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旭阳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亚急性
  • 2篇急性
  • 2篇
  • 1篇蛋白
  • 1篇毒死蜱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形态发育
  • 1篇幼鱼
  • 1篇制种
  • 1篇制种技术
  • 1篇三倍体
  • 1篇三倍体虹鳟
  • 1篇实时定量PC...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翘嘴鲌
  • 1篇热休克
  • 1篇热休克蛋白
  • 1篇贮存温度

机构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北安市农业开...
  • 1篇新疆额尔齐斯...

作者

  • 6篇姜旭阳
  • 5篇韩英
  • 3篇张红
  • 1篇郝其睿
  • 1篇徐革锋
  • 1篇王伟
  • 1篇牟振波
  • 1篇赵荣伟
  • 1篇李想
  • 1篇刘洋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饲料工业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水产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亚急性铜、镉暴露对鲤肝脏Hsp6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试验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重金属铜、镉单一及联合急性暴露后鲤肝脏中Hsp60基因和蛋白水平。鲤随机分为7组,两个Cu2+处理组(0.05 mg/l和0.1 mg/l),两个镉处理组(0.63 mg/l和1.26 mg/l),两个混合处理组(0.045 mg/l和0.09 mg/l)和对照组。结果表明铜、镉单一及联合急性暴露对鲤有毒性作用,经过96 h的暴露,除混合低浓度组之外,其余各组肝脏中Hsp6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受重金属暴露的影响,初期鲤肝脏中Hsp60蛋白水平下降,随着时间推移,蛋白水平逐渐上升,混合低浓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
姜旭阳高雁张红苗畅齐柳广昊韩英赵鹏
关键词:HSP60实时定量PCRBLOT
6种胃肠激素样内分泌细胞在细鳞鲑消化道的定位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方法,选择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胃泌素(gastrin,GAS)和P物质(substance P,SP)6种特异性哺乳类胃肠激素抗血清,对不同年龄段(1龄、2龄和3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仅在食管、胃贲门、胃体和胃幽门检出有5-HT、SS和PP阳性细胞的分布(除1龄鱼食道),且这3种内分泌细胞均大量定位于胃部;在前肠、中肠、后肠和直肠中均未检测到这3种内分泌细胞的阳性反应。在3个年龄段的细鳞鲑胃肠各部位均未检测到GAS、GLU和SP阳性细胞。细鳞鲑的5-HT、SS和PP与其他有胃鱼类的内分泌细胞一样,可分为2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这类细胞主要通过腔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释放激素。5-HT、SS和PP这3种细胞在1龄幼鱼消化道内就已经发育成熟,其对胃肠道活动的调节作用已经与成鱼没有差别,细胞的分布密度随着细鳞鲑的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生长阶段细鳞鲑消化道中这6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的发育特征,并阐明了这些胃肠激素细胞在细鳞鲑幼鱼消化道的分布、形态以及生理作用。
徐革锋刘洋姜旭阳韩英李想牟振波
关键词:细鳞鲑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Atrazine,ATR)、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及其混合物对鲤(Cyprinus carpio L.)胚胎发育、孵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鲤受精卵分别暴露在各自浓度为12.5、25、50、100、200μg·L-1的ATR、CPF及ATR-CPF 1??1混合液中,经96 h试验,观察发育形态,统计死亡率和畸形率,检测全鱼抗氧化能力。在暴露试验中,各处理组死亡率和畸形率随药物浓度增长呈上升趋势;初孵仔鱼体内SOD、GPx和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受精卵具有一定的致死、致畸效果,且两者生物毒性具有一定的叠加效应和协同作用,氧化胁迫是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发挥毒性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韩英赵荣伟郝其睿姜旭阳张红
关键词:阿特拉津毒死蜱形态发育抗氧化能力
铜和镉单一及联合亚急性暴露对鲤幼鱼热休克蛋白的影响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重金属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受到普遍关注。铜和镉是两种对生物危害较大的重金属,其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广泛存在。鱼类作为水生生物的代表,重金属污染对其危害十分严重。鲤(Cyprinus carp...
姜旭阳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毒性作用
文献传递
三倍体虹鳟制种技术与倍性鉴定被引量:2
2014年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鲑科,是重要的冷水性养殖鱼类,三倍体虹鳟以其不育或育性不良、肉质提升和生长周期缩短等特点得到养殖者的喜爱。尽管国内多地已经进行了三倍体虹鳟制种的研究,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三倍体虹鳟苗种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本文拟对三倍体人工诱导和倍性鉴定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以利于更有效地进行三倍体虹鳟规模制种。
王伟柳广昊姜旭阳韩英
关键词:虹鳟三倍体制种倍性鉴定
不同贮存温度对兴凯湖翘嘴鲌肌肉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2015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在(20±1)、4、-20℃贮存条件下,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肌肉组织中肌苷酸(IMP)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野生群体新鲜肌肉组织中IMP含量为1.6002mg/g,养殖群体新鲜肌肉组织中IMP含量为1.2487mg/g,野生群体IMP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与4℃相比,(20±1)℃贮存条件下肌肉组织IMP含量降解速度更快;-20℃低温冻存,肌肉组织中IMP含量高于(20±1)℃条件下新鲜肌肉组织,且降解缓慢;贮存时间对鱼肉肌苷酸降解速率有显著影响,长时间的贮存会降低食用鱼肉中肌苷酸含量,但短时间(5d)的冻存后可提高鱼肉中肌苷酸含量。实验结果表明:(20±1)℃条件下贮存不超过4h;4℃条件下贮存不超过12h;-20℃条件下贮存,5d左右食用最佳。
张红姜旭阳苗畅齐柳广昊韩英
关键词:肌苷酸贮存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