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军燕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8篇磁共振
  • 6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超声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病
  • 3篇心室
  • 3篇心室功能
  • 3篇硬化斑块
  • 3篇粥样硬化斑块
  • 3篇冠心病
  • 3篇斑块
  • 2篇血管内超声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孙军燕
  • 9篇张兆琪
  • 3篇杨娅
  • 3篇李治安
  • 3篇王艳红
  • 3篇谢谨捷
  • 3篇李传亭
  • 3篇董莉
  • 3篇李宇
  • 2篇范占明
  • 2篇贺毅
  • 2篇王咏梅
  • 2篇秦彦文
  • 2篇王永梅
  • 1篇于薇
  • 1篇杜靖
  • 1篇马晓海
  • 1篇林凯
  • 1篇赵迎新
  • 1篇苗翠莲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第四届五洲国...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成像初步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发生破裂是引起临床事件的罪魁祸首。从影像学的角度已经证实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本文探讨MR定义的颈动脉易损斑块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
孙军燕张兆琪林凯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64排螺旋CT对照血管内超声显示与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通过与血管内超声(IVUS)对照评价64排螺旋CT显示和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成分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对2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6岁)3日内进行64排螺...
孙军燕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64排螺旋CT血管内超声
文献传递
右心室功能评价的影像学方法进展被引量:13
2007年
右心室功能的改变对肺动脉高压和多种心脏疾病的生存率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在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中,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当属超声心动图、螺旋CT和磁共振技术,这些新技术可以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右心室功能,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孙军燕张兆琪
关键词:右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螺旋CT
血管内超声与64排螺旋CT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和64排螺旋CT(64MDCT)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手段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临床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64MDCT检查,并应用其工作站相关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评估分析。一周内实施冠状动脉内IVUS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分析病变血管52支,其中左主干24支,前降支21支,左回旋5支,右冠状动脉2支。IVUS显示有斑块病变的血管段为60段,64MDCT显示有斑块病变的血管样本57段,其中3段病变64MDCT诊断正常而IVUS显示为斑块早期病变。64MDCT对出现任何粥样硬化斑块节段诊断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4.7%。IVUS与64MDCT的管腔面积,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0.83、0.81。结论 IVUS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的大小和性质。64MDCT作为非侵入性方法亦能显示管壁斑块的构成,判断病变的类型及程度,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准确率。
杨娅王艳红李治安孙军燕张兆琪赵迎新周玉杰谢谨捷张小杉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超声64排螺旋CT
磁共振电影成像评价左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对照超声心动图研究磁共振(MR)电影成像评价左右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屏气真实稳定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电影序列和右室改良定位方法对3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MRI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对照检查。MRI图像经Argus心脏功能软件进行左右室功能的分析及评价。结果(1)MRI测量正常组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各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为(101.3±19.2)ml,收缩末期容积(ESV)为(42.1±13.3)ml,每搏输出量(SV)(69.2±9.8)ml,射血分数(EF)(59.1±7.2)%;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EDV(118.9±27.1)ml,ESV(57.6±16.1)ml,SV(61.2±12.7)ml,EF(51.9±4.5)%。(2)MRI测量左心功能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EDV与超声心动图测值[(97.2±17.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V测值大于超声心动图测值[(33.2±9.4)ml],其余指标均低于超声检查[SV为(64.0±11.3)ml,EF为66.1%±6.2%,P<0.01]。两种方法各指标测量值相关性良好(r=0.66~0.80,P<0.05)。(3)右心室短轴定位改良前后心功能指标测值比较:除ESV测值与改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EDV、SV、EF均明显大于改良前(P<0.05)。结论MRI是综合准确无创的心脏检查技术。其电影成像技术结合改良定位对左右心室功能测量准确,兼获心脏解剖和形态信息,可以用于心脏疾病的功能评价及疗效监测。
孙军燕张兆琪李传亭李宇
肥厚性心肌病MR延迟增强与心肌钙蛋白Ⅰ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初探肥厚性心肌病(HCM)心肌 MR 延迟增强(DE)与心肌钙蛋白Ⅰ(cTn Ⅰ)的相关性,以及二者联合用于评价 HCM 病情和提示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HCM 患者35例,均同期行 MR 检查和血 cTn Ⅰ检测,分析 MR 延迟增强与心肌肥厚、cTn Ⅰ值改变的关系。结果(1)35例 HCM 中出现 MR 心肌灌注延迟期强化者25例(71.4%),血 cTn Ⅰ异常增高者19例。无 DE 组 cTn Ⅰ中位值5μg/L,DE 组 cTn Ⅰ中位值110μg/L,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18,P<0.05)。DE 组25例中有18例(72.0%)血 cTn Ⅰ异常增高,而在19例血 cTn Ⅰ异常增高者中18例(94.7%)出现延迟强化。(2)心肌增强比例与肥厚比例呈正相关(r_s=0.713,P<0.01)。cTn Ⅰ值与心肌肥厚比例、增强比例呈正相关(r_s=0.521、0.605,P 均<0.01)。结论心肌MRI 延迟增强和血 cTn Ⅰ异常升高常同时发生于 HCM 患者。MR 心肌延迟强化成像与 cTn Ⅰ检测联合应用可以为准确判断 HCM 病情、评价疗效及预后提供有效的信息。
孙军燕张兆琪贺毅姜腾勇李宇范占明王永梅
冠心病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兆琪范占明吕飙于薇苗翠莲马晓海贺毅董莉孙军燕黄小勇王永梅杜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调查显示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冠心病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心脏磁共振成像是近年发展最快的无创性...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磁共振成像
小鼠心血管超声生物显微镜显像与磁共振成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索超声生物显微镜显像(UBM)进行小鼠心血管成像的方法和常用切面观,并通过磁共振(MR)成像印证UBM所显示的解剖结构,探讨UBM在小鼠心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gno3.0T磁共振(MR)成像系统对2只C57BL/6健康成年雄性小鼠进行胸部成像。选择C57BL/6健康成年雄性小鼠16只,采用Vevo770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经胸骨左缘、心尖、胸骨右缘及胸骨上窝等扫查窗口,观察并分析小鼠心脏及大血管的结构及血流频谱并对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小鼠胸部MR成像的解剖特征:心脏大部分位于左侧胸腔,心脏的长轴与身体的长轴线的角度约为45°。左房、左室、二尖瓣和右室位于胸部中线的左侧,主动脉瓣口及升主动脉、右房和三尖瓣位于胸部中线的右侧。UBM显像能获得左室长轴、左室短轴、右室流入道、心尖四腔、肺动脉长轴、升主动脉长轴、主动脉弓长轴、主动脉短轴等切面观,能显示并测量左房、左室、二尖瓣、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室间隔、右房、右室、三尖瓣、肺动脉、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等结构,并可顺利获得各瓣口的血流频谱。对不同周龄小鼠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BM显像采用适当的扫查窗口和切面观能显示正常小鼠心脏和主动脉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为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娅李治安王艳红谢谨捷董莉王咏梅孙军燕秦彦文张兆琪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磁共振成像小鼠近交C57BL
MRI常规扫描结合DWI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评价MRI常规扫描结合DWI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 2 3例 ,均行MRI常规扫描 ,7例行DWI。结果 :髓母细胞瘤常见于小脑蚓部 (1 5例 ,占 6 5 .2 %) ,易囊变 (1 9例 ,82 .6 %) ,4例出现转移 (1 7.4 %)。瘤体T1 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 WI等或稍高信号 ,注射Gd DTPA后呈中等至明显强化。肿瘤实性部分DWI呈略高信号 ,ADC图呈略低信号。坏死囊变部分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瘤周水肿DWI呈等及稍高信号 ,ADC图呈稍高及高信号。结论 :常规MRI结合DWI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周芹孙军燕孙富先李传亭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
磁共振电影成像评价心室功能及MRCA的应用价值研究
本文研究磁共振电影成像评价心室功能及MRCA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应用屏气TrueFISP电影成像序列和改良定位方法对正常组36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和异常组14例心脏病患者进行MR检查,并对健康志愿者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
孙军燕
关键词:磁共振电影成像心室功能磁共振血管成像冠状动脉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