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旻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起搏
  • 5篇血压
  • 5篇起搏器
  • 5篇高血压
  • 4篇右室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右室流出道
  • 2篇右室流出道起...
  • 2篇右室双部位起...
  • 2篇社区高血压
  • 2篇女性
  • 2篇女性人群
  • 2篇起博器
  • 2篇流出道
  • 2篇控制率
  • 2篇安置术
  • 1篇蛋白质来源

机构

  • 18篇贵州省人民医...
  • 5篇贵州省临床检...

作者

  • 18篇夏旻
  • 11篇陈欣
  • 9篇陈启旸
  • 6篇刘宏珍
  • 6篇蔡运昌
  • 6篇柳桂娥
  • 6篇邓小林
  • 6篇谢春凤
  • 6篇潘仰中
  • 6篇俞杉
  • 5篇郑流波
  • 4篇张萍
  • 3篇韩曙光
  • 1篇陈启晹
  • 1篇李震宇
  • 1篇赵宁
  • 1篇邬卫东
  • 1篇黄山
  • 1篇罗蕾
  • 1篇王晓峰

传媒

  • 7篇贵州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社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社区防治对策思考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心脑血管病社区防治示范点黔灵镇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方法于 2 0 0 1年 4月在贵州省心脑血管病社区防治示范点黔灵镇对 1 5岁以上人群 6 372人进行普查并随机抽样 2 4 0 0人进行问卷调查。高血压诊断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结果检出高血压 1 4 90人 ,患病率达 2 3 42 % ,患病人群中 ,知晓率仅 1 7 1 % ,治疗率 1 3 0 % ,控制率 4 6 %。结论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 ,应引起重视并采取得力的社区防治对策。
潘仰中蔡运昌柳桂娥张彪谢春凤刘宏珍郑流波夏旻邓小林
关键词: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问卷调查
起搏器T波感知一例报告
1996年
陈启旸陈启旸陈欣
关键词:起博器病例报告
贵州省社区女性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贵州省心脑血管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女性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对社区15岁以上人群抽取6361人进行调查,对女性人群各年龄段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与该社区男性人群进行比较。结果贵州省社区女性人群的体重指数、腰臀围比、血压值随增龄而显著增加(P<005);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随增龄而显著增加(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体重指数增加而增加(P<005)。女性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体重指数、血压均值显著低于男性(P<005),而臀腰围比值显著高于男性(P<005)。结论贵州省社区女性人群高血压有其特点,防治措施必须针对改变膳食结构、加强锻炼、减重、控烟为重点。
潘仰中蔡运昌郑流波柳桂娥张彪谢春凤刘宏珍邓小林夏旻
关键词:女性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
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双部位起搏近期疗效研究
2005年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室双部位(RV-B i)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8例,其中病窦综合征(SSS)5例,心房纤颤(A f)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患者均于术中完成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RVOT)及RV-B i起搏,5例进行了永久RV-B i起搏。在同一起搏频率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RVA、RVOT及RV-B i起搏时的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同时随访观察永久RV-B i起搏前后EF、FS、SV、CO和二尖瓣反流量的变化。结果:与RVA起搏相比,RV-B i起搏和RVOT起搏的EF、FS、SV及CO明显增高(P<0.01),其中又以RV-B i起搏时心功能为最佳;永久RV-B i起搏术后1周和3月后,患者心功能亦得到改善,EF、FS、SV和CO增加(P<0.05);二尖瓣最大瞬间反流面积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RV-B i起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心功能。
俞杉陈启旸陈欣夏旻张萍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室功能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永久起搏治疗
2004年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换瓣术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永久起搏治疗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 6例二尖瓣置换术后 0 .4~ 5 .8年出现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 ,术前 72h抗凝剂减量 ,术前 2 4h停用抗凝剂 ,术后 4 8h服用常规抗凝维持量 ;术中心室电极测试起搏阈值均 <0 .5V ,R波振幅均 >10mV ,阻抗 4 5 0~ 780Ω ;术后沙袋压迫 12h ,抗生素预防感染 7~ 10d。结果  6例均无手术并发症。经随访起搏功能良好 ,平均心室率由术前的 (35 .0 0± 3.4 6 )次 min提高到 70次 min ,其中 2例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至 75次 min和 80次 min。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5 ) ,左房内径较术前无明显增大 (P >0 .0 5 ) ,三尖瓣返流无明显增加。
俞杉陈启晹陈欣韩曙光夏旻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起搏器安置术
Wnt5a对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初始性T细胞向记忆性T细胞分化的作用
2019年
目的:利用负载供者抗原的未成熟或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或mDCs)体外诱导受者初始性T细胞(TNs)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并研究Wnt5a基因在这一过程中的可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高表达Wnt5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imDCs。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分选培养受体小鼠的imDCs,mDCs和T_Ns。在96孔板中用负载供者抗原的imDCs、转染腺病毒Ad/CMV/Wnt5a的imDCs、转染腺病毒Ad/CMV/LacZ的imDCs,和正常mDCs与记忆性T细胞(TMs)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T_Ns向T_Ms分化的情况。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2,IL-10,IFN-γ细胞因子的浓度。RT-PCR检测T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T_Ns的β-catenin/TCF信号通路转录活性。结果: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DCs中的Wnt5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mDCs(P<0.05)。与负载供者抗原的mDCs相比,imDCs组可显著诱导T_Ns向T_Ms的分化,上调IL-2和IFN-γ细胞因子的分泌(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显示mDCs共培养TNs可显著增强β-catenin/TCF信号通路转录活性(P<0.05)。此外,imDCs通过转染高表达Wnt5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也显著提高了其诱导TNs向T_Ms的分化的能力,同时也显著活化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P<0.05)。结论 :在负载供者抗原的DCs与受者T_Ns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过程中,可诱导T_Ms分化形成,其中DCs的Wnt5a基因介导的T_Ns内β-catenin/TCF信号通路转录激活可能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
罗蕾李震宇罗光恒黄山黄延彪夏旻邬卫东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记忆性T细胞
贵阳市黔灵镇社区人群膳食营养调查
2003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心脑血管病的流行趋势更引起诸多学者的重视.
潘仰中蔡运昌郑流波柳桂娥谢春凤刘宏珍夏旻张彪邓小林
关键词:膳食营养营养素供给量蛋白质来源
贵州省社区老、中、青人群高血压患病及防治情况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对照研究贵州省心脑血管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老、中、青人群高血压患病、防治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对 15岁以上人群抽取 6 36 1人进行调查 ,并按年龄 15~ 35 ,35~ 6 0 ,≥ 6 0岁分为老、中、青 3组 ,对 3组人群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中、青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随增龄而显著增加 (P <0 0 1) ;除体重指数外 ,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腰臀围比亦随增龄而显著增加 (P <0 0 1)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随增龄而增高 ,控制率随增龄而减少 ,在中、老年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预防心脑血管病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中老年高血压早发现 ,早治疗 ,早控制是关键。
潘仰中蔡运昌柳桂娥郑流波张彪谢春凤刘宏珍邓小林夏旻
关键词:中年人青年人高血压控制率心脑血管病
不同起搏方式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并对生理性及非生理性两种起搏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为 4 7例年龄≥ 75岁的高龄患者安置VVI型起搏器 2 5例 ,VDD型起搏器 3例 ,DDD型起搏器 19例。术后随访平均 3个月至 2年 ,了解患者自觉症状、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起搏器功能情况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结果 全组病例自觉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起搏功能良好 ,患者平均心室率由术前的 (4 4± 11)次 /min提高到 (6 9± 16 )次 /min。生理性起搏组EF由 (5 1.7± 16 .8) %提高到 (6 2 .1± 15 .2 ) % (P <0 .0 1) ,1例发生房颤 ;非生理起搏组EF由 (4 8.5± 14 .8) %提高到 (6 0 .1± 16 .9) % (P <0 .0 1) ,2例发生房颤 ,3例出现起搏器综合征。结论 两种起搏方式均可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心室率 ,改善心功能 ,但生理性起搏可减少起搏器综合征及房颤的发生。
俞杉陈启旸陈欣韩曙光夏旻
关键词:老年人起博器
安置DDD起搏器的护理体会
2003年
DDD起搏是房室顺序起搏,是根据人体心脏激动模式设计的,故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我院近3年来,共安置DDD起搏器15例,现总结如下:
夏旻陈欣陈启旸
关键词:DDD起搏器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