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正鹏

作品数:16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出血
  • 5篇出血
  • 4篇动脉
  • 4篇血肿
  • 4篇清除术
  • 4篇微创
  • 4篇颅内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高血压
  • 4篇梗死
  • 3篇动脉狭窄
  • 3篇血肿清除
  • 3篇血肿清除术
  • 3篇内血肿
  • 3篇疗效
  • 3篇颅内血肿
  • 3篇颈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机构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庆市立医院

作者

  • 16篇姚正鹏
  • 14篇袁良津
  • 10篇蒋鸣坤
  • 9篇顾尚恒
  • 8篇施雪英
  • 5篇方毅
  • 4篇石力
  • 4篇唐向阳
  • 3篇陈苏毅
  • 3篇周力军
  • 2篇周立军
  • 2篇石力
  • 2篇方毅
  • 2篇张玉琴
  • 2篇姜伟韬
  • 2篇周力军
  • 1篇刘肇芳
  • 1篇吴发银
  • 1篇曹莉
  • 1篇陈祚胜

传媒

  • 5篇安徽医学
  • 3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平均体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同期检测患者MPV、Fg水平。结果 90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病变,23例正常。其中Ⅰ型25例;Ⅱ型31例;Ⅲ型5例;Ⅳ型5例;Ⅴ型1例。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的平均MPV、Fg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MPV、Fg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施雪英袁良津石力顾尚恒蒋鸣坤姚正鹏陈苏毅张林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硬化血小板平均体积纤维蛋白原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术组 (微创组 ) 10 0例 ,内科保守治疗组 (内科组 ) 98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微创组总有效率 95 % ,明显高于内科组 42 .9% (P <0 .0 1)。病死率微创组 3 % ,内科组 2 7.6% ;随访 6个月 ,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袁良津蒋鸣坤姚正鹏顾尚恒周力军方毅石力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微创术内科目的观
卒中单元模式下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模式下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3级及以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17例,其中普通病房61例,卒中单元病房56例。普通病房组按《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治疗及常规护理,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治疗小组制定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治疗2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巴氏指数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曹莉袁良津施雪英石力顾尚恒蒋鸣坤姚正鹏姜伟韬
关键词:卒中单元脑卒中吞咽困难
24小时动态脑电图在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精神运动性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取常规脑电图(EEG)和AEEG对60例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行脑电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EEG相比,AEEG的总异常率和中度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AEEG检查,可提高痫样波的检出率。
姚正鹏张玉琴唐向阳袁良津顾尚恒
关键词:精神运动性癫痫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
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干预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将其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包括运动疗法、ADL训练及心理干预等。于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康复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施雪英石力袁良津顾尚恒蒋鸣坤姚正鹏张玉琴刘肇芳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脑出血患者,男性36例,女性15例,均有高压病史。基底节区出血45例(28~90ml),皮质下出血6例(25~55ml),其中有11例破入脑室。根据CT定位,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性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术后辅以尿激酶纤溶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18h~5d。51例患者,术后血肿完全清除19例,清除80%以上27例,清除60%~80%5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简单、安全、创伤小,能较快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施雪英袁良津蒋鸣坤姚正鹏方毅周力军顾尚恒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
无症状性脑梗死64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回顾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BI)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神经内科SBI患者64例均行CT或MRI检查,从年龄、影像学特征(病灶大小、部位、类型等)、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中SBI的发生率为14. 16%, 95. 16%为腔隙性脑梗死, 69. 35%分布于基底节区、内囊等。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均为SBI危险因素,房颤、吸烟、饮酒、糖尿病与SBI无明显相关,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血糖与SBI的发生可能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在SBI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姚正鹏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高脂血症高血压CT检查MRI检查糖尿病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6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60例病例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前微创组与对照组在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的NIHSS评分改善55例(91.7%),高于对照组45例(75%);治疗后微创组的BI评分改善56例(93.3%),高于对照组47例(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脑出血较内科保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陈苏毅施雪英蒋鸣坤姚正鹏方毅周力军袁良津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水肿
TCD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在颅内血管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21例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应用TCD观察对比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1例与术前比Vs、Vm和Vd下降,PI值增高,RI值变化不大。结论:TCD是理想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后疗效及随访的检测方法。
姚正鹏唐向阳袁良津
关键词:经颅彩色多普勒颅内动脉狭窄
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蒋鸣坤袁良津方毅施雪英姚正鹏顾尚恒周立军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脑保护装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