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磊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数字相机
  • 3篇相机
  • 2篇图像
  • 2篇物候
  • 1篇冬小麦
  • 1篇英文
  • 1篇数据融合
  • 1篇千烟洲
  • 1篇群落
  • 1篇人工林
  • 1篇温带森林
  • 1篇涡度
  • 1篇涡度相关
  • 1篇小麦
  • 1篇绿度指数
  • 1篇季相
  • 1篇CO2通量
  • 1篇GSI
  • 1篇草地
  • 1篇草地群落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于贵瑞
  • 4篇任小丽
  • 4篇何洪林
  • 4篇张黎
  • 4篇周磊
  • 3篇孙晓敏
  • 1篇王辉民
  • 1篇闵程程
  • 1篇石培礼
  • 1篇张军辉
  • 1篇赵凤华
  • 1篇王佳音
  • 1篇刘敏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数字相机图像的西藏当雄高寒草地群落物候模拟被引量:14
2012年
物候现象是环境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敏感的综合指示器, 其发生时间不仅反映了陆地生态系统短期的动态特征, 其微小的变化还会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反馈作用。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分布广泛、极具代表性的植被类型, 准确地获取高寒草地群落的物候特征, 对于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西藏当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近地面数字相机图像在高寒草地群落季相监测中的作用, 结果如下: 1)通过比较不同绿度指数的差别, 确定了准确表征高寒草地植被群落季相变化的绿度指数——绝对绿度指数(2G_RB);2)结合土壤含水量数据,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知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生长过程与表层(≤10 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较为一致(R2> 0.70); 3)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降水在高寒草地群落季相"变绿"过程中具有"触发"作用。研究表明, 数字相机技术可作为物候监测手段, 实现高寒草地植被群落季相的实时、连续获取, 为更好地揭示气候变化影响下景观尺度季相演变特征, 诊断地方、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周磊何洪林张黎孙晓敏石培礼任小丽于贵瑞
关键词:数字相机季相
基于数字相机的冬小麦物候和碳交换监测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数字相机自动、连续监测植被冠层物候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依托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探讨了数字相机在监测冬小麦生长状况及生态系统碳交换方面的作用,得到如下结果:(1)利用数字相机图像提取的比值绿度指数G/R能较好地反映冬小麦冠层物候变化,通过分析比值绿度指数G/R的时间序列,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冬小麦关键生育日期(与人工观测数据比较,误差<3 d),表明数字相机可以作为物候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2)数字相机图像获取的比值绿度指数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总生态系统碳交换量GEE,R2为0.66,叶片最大光合同化速率与比值绿度指数G/R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利用数字相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作物生理生态过程。从而为我国开展不同陆地生态系统自动连续物候监测,深入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物候和碳循环的关系提供支持。
周磊何洪林孙晓敏张黎于贵瑞任小丽闵程程赵凤华
关键词:数字相机涡度相关冬小麦CO2通量
基于模型数据融合的千烟洲亚热带人工林碳水通量模拟被引量:17
2012年
人工林生态系统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通量观测站的碳水通量和气象观测数据,通过模型数据融合方法对碳水循环过程模型——SIPNET模型关键参数进行反演,模拟了2004—2009年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结果表明:仅用碳通量观测数据优化模型参数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模拟效果较好(R2=0.934),而生态系统蒸散(ET)模拟效果较差(R2=0.188);同时用碳水通量观测数据优化时,NEE模拟效果稍差(R2=0.929),但ET模拟效果显著提升(R2=0.824),说明利用碳水通量观测数据同时优化,SIPNET模型才能较好地模拟试验站点碳水通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分析,发现降水量减少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比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更为强烈,且碳水通量同时参与优化时模型才能较好地模拟碳通量随降水减少而快速降低的趋势,表明如果不能同时利用碳水通量进行参数优化,模型无法正确揭示生态系统碳循环对降水变异的响应。
任小丽何洪林刘敏张黎周磊于贵瑞王辉民
关键词:人工林
基于数字相机图像的长白山森林物候模拟(英文)被引量:3
2013年
植被物候作为全球植被和陆面过程模型的重要参数,对其状态的准确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模型的模拟精度。温带森林作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全球重要碳源,研究其物候期的变化将提高对区域碳通量的估算精度。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相机图像在物种尺度物候模拟及群落尺度物候模型改进方面的作用,结果如下:(1)物种尺度上,利用数字相机能获取两种植被(红松,蒙古栎)较为准确的物候期(与人工观测数据比较,绝对误差<3d);(2)群落尺度上,基于数字相机图像获取的冠层状态数据提高了基于气象数据的物候模型(GSI:growing season index)的模拟精度(R2=0.9),尤其是秋季物候模拟,为进一步分析群落物候的环境控制因子提供了有力手段。研究表明:数字相机不仅能够提供精确地基于物种尺度的物候数据,还可为遥感物候数据的校正提供参考,同时为生态模型中物候模块的改进及降低区域尺度碳通量模拟不确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周磊何洪林孙晓敏张黎于贵瑞任小丽王佳音张军辉
关键词:物候数字相机温带森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