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安
- 作品数:15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葛根素合并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葛根素合并纳络酮治疗脑震荡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1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成纳络酮(NLX)组(n=40),NLX+葛根素(n=41)和对照组(n=40),采用经颅三维多谱勒(3D-TCD)动态检测脑血流变化,结...
- 宋清安张立新陈丹
- 文献传递
-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应用对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应用对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初发性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患者14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74例,其中观察组术中在血肿腔内植入带脑室导管颅内压探头行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并指导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甘露醇使用量、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比例显著下降(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中植入颅内压探头术后实时监测颅内压指导临床治疗是脑出血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术中植入颅内压探头、术后实时监测颅内压指导脑出血治疗安全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立新蔡东敏徐茂法宋清安董晓巧陈景森王林
-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压监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 早期手术治疗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脑肿胀
- 目的评价早期手术治疗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脑肿胀的疗效。方法41例患者中,27例患者于伤后6小时内行手术治疗为治疗组,另14例伤后6小时以后手术治疗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早期手术组良好率44.4%,优于对照组(7...
- 宋清安王树新
- 文献传递
-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被引量:17
- 2010年
- 近年来神经电生理研究的迅速发展为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昏迷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手段。动态脑电图是连续动态监测脑电活动的仪器,可以通过动态观察脑电活动的变化及睡眠周期的脑电图表现来评价脑皮质的反应。由于脑电图的变化可以比临床症状出现更早.因而对评估昏迷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王树新曹飞徐茂法宋清安
-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监测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患者脑电活动神经电生理
- 葛根素合用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葛根素合并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1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NLX)组(n=40),NLX+葛根素组(n=41)和对照组(n=40),采用经颅三维多谱勒(3D-TCD)动态检测脑血流变化,结合临床近、远期疗效综合评定葛根素和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疗效。结果纳洛酮组近、远期疗效分别为80%和85%,对照组为62.5%和72.5%(P<0.05)。NLX+葛根素组在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和远期疗效(92.6%)明显优于纳洛酮组。结论纳洛酮可以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改善缺血时神经细胞供氧,如果与葛根素联合用药有助于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提高脑震荡的疗效,降低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率。
- 宋清安陈丹范勇徐彬
- 关键词:脑震荡脑血流纳洛酮葛根素
- 不同移植方式对胎鼠脊髓移植物成活生长的效果评估
- 2005年
- 目的:通过单纯胚胎脊髓移植和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两种方式,分析胎鼠脊髓移植物成活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为脊髓损伤找寻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实验于2000-01/2002-01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博爱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W 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48只,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42只。显微镜下造成两组鼠脊髓半侧损伤,取孕14d的胎鼠脊髓1.0~2.0m L移植于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在此基础上用大网膜覆盖于胚胎脊髓损伤处。术后14d将两组存活的实验鼠按Ducker’s评级方法进行瘫痪肢体功能测定(0级:完全瘫;1级:能自主运动,但不能支撑体质量;2级:能站立但不能行走;3级:能行走,但困难伴痉孪;4级:能跑,但有轻度共济失调;5级:正常运动)。分别于术后15,60,120d将大鼠断头处死,电镜观察移植物存活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90只,移植术后死亡43只,共4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4d两组大鼠移植物的存活率: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有9只大鼠的移植物存活,存活率52.94%;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有26只大鼠的移植物存活,存活率8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术后14d两组大鼠瘫痪肢体的肌力恢复情况比较: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移植物存活的9只鼠中仅有2只肌力恢复至Ⅰ~Ⅱ级,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移植物存活的26只鼠其肌力均得到恢复,其中18只恢复正常。③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存活移植物的形态学变化:术后15d,电镜下移植物内神经细胞生长分化,细胞器增多,结构正常,生长旺盛,并见幼稚神经元发出的粗大神经生长锥;术后120d则演变为成熟神经元,移植物与宿主有血管沟通现象及新生血管和新髓鞘形成。结论: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明显优于单�
- 宋明发周赤忠宋清安汤功华王俊涛
- 关键词:网膜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临床护理被引量:6
- 2011年
- 高血压脑出血是基层医院的常见急症,如抢救不及时豸措施不当,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笔者护理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为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平均63.8岁;
- 陈丹董俊峰应敏娟宋清安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治疗临床护理致残率病死率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外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方法 对我院36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外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死亡8例,重残3例,中残6例,良好19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部外伤...
- 陈丹应敏娟宋清安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胸部外伤护理
- 微创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应用经侧裂微侵袭入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微创组28例,采用经侧裂微侵袭入路手术;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近期(1个月)和远期(6个月)的疗效。结果在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救治方面,微创组的近期优良率53.6%(15/28)和病死率17.9%(5/28),与对照组近期优良率46.2%(12/26)和病死率15.4%(4/26)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297,P=0.586;χ2=0.000,P=1.000)。但微侵袭组的远期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ADLⅠ~Ⅲ级(63.2%,12/19)优于对照组(23.6%,4/17)(z=-2.189,P=0.029)。结论微侵袭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传统血肿彻底清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宋清安陈志标
- 关键词: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葛根素与纳络酮合用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葛根素与纳络酮合用治疗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28例(单纯外伤性脑梗死9例,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19例)的疗效。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24例(单纯外伤性脑梗死7例,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17例)的疗效(有效率、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χ=4.18,P<0.05),治疗组中,单纯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2χ=4.30,P<0.05)。结论:葛根素与纳络酮合用治疗外伤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对单纯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
- 宋清安陈丹陈志标
-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葛根素纳络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