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娅

作品数:55 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5篇细胞
  • 23篇肺癌
  • 21篇小细胞
  • 21篇非小细胞
  • 19篇细胞肺癌
  • 19篇小细胞肺癌
  • 19篇非小细胞肺癌
  • 9篇突变
  • 9篇腺癌
  • 9篇基因
  • 9篇肺腺癌
  • 8篇免疫
  • 7篇肿瘤
  • 7篇重排
  • 7篇基因突变
  • 7篇激酶
  • 6篇抑制剂
  • 6篇影像
  • 6篇制剂
  • 5篇生长因子受体

机构

  • 45篇浙江大学医学...
  • 12篇浙江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上海市胸科医...
  • 3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省肿瘤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吉林省肿瘤医...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福建省肿瘤医...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5篇周建娅
  • 32篇周建英
  • 8篇赵菁
  • 8篇陈茜
  • 8篇郑静
  • 8篇丁伟
  • 5篇唐法娣
  • 5篇曹赫
  • 4篇卞如濂
  • 4篇刘容
  • 4篇毛国根
  • 3篇张力
  • 3篇周清华
  • 3篇陈明
  • 3篇程颖
  • 3篇邬麟
  • 3篇马文江
  • 3篇杨帆
  • 3篇胡成平
  • 2篇林根

传媒

  • 7篇中华结核和呼...
  • 4篇中国肺癌杂志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循证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2014中华...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药理通讯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3
  • 3篇2002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色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 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现有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对准确选择免疫治疗受益的患者均有一定的价值,但都存在着局限性。多标记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multiplex immunohistochemistry/immunofluorescence,mIHC/IF)技术允许在单一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多个抗体,并对细胞组成、细胞功能和细胞-细胞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研究。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使用mIHC/IF技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IME)下特异性免疫细胞群进行了探索,发现其有助于肺癌患者临床预后判断及疗效预测。肺癌免疫治疗时代,这项技术在转化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IHC/IF检测方法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孙文佳周建娅周建英
关键词: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免疫治疗
小细胞肺癌伴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中的关键点被引量:1
2022年
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骨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常见的转移部位。随着肺癌精准治疗的广泛应用,部分获益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临床诊疗中对骨转移仍存在重视度不够,治疗及评价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骨转移相关预防和治疗,及完善骨转移治疗后的评价体系,为今后开展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前期保障,有助于建立肺癌骨转移治疗的标准指南共识。
张磊鲍轶周建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骨相关事件病理性骨折立体定向放疗
国际指南推荐的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重排检测及其临床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随着对肺癌驱动基因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肺腺癌中的进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已进入到个体化靶向诊疗时代。目前临床可用的两大明确治疗靶点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针对这两种基因变异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上市,使得相应的阳性患者临床疗效得以明显提升,而EGFR野生型或ALK基因重排阴性患者从中获益有限。
周建英周建娅
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重排基因突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早期肺癌围术期治疗专家共识被引量:11
2019年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承办的第16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19年3月1-2日在广州召开。此次论坛从早期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实践、探索、展望、共识四个角度开展相关学术探讨,达成了专家共识。
吴一龙陆舜王长利王俊程颖陈晓媛陈明王群范云揣少坤汪笑男张力杨跃杨帆王洁陈海泉支修益胡成平杨衿记刘宏旭蔡开灿张绪超刘永煜黄诚许林毛伟敏周清华康晓征李强张兰军周建娅黄云超汪步海邬麟徐松涛钟文昭徐世东杨农朱正飞林冬梅廖日强宋启斌杨林刘再毅蔡修宇蒋峰胡毅
关键词:早期肺癌围术期治疗循证医学
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肺肉瘤样癌(PS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PS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通过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位置、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治疗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76例PSC患者男61例,女15例,年龄(62.9±9.8)岁;临床以咳嗽(31例、40.8%)、咯血(29例、38.2%)、胸痛(15例、19.7%)为主要表现;肿瘤直径(4.7±2.3)cm,以周围型(48例、63.2%)、右肺(51例、67.1%)及肺上叶(46例、60.5%)常见;肿瘤边缘较光整,周边呈厚薄不均环状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病理以多形性癌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波形蛋白及细胞角质蛋白多呈阳性表达;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早期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有无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01)。结论PSC的临床、影像特征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有无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顾海艇周建娅吴挺周建英
关键词:肉瘤样癌疾病特征预后
PD-L1检测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9年
PD-1/PD-L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一线和二线治疗中均占重要地位,为NSCLC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已有的临床试验表明有效检测PD-L1的表达是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尚缺乏PD-L1检测的金标准。近几年国内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不断创新,因而在PD-L1检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就PD-L1检测方法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郭雪晶曹赫周建娅周建英
关键词:PD-L1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曙光: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被引量:6
2019年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在NSCLC中,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对维持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力等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贝伐珠单抗成为NSCLC一线治疗药物,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但是因无法显著延长总生存期和维持长期有效性,抗血管生成治疗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几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著延长了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目前仍有超过半数患者难以从中获益。然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还能逆转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从而发挥增效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望成为NSCLC治疗的新策略。
周建娅阮柯欣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
c-ROS癌基因1融合阳性肺腺癌54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 分析c-ROS癌基因1融合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的1 482例肺腺癌患者,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同分为ROS1融合阳性组、渐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阳性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组及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组.另收集2017年2-12月确诊的20例ROS1阳性患者纳入ROS1阳性组.收集并比较ROS1融合阳性组与其余驱动基因突变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TNM分期、驱动基因突变、胸部CT等临床特征,连续变量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ROS1融合阳性患者共54例,其中男19例,女35例.ALK融合阳性患者共73例,男28例,女45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共679例,男293例,女386例.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的患者共676例.ROS1融合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4±12)岁,小于EGFR基因突变组的(60±1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2,P<0.001),亦小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组的(62±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44,P<0.001);ROS1融合阳性组女性患者比例(64.8%,35/54)显著高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的肺腺癌组(28.4%,192/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4,P<0.001);ROS1融合阳性组不吸烟患者比例(72.2%,39/54)显著高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肺腺癌组(38.0%,257/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7,P<0.001);ROS1融合和ALK融合阳性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均无统计学相关性,各型驱动基因突变腺癌亚型之间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ROS1融合阳性肺腺癌在胸部CT上以周围型肺癌表现为主(71.4%,20/28),多为实性密度影(75%,21/28),其中分叶状(75.0%,21/28)和细毛刺(57.1%,16/28)是ROS1融合阳性肺腺癌的常见征象.结论 c-ROS癌基因1融合在肺腺癌患者中发生率低,多见于年轻不吸烟女性患者,可以与EGFR基因突变共存.
曹赫郑静赵菁郭雪晶周建娅丁伟周建英
关键词:肺腺癌EGFR基因
苦参碱注射液对肝癌术后患者血清Egfl7、AFP及OPN变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对肝癌术后患者血清Egfl7(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AFP(甲胎蛋白)及OPN(骨桥蛋白)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肝癌切除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采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均给予常规保肝、抑酸、抗感染、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苦参碱注射液15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VRS疼痛分级评定,采用WHOQOL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估;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 d、术后1个月用ELISA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Egfl7、AFP及OPN含量。结果:手术后1个月2组患者VRS疼痛等级均有所下降,生存质量WHOQOL评分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无疼痛人数明显增多、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 d及1个月2组患者血清Egfl7、AFP及OPN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可以调节肝癌术后患者血清Egfl7、AFP及OPN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降低患者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具有重要意义。
闻云杰周建娅
关键词:肝癌术后骨桥蛋白苦参碱注射液
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EML4-ALK重排
目的3%-13%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EML4-ALK重排,而现行的ALK基因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急需一种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又方便可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筛查。方法收集2012至201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非...
周建娅赵菁陈茜丁伟周建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