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洋
- 作品数:21 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外翻被引量:4
- 2012年
- 背景:传统微创技术治疗外翻常出现第1、2趾骨间皮肤溃烂、行走不适、术后截骨端再移位、第1跖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目的:研究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微创技术、三维手法矫正加克氏针有限固定术治疗外翻151例281足,其中132例245足获得随访,男8例,女124例;年龄16~76岁,平均(50.2±10.3)岁;113例双侧226足,19例单侧19足。按Mann外翻分类:轻度98足,中度122足,重度25足。对比手术前后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趾骨间角(IPA)、近侧关节固定角(PASA)、远侧关节固定角(DASA)、跖楔角(MCA)、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AOFAS)评分及前足底压力。结果:随访时间为2~6.25年,平均3.9年。236足外翻畸形完全矫正无复发,6足复发,3足第一跖趾关节炎行关节融合术。前足第2、3跖骨头底部胼胝体的疼痛早期均获得缓解,后期233足的胼胝体疼痛逐渐完全消失,12足未完全消失。囊炎疼痛完全消失;6足趾背内感觉麻木;15足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受限4°~9°。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出现感染、骨不愈合、跖骨头坏死和克氏针断裂。术后245足X线片均示HVA<20°,IMA<10°。手术前后各角度变化、AOF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前足底压力由术前第2、3、1、4、5跖骨头依次递减改善为术后第1~5跖骨头依次递减。结论: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外翻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痛苦少、下地早康复快、矫正彻底不易复发的治疗方法,疗效理想,但亦存在一定弊端如畸形纠正力度不强、转移性跖骨痛等,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 孙洋曲家富曹立海赵国志高建华彭义李绍光杜晓健王良吴俊马海东
- 关键词:微创技术外翻
- 小切口微创治疗外翻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治疗坶外翻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2年8月~2004年6月,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和术后弹性外固定治疗踇外翻136例263足。其中男7例,女129例。年龄19~84岁。按Coughlin分型,轻度24例,中度63例,重度49例。263足均伴不同程度疼痛、足内弓塌陷和扁平足。经随访观察,对症状、体征及X线片测量结果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本组获随访8~26个月,平均l9个月。踇外翻畸形完全矫正,足疼痛完全消失,无骨不愈合及骨坏死征象,足内弓塌陷平均改善5°跖趾关节功能及皮肤感觉基本正常;X线片示衅外翻角〈12°、第1、2跖骨间角〈9°及胫侧籽骨半脱位矫正〈50%105足,基本矫正158足。足疗效评定:优84例,良4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7%。结论 小切口微创治疗坶外翻是一种损伤小、痛苦少、矫正彻底及不易复发的较理想治疗方法。
- 曲家富曹立海刘志权王志伟高建华李绍光杜晓健孙洋彭义
- 关键词:微创技术踇外翻
- 中前足严重损伤的治疗
- 本文剖析了中前足的严重损伤多是压砸伤和捻挫伤,这类损伤往往都比较严重.除了跗骨、跖骨及趾骨骨折脱位外,同时伴有皮肤捻挫剥脱、缺损,肌腱撕脱,腱鞘撕裂及神经及血管等肌肉软组织严重损伤,且足部肿胀较重,张力较大.处理上比较困...
- 曲家富曹立海王志伟刘志权高建华李绍光杜晓健孙洋彭义
- 关键词:足损伤趾骨骨折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 <正>目的报导吻合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方法:在原有腓肠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设计基础上,将皮瓣内的小隐静脉与受区创缘的大隐静脉属支相吻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28例,术后静脉回流通畅,完全成活。结...
- 王志伟曲家富曹立海马铁鹏孙洋彭义杜小健
- 文献传递
- 拇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被引量:3
- 2007年
- 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陈旧性跟腱断裂只有采取手术治疗,其手术方法报道较多,但对拇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国内报道甚少。2001年11月至2005年5月,我科采用拇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8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曲家富曹立海王志伟赵洪波高建华李绍光杜晓健孙洋彭义王良
- 关键词:陈旧性跟腱断裂拇长屈肌腱手术方法手术治疗
- 小切口微创治疗拇外翻
- 目的:探索小切口微创治疗拇外翻的有效方法。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6月应用足外科动力仪和特制的磨钻,在局麻下通过1厘米以内的两个小切口,避开神经、血管、肌腱,第一个小切口在第一趾骨近节基底
- 曲家富曹立海王志伟高建华李绍光杜晓健孙洋彭义王良
- 文献传递
- 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治疗足拇外翻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治疗足拇外翻的有效方法。方法本院采用小切口技术、多向手法矫正加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拇外翻102例(192足),其中86例(160足)获得随访,按Mann拇外翻分类法:轻度64足,中度86足,重度10足。手术前后对比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AOFAS评分和前足底压力测定。结果本组86例160足,术后随访24—62(中位数42)个月。156足拇外翻矫正完全无复发,4足复发,其中1足因第一跖趾关节炎行关节融合术;160足拇囊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前足第2、3跖骨头胼胝体疼痛早期均缓解,后期151足的胼胝体疼痛完全消失,另9足未完全消失;5足拇趾背内感觉麻木,12足第一跖趾关节的活动受限达5—10°。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跖骨头坏死、骨不愈合和克氏针断裂。X线片示HVA〈20°,IMA〈10°。术后AOFAS前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88足,良61足,中6足,差5足,优良率93.13%。结论小切121联合多向矫正固定治疗足拇外翻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痛苦少、下地早、康复快,矫正彻底及不易复发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孙洋曲家富闫荣亮
- 关键词:拇外翻外科学
- 封闭式恒定负压吸引及创必复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41
- 2005年
- 曲家富赵国志曹立海王志伟刘志权高建华杜晓健李绍光孙洋彭义
-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必复足踝部负压吸引腓肠神经皮瓣移植术负压引流管
- 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GustiloⅡ型以上128例(14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早期解决软组织覆盖及伤口愈合问题,尽量恢复跟骨正常骨性结构,用螺钉或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均采用VSD技术治疗为后期处理提供保障,二期根据Sanders分型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丘部重建距下关节原位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8~72个月,平均40个月。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6 d,一期愈合率90.8%。浅表感染发生率7.8%,深部感染发生率1.4%,总感染发生率9.2%。足部功能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58足,良70足,可10足,差3足,优良率90.8%。结论开放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处理应根据伤口损伤和骨折类型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较严重跟骨关节内骨折伤采用VSD技术治疗,感染率明显下降,足部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
- 孙洋曲家富曹利海闫荣亮
-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开放性VSD内固定
- 加速足踝部游离植皮生长愈合的新方法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探索一种促进足踝部游离植皮加速生长快速愈合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封闭式恒定负压吸引治疗技术,在足踝部大面积返植皮、游离植皮间断缝合固定后,表面覆盖一层凡士林网眼纱布,用孔径为400μm的医用无菌泡沫海绵,贴覆在植皮的网眼纱布上,在海绵上放置负压吸引管罩,将伤口、负压吸引管罩和海绵封闭,在密封下利用自制的恒定负压辅助治疗仪,治疗时恒定负压保持在125mmHg,启动5min停2min,反复循环负压吸引,共治疗足踝部返植皮、游离植皮17例。结果返植皮、游离植皮术后5~8d全部成活,创面愈合。结论封闭式恒定负压吸引治疗技术,是一种促进足踝部游离植皮加速生长快速愈合的新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曲家富高建华孙洋曹立海王志伟刘志权杜晓健李绍光彭义
-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游离植皮游离植皮快速愈合足踝部负压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