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锦

作品数:57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儿童
  • 7篇病例
  • 6篇随访
  • 6篇综合征
  • 6篇溃疡
  • 6篇基因
  • 5篇胰腺
  • 5篇疑难病例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螺杆菌
  • 5篇慢性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炎
  • 5篇溃疡性
  • 5篇肠病
  • 5篇肠炎
  • 4篇炎性
  • 4篇炎性肠病
  • 4篇食管

机构

  • 54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7篇周锦
  • 43篇于飞鸿
  • 41篇徐樨巍
  • 41篇王国丽
  • 37篇张晶
  • 20篇郭姝
  • 16篇官德秀
  • 12篇丁召路
  • 12篇沈惠青
  • 7篇秦秀敏
  • 7篇李东丹
  • 6篇赵春娜
  • 4篇王大勇
  • 4篇郭景
  • 4篇聂晓璐
  • 3篇伏利兵
  • 3篇张建中
  • 3篇赵顺英
  • 3篇周丽雅
  • 3篇张田

传媒

  • 10篇中华实用儿科...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中国小儿急救...
  • 4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中华胃肠内镜...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届全国儿...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0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肠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合并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99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EIM分为伴EIM组与不伴EIM组,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UC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药物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UC患者EIM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9例UC患者,男57例,女42例,发病年龄10.3(6.4,12.6)岁,病程4.2(1.6,10.1)个月。该研究患者以广泛结肠(E3)和全结肠(E4)型(69/99,69.7%)、中重度活动(63/99,63.6%)、结肠黏膜中重度炎症(89/99,89.9%)为主。不伴EIM组77例(77.8%),伴EIM组22例(22.2%),其中5例患者出现2种EIM,EIM以口腔溃疡(9例)、关节病变(7例)、皮肤病变(6例)为主。与不伴EIM组比较,伴EIM组UC患者病变部位E4型(77.3%比44.2%,χ2=7.513,P=0.006)、疾病活动程度中重度活动(81.8%比58.4%,χ2=4.041,P=0.044)、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评分[47.5(35.0,57.5)分比35.0(25.0,50.0)分,Z=-2.260,P=0.024]、诊断时C反应蛋白≥8 mg/L的比例(54.5%比19.5%,χ2=10.607,P=0.001)、红细胞沉降率[30.0(13.8,47.8)mm/h比10.0(4.0,19.5)mm/h,Z=-3.918,P<0.001]、诊断后一年内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77.3%比49.4%,χ2=5.403,P=0.020)、生物制剂治疗比例(45.5%比23.4%,χ2=4.112,P=0.043)均明显升高;E3型明显低于不伴EIM组(0比23.4%,χ2=4.813,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诊断时红细胞沉降率是EIM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3,95%CI:1.025~1.103,P=0.001)。结论伴EIM的UC患者病变范围更广泛,疾病活动程度更重,炎性指标明显升高,激素和生物制剂治疗更常见。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是UC患者出现EIM的危险因素。
官德秀郭姝梅天璐于飞鸿周锦王国丽吴捷
关键词:儿童肠外表现
儿童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3例儿童HES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胃镜和影像、病理、治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对儿童HESI临床特点以及诊治进行探讨。结果13例HES中男7例(54%),女6例(46%);年龄3—14岁;病程1—72个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5~29.2)×10^9/L。受累器官:胃肠12例(92%),肾脏膀胱11例(84%),肺部7例(53%),可疑心脏受累3例(23%),皮肤1例(8%),肝脏1例(8%);2个部位受累共6例,3个部位受累5例,4个部位受累2例。治疗上均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随访10例均无临床不适症状(2例已停激素),但嗜酸性粒细胞仍有不同程度升高,3例失访。结论儿童HES多见于学龄以及青春期儿童,以胃肠道、泌尿系统、肺部受累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需要小剂量长期维持。
周锦王国丽伏利兵姜锦徐樨巍
关键词: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儿童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随访研究
张田徐樨巍丁召路张晶周锦于飞鸿王国丽
11例儿童胰腺囊性纤维化临床分析
赵春娜王国丽张晶苏颖沈慧青周锦于飞鸿徐樨巍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筛查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是少数可以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并非罕见,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病情可获有效控制,避免肝移植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综述了肝豆状核变性的筛查研究进展,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足够重视。
熊复周锦徐樨巍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儿童
疑难病例
患儿男,10岁,共住院3次。第1次住院:2011-2-12至3-14,住院天数30天患儿主因"腹泻8天,皮疹7天,便血2天"收入我院PICU。现病史:入院前8天,患儿无诱因发热,体温38.5℃左右,无咳嗽、皮疹、无腹泻及...
郭姝于飞鸿王国丽周锦张晶丁召路徐樨巍
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4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儿童IL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断为IL的4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胃镜、组织病理学、淋巴核素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出院后诊疗情况进行随访。按病因分为原发组和继发组,应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结果在47例IL中,〈3岁的患儿38例,占81%;原发IL43例(91%),继发IL4例(9%)。原发IL与继发IL相比,血清白蛋白(t=-3.950, P〈0.005),球蛋白(t=-2.850, P=0.007),发病年龄(U=27.000, P=0.024),诊断时年龄(U=29.000, P=0.030),病程(U=26.500, 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IgG、淋巴核素显像阳性比例、病理组织学阳性比例及男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IL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水肿44例(94%)、腹泻42例(89%)、合并感染35例(74%)及腹腔积液30例(64%)。47例IL中45例行胃镜及组织病理学,其中31例(69%)组织病理学阳性;40例行淋巴核素显像检查,39例(98%)有阳性表现。47例患儿随访到35例(74%),其中32例患儿预后良好,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1例死亡,至随访结束无复发病例。28例患儿出院后继续予高中链脂肪酸(MCT)饮食治疗,26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症状无明显好转。35例中有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症状均缓解。结论儿童IL以〈3岁原发患儿为主。以腹泻、水肿、合并感染及腹腔积液多见。对于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未发现有淋巴管扩张的患儿,需结合核素显像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做出综合判断。IL多以长期高MCT饮食保守治疗为主。
郭姝宋琳官德秀梅天璐周锦于飞鸿王国丽张晶沈惠青徐樨巍
关键词:淋巴管扩张儿童随访研究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病机制不清,与药物、病毒感染、细胞免疫紊乱有关[1]。临床合并肝、肾损害较为常见,合并胰腺炎比较少见[2]。
沈惠青周锦高萍芝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急性胰腺炎反应综合征细胞免疫紊乱肾损害
儿童胰腺胸膜瘘5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总结儿童胰腺胸膜瘘(PPF)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12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PPF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预后等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诊断PPF患儿5例,年龄2岁~10岁5个月,病史1~6个月余。5例患儿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3例)、胸痛(3例)、发热(3例)、喘息(1例)、呼吸困难(1例),入院主诉中有腹痛、腹胀症状者1例。5例患儿均存在大量胸腔积液,累及右侧3例,左侧1例,双侧1例;1例合并大量腹水。5例患儿胸水淀粉酶均明显升高(〉1000U/L),最高者〉50000U/L。5例患儿行腹部B超发现胰腺病变4例;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均显示胰腺形态学改变,合并胰腺假性囊肿4例,发现PPF4例。5例患儿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但病情反复,后3例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并予胰管支架治疗,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儿童PPF较罕见,临床以大量胸腔积液伴随的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胸水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PPF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MRCP能够清晰地显示胰管及与瘘管的关系,且相对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无创性特点,可作为诊断PPF的首选检查。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PPF患儿可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
于飞鸿徐樨巍张晶杨海明周锦王国丽
关键词:儿童
2000年-2014年儿童炎性肠病184例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官德秀于飞鸿王国丽周锦王大勇聂晓璐徐樨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