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涛
- 作品数:142 被引量:43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吴茱萸致大鼠和小鼠肝损伤血清酶生物标志物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索酶学生物标志物精氨酸酶玉(Arginase玉,Arg玉)、琢-谷胱甘肽S转移酶(琢-glutathione-S-transferase,琢-GST)、谷胱苷肽脱氢酶(Glutamic dehydrogenase,GLDH)和嘌呤核苷磷酸酶(purine nucleosidephosphorlyase,PNP)作为吴茱萸致肝损伤早期敏感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取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吴茱萸组,吴茱萸组连续28 d灌胃给予吴茱萸30 g·kg-1·d-1,正常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吴茱萸组,吴茱萸组连续28 d灌胃给予吴茱萸20 g·kg-1·d-1,正常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均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及肝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动物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Arg玉、琢-GST、GLDH和PNP的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小鼠实验中,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吴茱萸组ALT于给药21 d和28 d显著性升高(P约0.05或P约0.01),肝组织形态学检查仅见个别小鼠的肝细胞坏死。吴茱萸组血清生物标志物Arg玉、琢-GST和PNP于7 d起明显升高,GLDH于14 d起明显升高(P约0.05或P约0.01),均持续至28 d。大鼠实验中,与同时间点正常组比较,吴茱萸组常规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肝组织形态学检查仅极少数动物见肝细胞坏死,吴茱萸组血清生物标志物Arg玉、GLDH和PNP于7 d起明显升高,琢-GST于14 d起明显升高(P约0.05,P约0.01),均持续至28 d。结论血清Arg玉、琢-GST、GLDH和PNP可作为吴茱萸致肝损伤的早期敏感酶学生物标志物。
- 周璐徐婷婷金若敏乔靖怡姚广涛
- 关键词:小鼠肝损伤生物标志物
-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双氢青蒿素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1)不同浓度(25、50、100μmol/L)DHA干预不同时间(12、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2)不同浓度(0、30、60、90μmol/L)DHA干预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3)划痕实验观察60μmol/L DHA干预0、6、12、24 h后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4)60μmol/L DHA干预12 h后,PCR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9、Bcl-2、Bax的mRNA表达水平。60μmol/L DHA干预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aspase-3、Caspase-9、Bcl-2、Bax以及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DHA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2)DHA可以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促凋亡作用增强。(3)30μmol/L DHA作用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60、90μmol/L DHA作用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4)60μmol/L DHA干预12、24 h后,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P<0.01)。(5)60μmol/L DHA干预后,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 mRNA表达比值显著上调(P<0.01),cleaved Caspase-9/Caspase-9、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显著升高(P<0.05);同时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p-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DHA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
- 徐嘉若陈佳靓姚广涛
-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PI3K/AKT信号通路MDA-MB-231细胞
- 吴茱萸致小鼠肝毒性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吴茱萸致小鼠肝脏损害的毒性机制.方法:KM小鼠,随机分为吴茱萸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吴茱萸组灌服吴茱萸水煎液30g生药/kg,正常组灌服等容量蒸馏水.连续给药21天.于第22天处理动物,摘眼球取血,离心,取血...
- 周璐金若敏姚广涛
- 商陆水煎液对大鼠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 <正>目的:研究商陆水煎液对大鼠肾损伤的影响,为该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健康Wi 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20g生药/kg商陆水煎液和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42天。于第7...
- 徐婷婷李一飞姚广涛金若敏
- 文献传递
- 自噬在马兜铃酸引起肾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考察自噬在马兜铃酸Ⅰ(AAⅠ)诱导的大鼠肾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Wistar大鼠,雄性,随机分为正常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AAⅠ低剂量组(20 mg/kg)、AAⅠ高剂量组(40 mg/kg)、3-MA+AAⅠ低剂量组(以下简称联用低剂量组)、3-MA+AAⅠ高剂量组(以下简称联用高剂量组),每组11只。3-MA组预先腹腔注射20 mg/kg 3-MA。干预1 h后,其余各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AAⅠ,连续9 d。末次给药后,动物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肾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水平;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Beclin 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p5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1)AAⅠ高剂量组较正常组大鼠BUN、CREA均明显升高;联用高剂量组较AAⅠ高剂量组大鼠BUN、CREA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AAⅠ高、低剂量组不同程度细胞肿胀,上皮细胞坏死,胞浆崩解脱落,且高剂量较低剂量组细胞肿胀程度明显加重;联用低剂量组较AAⅠ低剂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内质网扩张,损伤略有加重;联用高剂量组较AAⅠ高剂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隐见自噬小体,损伤略有减轻。(3)AAⅠ高、低剂量组较正常组大鼠肾脏Beclin 1、LC3、p53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联用低剂量组较AAⅠ低剂量组大鼠LC3、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1);联用高剂量组较AAⅠ高剂量组大鼠肾脏3种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4)AAⅠ高剂量组较AAⅠ低剂量组大鼠肾脏LC3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Beclin 1、p53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联用高剂量组较联用低剂量组大鼠肾脏Beclin 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1),LC3、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调(P<0.01)。结论:AAⅠ低剂量引起的肾损伤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自
- 冯燕徐嘉若林婷婷姚广涛陈佳靓
- 关键词:肾损伤自噬
- 山豆根致大鼠肝毒性机制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研究山豆根致大鼠肝脏损害的毒性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山豆根组和正常组,山豆根组灌服10g.kg-1山豆根水煎液7 d后,灌服20 g.kg-1山豆根水煎液至26 d,正常组灌服等容量蒸馏水,连续给药26 d后,25%乌拉坦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测ALT,AST。摘取肝脏,加冷生理盐水制成10%肝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测定肝组织中SOD,GSH活性,MDA,γ-GT蛋白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大鼠肝组织I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口服山豆根水煎液后,大鼠血清ALT,AST值显著升高(P<0.01);SOD/MDA,GSH显著下降(P<0.01);γ-GT值显著上升(P<0.05);TNF-α含量升高(P<0.05);ICAM-1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大鼠灌胃给予山豆根后,可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自由基及炎症因子的产生有关。
- 李峰杰姚广涛金若敏宋哲平
- 关键词:山豆根肝毒性
- CCI_4致大鼠肝损伤早期血清TBA,α-GST,PNP,OCT的变化
- 目的通过探索采用CCl4制备适合体现早期生物标志物特点的模型,研究CCl4致大鼠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血清总胆汁酸(TBA)、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水...
- 乔靖怡金若敏姚广涛周璐
- 关键词:TBAPNPOCT
- 商陆致大鼠肾损伤的代谢组学
- 目的 采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多次给予商陆水煎液后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变化,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代谢途径的分析,进一步探索商陆致肾毒性机制.方法 取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商陆组和对照组,分别灌...
- 徐婷婷金若敏姚广涛
- 关键词:代谢组学肾损伤商陆
- 黄药子醇提物致大鼠肝损伤血清总胆汁酸早期变化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作为黄药子醇提物致肝损伤早期敏感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药子醇提物组(以下简称黄药子组),黄药子组每天灌胃给予醇提物5 g/kg,对照组灌服蒸馏水,于给药后1 d、7 d、16 d分批处理动物。乌拉坦麻醉动物,取血,测定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文献报道的血清早期敏感指标-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取肝,称重,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黄药子组常规生化指标AST和TB的变化较为明显,AST于给药1d~7d升高(P<0.01),TB于给药7 d有升高的趋势(P>0.05),16 d升高(P<0.01);肝脏指数于给药7d~16d升高(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16 d开始出现细胞肿大和单细胞坏死。血清早期敏感指标TBA于给药1d、7d、16d升高(P<0.05或0.01),与AST比较,TBA表现出良好的时效关系,较TB变化更早;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TBA数值的变化倍数均高于AST和TB。结论:TBA可作为黄药子致肝损伤的早期敏感生物标志物之一。
- 盛云华金若敏姚广涛张泽安周璐
- 关键词:肝损伤血清总胆汁酸
- 山豆根致大鼠肝毒性研究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山豆根长期大剂量给药后对大鼠产生的肝毒性反应。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 g.kg-1山豆根组、20 g.kg-1山豆根组,分别灌服蒸馏水、12 g.kg-1山豆根水煎液(0.6 g.mL-1)、20 g.kg-1山豆根水煎液(1 g.mL-1),连续给药26 d。观察给药期间的一般表现,体重变化等。末次给药后,用25℅乌拉坦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AST,ALP,TbiL,TP,ALB,GLO等肝功能指标;摘取肝脏,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按电镜要求,取肝脏组织,固定,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大鼠连续灌胃山豆根水煎液10 d后,动物活动减少,四肢无力,粪便以及尿液增多;26d后,与正常组比较,ALT值及肝脏脏器指数升高(P<0.01或P<0.05),TP,ALB值降低(P<0.01或P<0.05);电镜显示,山豆根组动物肝脏细胞核变形、有肿胀趋势,核膜皱缩,毛细胆管扩张,滑面内质网略见扩张。结论:大鼠连续灌胃山豆根后,可对肝脏产生毒性,且随着剂量增加,毒性增强。
- 李峰杰姚广涛金若敏宋哲平
- 关键词:山豆根肝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