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液
  • 5篇血液透析
  • 2篇血透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透析患者
  • 2篇护理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血透患者
  • 1篇血透室
  • 1篇血压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净化中心
  • 1篇血液透析治疗
  • 1篇疫病
  • 1篇肾气
  • 1篇肾气虚
  • 1篇肾衰
  • 1篇渗血
  • 1篇透析治疗

机构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5篇唐棠
  • 4篇王绍华
  • 4篇邱模炎
  • 3篇钱晋
  • 3篇李艳慧
  • 3篇王湛
  • 3篇栾洁
  • 3篇李晓娟
  • 2篇闫二萍
  • 2篇刘晓丽
  • 2篇任艳
  • 1篇侯伟丽
  • 1篇孙慧
  • 1篇王强
  • 1篇徐楠
  • 1篇刘鹏
  • 1篇李葆青
  • 1篇陈忠英
  • 1篇刘露露
  • 1篇李楠

传媒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灸脐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临床护理观察与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MHD患者跌倒的风险主要源于患者的虚弱状态。衰弱是MHD人群中的严重问题,发生率约为30%,加强对MHD人群衰弱的筛查并进行早期干预,衰弱程度可被控制甚至逆转^([1])。MHD患者衰弱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精、气、血、津液、阴阳的不足,病位主要在脾肾,其主要症候特点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2])。
李晓娟邱模炎闫二萍王绍华王湛钱晋栾洁康羽唐棠籍嫱庞星星
关键词:脾肾气虚临床护理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位津液
灸疗防治慢性肾衰血透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和改善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
邱模炎陈忠英李葆青王绍华孙慧侯伟丽刘晓丽刘露露钱晋唐棠李楠李艳慧
该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71例,通过分层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4例,研究过程中共脱落8例,每组各4例,实际完成63例(4283透析例次)的临床观察。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对照组加用无烟灸疗的方法(...
关键词:
关键词:血液透析治疗
中医医疗机构血透室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考被引量:8
2020年
2020年初,我国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传染力强,人群普遍易感。由于血液净化中心人员流动性大,血透患者抵抗力低、治疗环境患者相对聚集的特殊性,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露风险极高的医疗场所。作为中医医疗机构血透室,面对疫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控:①科学依法防控:严格规范管理,强化防控意识,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切实做到切断传播途径;②基于正确的中医认识确立防控方法:中医学认为新冠肺炎属中医“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强调辨证论治、分期论治;③基于传染病中医防控理念制定防控措施:中医防治新冠肺炎关键在于存正气、避毒气;④坚持中西医结合,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防控体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具有诸多优势,应坚持中西医结合,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血液净化中心传染病防控体系。
邱模炎王绍华李艳慧栾洁闫二萍刘鹏刘淑娟康羽李晓娟孙平平唐棠王湛
关键词:中医疫病血液透析
血液净化中心工程师应对新冠肺炎防控策略初探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力强,而血液透析患者属于易感人群,且透析中心人群密度高,极易引发聚集性疫情。在血液净化中心的感控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及防护、消毒管理、医疗废弃物品管理等方面多个组织制定并发布了血液净化中心关于新冠肺炎的防控建议及措施,但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及其维护过程中工程师的安全防护环节论述较少。根据一个多月的实践,本文根据新冠肺炎防疫期透析治疗中血透设备及工程人员的临床特点,对血液净化中心工程师在防控策略方面进行补充:(1)设备的维护保养过程中院内工程师对有故障的机器,尽量做到自行维修,维修工具使用后加强消毒;加强院内工程师、厂家工程师防护。(2)反渗水及透析液的防控流程:在防控期间增加反渗水及透析液检测的频率;一次尽量多地预定透析浓缩液,加强配送人员防护。(3)加强透析机表面、内部管路的消毒。
李艳慧邱模炎王绍华栾洁康羽李晓娟唐棠任艳
关键词:血液透析
品管圈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护理效果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月进行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将120例符合研究入组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品管圈护理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10)岁,采用品管圈护理方法;对照组(传统护理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8±10)岁,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开展期为6个月。探讨实施对策对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影响。结果运用品管圈后传统护理组渗血发生率为23.3‰,品管圈护理组渗血发生率为12.4‰,两组渗血发生率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徐楠刘晓丽王湛刘路露王强唐棠钱晋任艳
关键词:品管圈血液透析患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