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 作品数:11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电图、肌电图及临床症状学在双侧强直发作局灶性癫痫定侧中的价值评估 2023年 目的比较电-临床特征对双侧强直发作的局灶性癫痫的定侧价值。方法根据手术及随访结果,回顾性观察26例局灶性癫痫患者92次双侧肢体强直发作,对其发作期脑电图、同步表面肌电图及临床症状学进行分析。结果59.8%(55/92)的脑电图可明确提示侧别;伴随侧向征象有64.1%(59/92)正确定侧;81.5%(75/92)的强直关节运动可正确定侧;表面肌电图正确定侧率为85.9%(79/92),后两者较前两者的阳性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直关节运动和表面肌电图具有良好的侧向性定位价值,两者对癫痫术前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孙利 李放 王晓梅 刘兴洲强直关节运动在局灶相关性癫痫患者双侧强直发作中的定侧意义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局灶相关性癫痫患者双侧肢体强直的非对称性特点及其侧向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住院并经过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及综合评估的癫痫患者,分析其双侧肢体强直发作演变特点及时间相关性。将上肢分为远段(指/腕关节)、中段(肘关节)、近段(肩关节),依据强直关节运动的不同方向分为伸展运动和屈收运动,分别观察双侧肢体[致痫区(EZ)对侧、同侧]各节段强直关节运动—伸展和屈收,并依次记录双侧强直肢体不同节段出现的关节运动时间。结果 22例患者最终共74次双侧肢体强直发作。63次(85.1%)起始强直关节运动(ITMJ)位于EZ对侧,6次(8.1%)ITMJ位于EZ同侧,5次(6.8%)ITMJ不能判断起始侧别。59次(79.7%)ITMJ表现为伸展运动,10次(13.5%)表现为屈收运动,5次(6.8%)同时出现不同节段的伸展和屈收运动。EZ对侧肢体各节段强直发作中,中段(肘)强直关节运动时间为(14.2±13.1)s。结论局灶性癫痫双侧肢体强直发作的演变具有非对称性。首先出现关节运动的肢体常位于致痫区(EZ)对侧,具有较好的定侧意义。 孙利 刘兴洲 黄光关键词:癫痫 致痫区 双侧强直发作的局灶相关性癫痫的电-临床症状学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具有双侧强直发作的局灶相关性癫痫的电-临床症状学特点。方法分析发作期脑电图(EEG)、双侧肢体强直发作特点及可靠的伴随症状(正确预测率>80%)-偏转、单侧面肌强直、单侧阵挛、单侧肢体感觉异常、M2e、"4"字征。结果 24例患者81次发作,依据致痫区部位分为旁矢状面皮质癫痫组和外侧面皮质癫痫组。(1)81次发作中48次(59.3%)发作期头皮EEG具有侧向性征象,其中20次(24.7%)具有定位征象;(2)旁矢状面皮质癫痫组双侧强直出现时间为6.8s,外侧面皮质癫痫组为13s(P=0.031),双侧强直持续时间分别为13.1s和16.5s(P=0.078),前者差异具有显著性;(3)依据可靠的伴随症状,外侧面皮质癫痫组正确定侧率高于旁矢状面皮质癫痫组(72.5%vs 43.3%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灶相关性癫痫双侧强直出现早、持续时间短特点,提示致痫区(EZ)位于或近辅助感觉运动区(SSMA)。 孙利 刘兴洲 薛迎红 陈述花 王静关键词:致痫区 脑电图及ASTRAL评分在急性大面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结合洛桑卒中量表(ASTRAL)评分在急性大面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5 d内的75例急性大面积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电图进行EEG分级判定,记录并分别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STRAL评分法进行评分,随访至90 d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项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患者的EEG分级与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1),EEG分级越大,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越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EG分级与ASTRAL评分的综合预测准确率相同。结论脑电图及ASTRAL评分在急性大面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存在相关性,有可能作为发病早期预后评估的预测指标。 王晓梅 薛迎红 孙利 徐斌 唐煜 王露关键词:卒中 急性病 脑电描记术 预后 脑电图分级标准在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分级标准在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损伤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5 d内的68例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电图进行EEG分级判定,记录并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随访至90 d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项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患者的EEG分级标准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1),EEG分级评分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越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EG分级标准的转归良好及不良预测准确率、综合预测准确率最高。结论脑电图分级标准在急性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研究中能更客观地反映脑功能损伤的程度,可以作为发病早期预后评估的预测指标。 王晓梅 李放 孙利 唐煜 王露关键词:NIHSS评分 预后 局灶性癫痫继发性强直-阵挛阶段中非对称性强直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局灶性癫痫继发强直-阵挛阶段非对称性强直的临床症状学特点。方法 28例患者54次非对称性强直发作,观察两种非对称性强直姿势—M2e和(或)"4"字征,分析其定侧意义、时间相关性及演变特点。结果 (1)100%(33/33)M2e出现在致痫区对侧,56%(19/34)"4"字征伸直侧位于致痫灶对侧;(2)定侧正确与错误的"4"字征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30.3s vs 50.6s,4.6s vs 15.7s),后者差异具有显著性;(3)M2e转变为定侧正确与定侧错误"4"字征的时间分别为7.5s和15.4s,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局灶性癫痫中M2e具有定侧意义,而"4"字征在颞叶癫痫中具有较好的定侧价值。 孙利 黄光 王晓梅 张颖 刘兴洲关键词:致痫区 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研究 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定量分析参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2周内的6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电图(EEG)δ、θ、α、β四个频带的相对功率值,并计算EEG的δ/α功率比值(DAR),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EEG分级判定,随访至6个月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 RS)。结果 65例患者的DAR、EEG分级标准与m R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874,0.796,P<0.01),DAR比值越大,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越差;DAR与入院时NIHSS评分亦呈正相关(r=0.663,P<0.01),DAR能够反映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DAR值对预后的预测准确率为92.3%,略优于EEG分级标准的87.6%。结论脑电图定量分析参数DAR能准确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功能状态,且DAR与梗塞的部位及范围有密切的关系,尤以前循环卒中更为显著,可以作为发病早期预后评估的预测指标。 王晓梅 黄光 徐斌 孙利 王露关键词:定量脑电图 急性脑卒中 预后 辅助感觉运动区癫痫的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辅助感觉运动区(SSMA)癫痫的临床表现。方法 分析SSMA癫痫患者3例,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和头颅磁共振(MRI)检查,1例(例1)颅内电极脑电图证实SSMA起始发作,2例(例2、例3)头颅MRI显示SSMA病灶。结果 患者均出现非对称性强直发作,时间持续在10~20s,发作期脑电图(EEG)通常不能定位。结论 SSMA负责语言、感觉及运动功能,SMA综合征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复。 孙利 李放 王晓梅 王静 刘兴洲关键词:致痫区 表面肌电图在局灶性癫痫双侧强直发作中的定侧价值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局灶性癫痫中双侧肢体强直发作的表面肌电图特点。方法将22例局灶性癫痫患者的74次双侧肢体强直发作作为观察组,6例全面性癫痫患者的57次发作作为对照组,对其同步表面肌电图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典型的强直肌电图电位以递增(build—up)形式出现。观察组83.8%(62/74)的发作首先记录到强直肌电图电位的一侧位于致痫区对侧,观察组强直肌电图电位“build—up”时间为3S、双侧肢体强直电位时间差为2.44S,对照组分别为0.89s和0.1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外侧面皮层组强直肌电图正确定侧率高于矢状面皮层组(88.2%比73.9%)。结论表面肌电图是客观、敏感的侧向征象。双侧强直肌电图电位时间差值大于250Ins时,提示局灶性癫痫可能。 孙利 刘兴洲 黄光关键词:致痫区 肌电图 山豆根中毒引起全身扭转痉挛 目的:观察、分析报告山豆根中毒所致的全身扭转痉挛。
方法:对诊治的山豆根中毒所致基底节损害的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和神经电生理进行分析。
结果:山豆根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脑弥散性损害,可以引起患者意... 黄光 孙利 唐煜 康更洁关键词:中药制剂 山豆根 药物中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