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吉琼

作品数:94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化学工程
  • 20篇电气工程
  • 19篇文化科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4篇电池
  • 24篇离子
  • 22篇正极
  • 21篇正极材料
  • 21篇离子电池
  • 19篇电化学
  • 17篇锂离子
  • 17篇锂离子电池
  • 12篇教学
  • 11篇电池正极
  • 11篇电化学性能
  • 11篇放电
  • 10篇电池正极材料
  • 10篇锂离子电池正...
  • 10篇充放电
  • 9篇电极
  • 8篇镀层
  • 8篇溶胶
  • 7篇实验教学
  • 6篇电镀

机构

  • 75篇桂林理工大学
  • 18篇桂林工学院
  • 4篇中南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许继集团有限...

作者

  • 93篇姜吉琼
  • 28篇李延伟
  • 24篇钟胜奎
  • 22篇邓型深
  • 19篇姚金环
  • 16篇尚伟
  • 15篇刘长久
  • 12篇杨建文
  • 9篇温玉清
  • 8篇李伟
  • 8篇刘乐通
  • 5篇王健
  • 5篇刘洁群
  • 4篇张灵志
  • 4篇张正刚
  • 4篇陈权启
  • 4篇徐悦斌
  • 4篇黄斌
  • 4篇李月晓
  • 4篇李阳

传媒

  • 9篇高校实验室工...
  • 6篇电镀与环保
  • 6篇电镀与涂饰
  • 4篇化工学报
  • 3篇大众科技
  • 3篇电镀与精饰
  • 3篇广东化工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桂林工学院学...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表面技术
  • 2篇材料导报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化工管理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电源技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工科院校生产实习的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结合多年对生产实习的观察与总结,阐述了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及目前高校生产实习的主要做法,提出了使生产实习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
邓型深姜吉琼杨建文
关键词:工科院校
《电化学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被引量:1
2020年
《电化学测量技术》是针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本文根据《电化学测量技术》课程的性质、特点、教学目标,并结合作者《电化学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讨论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雨课堂辅助教学工具的应用、课程考核、调动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一些改革与探索,以及实施效果。这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温玉清尚伟彭宁姜吉琼
关键词:教学效果
3LiMnPO_4·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五氧化二钒干凝胶、碳酸锰、磷酸二氢铵、碳酸锂、乙炔黑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合成了x Li Mn PO4·y Li3V2(PO4)3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750℃下烧结15 h合成的3Li Mn PO4·Li3V2(PO4)3为结晶良好的两相结构,颗粒粒径较小且分布比较均匀,其在室温、0.2 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44.8 m Ah/g和139.8 m Ah/g,循环50次后容量为130.5 m Ah/g。
李伟钟胜奎姜吉琼杨悦张诚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固相法正极材料
Co、Sr复合掺杂β-Ni(OH)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07年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Co、Sr复合掺杂β-Ni(OH)2纳米粒子,详细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化学粒子结构形态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掺杂纳米氢氧化镍电化学活性的作用机理.对样品分别进行了XRD、TEM分析,以及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伏安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在pH=10.5、t=40℃,掺杂剂CoSO4、SrCl2的质量分数为3%、7%时,样品的平均粒径为35 nm左右,且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该条件下制备的样品以0.1C的倍率放电,在终止电位为1.0 V时,其比容量可达286.2 mAh/g,放电工作电位平稳于1.27 V.
钟胜奎刘长久姜吉琼
关键词:微乳液法电化学性能
植酸掺杂聚吡咯膜的电化学合成与防腐蚀性能研究
导电高分子聚吡咯膜结合了导电性、环境稳定性和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等物理化学性能,能使金属表面钝化,改变金属的腐蚀电位,达到防腐蚀的效果。植酸作为一种环保型的缓蚀剂、螯合剂,更重要的是能作为合成聚吡咯的掺杂剂引入到聚吡咯膜中...
刘勇平刘长久吕慧丹姜吉琼
关键词:植酸聚吡咯膜电化学合成防腐蚀性能
V_2O_5干凝胶薄膜电极的储钠性能
2018年
以V_2O_5溶胶为电解液,采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V_2O_5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储钠性能。结果表明,该薄膜是具有片状纳米结构的V_2O_5干凝胶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该薄膜表现出很好的储钠活性、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Na+扩散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李延伟李世玉谢志平谢志平姚金环姜吉琼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沉积
碱性脉冲电镀Zn-纳米SiC复合镀层工艺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由30 g/L氧化锌、180 g/L氢氧化钠、2.8 g/L香草醛、4 g/L硫脲、4 g/L三乙烯四胺、1 mL/L甲醛和0.15 g/L SiC(粒径约40 nm)组成的碱性镀液对Q235钢脉冲电镀Zn-纳米SiC复合镀层,通过优化得到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平均电流密度2.0 A/dm^(2),占空比30%,镀液温度20~30℃,脉冲频率125 Hz,搅拌速率250 r/min,电镀时间20~25 min。在该工艺下所得复合镀层结晶细腻,含碳化硅的质量分数为1.67%,耐蚀性比脉冲电镀纯锌镀层更好。
陆雄波邓型深姜吉琼
关键词:碳化硅脉冲电镀复合镀层耐蚀性
流变相反应制备磷酸钒锂与磷酸锰锂复合正极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变相反应制备磷酸钒锂与磷酸锰锂复合正极材料的方法。将偏钒酸铵、锰盐、磷酸盐、聚乙二醇和锂盐溶于水后混合均匀,在75℃-95℃恒温水浴中反应5-10h形成流变态胶状物,干燥后在650℃-800℃非氧化性气...
钟胜奎李伟姜吉琼徐悦斌王友
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09年
以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了Ni1/3Co1/3Mn1/3CO3前驱体,然后以Ni1/3Co1/3Mn1/3CO3和LiOH.H2O为原料,合成出了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Ni1/3Co1/3Mn1/3O2。通过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对Li Ni1/3Co1/3Mn1/3O2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800℃烧结12 h所合成的样品粒度大小分布比较均匀,以0.2 C充放电,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53 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为140 mAh.g-1。
李伟钟胜奎姜吉琼历冯鹏李阳朱峰
关键词: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电化学性能
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锂的方法。向五氧化二钒粉末中加入体积比为10-25%的H<Sub>2</Sub>O<Sub>2</Sub>,搅拌反应4-16h形成棕红色溶液,然后往溶液中加入磷酸...
钟胜奎刘乐通王健刘洁群姜吉琼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