季节主导排放源的不同以及气象条件的差异有关.
周家茂曹军骥张仁健
关键词:PM2.5OCEC
西安冬季不同空气质量级别对应的PM_(2.5)化学组分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5年
通过实验采样分析,研究了西安市冬季不同空气质量级别(HJ 633—2012)下PM2.5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和污染规律。结果表明,西安市2008—2009年冬季所有采样天均为轻度污染到严重污染状况,PM2.5质量浓度100%未达标(GB3095—2012);PM2.5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基本随空气质量级别恶化而增加,除个别元素外,其他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在严重污染时均出现突增,有机碳(4.5倍)和水溶性无机离子(2.7倍)的增加倍数较大;随大气污染程度的增加,人为源的重金属富集因子增加剧烈(1.6~2.0倍),而主要来自自然源的元素富集因子变化无规律;重污染时期PM2.5中的多环芳烃(PAHs)、正构烷烃(nalkanes)均主要来自人为源排放贡献,其中生物质燃烧、低温燃煤排放是PAHs剧增的主要因素。
徐红梅曹军骥沈振兴刘随心张婷周家茂
关键词:PM2.5化学组分多环芳烃正构烷烃
北京大气细粒子中碳与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本文在北京站点开展大气细粒子(PM2.5)的连续近地面观测,获得了2006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滤纸样品101个。应用热光碳分析仪和离子色谱仪测量了样品中的碳及水溶性离子组分,获得了北京大气细粒子中碳与离子组成、分布特征及...
周家茂
关键词:大气细粒子能见度化学组分
北京大气中PM2.5及其碳组分季节变化特征与来源研究
本文于2006年在北京开展大气细粒子(PM)的连续近地面观测,获得了北京大气细粒子PM质量浓度及其碳组分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原因;PM年均质量浓度为176.57±100.29μg/m,春季沙尘和大风引起的局地扬...
周家茂曹军骥张仁健
关键词:PM2.5OCEC
文献传递
中国沙漠化及其防治被引量:11
2007年
全球沙漠化问题导致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并在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工作中取得很大的成就。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先后启动了如“三北”防护林、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中国目前仍面临着“局部逆转、总体恶化”的严峻形势。展望未来沙漠化的防治,应在已有成绩之上,改变思路,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科学防沙治沙。
张仁健周家茂曹军骥
关键词:沙漠化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机碳和黑碳的储量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分析其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简称SOC)和黑碳(black carbon,简称BC)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储量变化及意义。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黑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玉米地8.01 g?kg^(-1)和1.01 g?kg^(-1),林地6.80 g?kg^(-1)和0.59 g?kg^(-1),未利用地5.01 g?kg^(-1)和0.43 g?kg^(-1),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均为玉米地最高,未利用地最低;耕地和自然土壤表土有机碳储量分别为0.796 Pg和0.710 Pg,表土黑碳储量分别为0.0858 Pg和0.0730 Pg,耕地相对于自然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储量分别增大12.1%和17.5%;说明黄土高原耕地是一个碳汇,起着固定碳的作用;采用推荐的管理实践活动和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增加土壤碳储量,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抵消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
涂夏明周家茂曹军骥韩永明沈振兴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类型黑碳碳储量
北京一次浮尘天气化学分析
本文以2000年春季北京市一次浮尘事件为例进行了化学分析。根据后向轨迹分析,此次天气过程起源于在蒙古南部,穿越内蒙古中西部,大风扬起沙尘,然后从西北方向进入北京,黄土弥漫。分别对沙尘日及沙尘后一天采用单孔分级式撞击采样仪...
周家茂张仁健石磊刘阳张文
关键词:浮尘化学分析
文献传递
北京一次浮尘事件的沙尘化学特征
2007年
以2000年4月北京一次浮尘天气完整的观测资料为例,进行元素化学分析.本次浮尘期间20种元素总质量浓度为181.49μg/m3,小于同一监测分析方法下沙尘暴期的总元素质量浓度,浮尘过后与1999年3月非沙尘期的元素总质量浓度相近.浮尘后Al,Fe,K,Ca,Si,Ti,Mn元素质量浓度谱分布图形状发生改变,可能暗示着新一轮的大气污染物积累.浮尘事件中粗细粒子中外来源的贡献量各不相同,分别为82.8%和34.5%.
周家茂张仁健石磊刘阳
关键词:浮尘谱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