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6篇棘突
  • 3篇腰椎棘突
  • 3篇脊柱
  • 2篇异体
  • 2篇生物力学
  • 2篇同种异体
  • 2篇内固定
  • 2篇脊髓
  • 2篇非融合
  • 1篇动态稳定
  • 1篇形态学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退变
  • 1篇异体骨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研究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刘祖德
  • 10篇宋超
  • 5篇钟贵彬
  • 3篇李新锋
  • 2篇劳立峰
  • 2篇倪鹏文
  • 1篇王涵韬
  • 1篇吴连明
  • 1篇陈滨
  • 1篇乔志光
  • 1篇李伟
  • 1篇乔之光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2013年上...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棘突间融合器治疗早期腰椎退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通过建立新型腰椎棘突间融合器及腰椎到骶骨(L3-S)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融合器植入前后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该融合器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上的依据。方法:根据CT结果建立正常腰骶椎(L3-S)有限元模型,然后在此模...
宋超李新锋刘祖德钟贵彬劳立峰
关键词:腰椎早期退变
骨量改变对特发性侧凸脊柱的影响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轴向负载条件下,骨量改变对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脊柱结构的力学影响。方法基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CT扫描数据,构建骨量正常和骨量减少两种三维有限元模型,进入软件前处理器,设置边界条件和载荷,进入求解模块,进行轴向负载模拟计算,最后进入软件后处理器,读取并分析不同骨量情况下,脊柱侧凸不同部位和结构内生物力学响应特征。结果骨量改变会影响侧凸脊柱的力学响应。骨量减少后,胸主弯凹侧椎体皮质骨应力增加约155MPa,侧凸顶椎区域椎间盘应力平均增加8.46MPa,而L/4-5;和L5~S1椎间盘分别轻度降低约1.23MPa和0.04MPa,胸椎和腰椎终板内应力分别增加116.58MPa和10.54MPa,位于胸主弯凹侧和凸侧的胸椎和腰椎终板间的应力差增大,腰椎关节突关节内应力增加。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合并骨量减少后,长期的非对称性载荷会造成胸主弯部位的椎体和椎间盘组织更为严重的楔形改变,凹侧终板可能会有更为严重的生长抑制。力学模拟提示,低骨量会加重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畸形进展和造成更为严重的腰椎代偿性畸形改变。
李新锋宋超刘祖德
关键词:脊柱侧凸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Atlantis杂合性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Atlantis杂合性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使用Atlantis杂合性钢板治疗,对术前与术后JOA评分、植骨融合率、椎体间高度以及颈椎曲度的改变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平均随访(48±1.43)个月,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提高,末次随访时改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术后椎体间高度提高3.3mm(P<0.05);在颈椎曲度方面,术后颈椎前曲度改善2.77°(P<0.05)。结论 Atlantis杂合性钢板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能提高植骨融合率,改善颈椎生理曲度,防止假关节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钟贵彬刘祖德吴连明宋超
关键词:颈椎病杂合性钢板
脊神经前根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反射通路的形态学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利用脊神经前根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大鼠股四头肌神经反射通路的形态学情况。方法:取4周龄SD大鼠20只,体重120~150g;将左侧L1神经前根与支配股四头肌的优势脊神经(L3)前根通过尾神经桥接吻合,右侧不作任何处理。神经吻合术后6个月,手术分离神经吻合段。将能分离神经吻合段的大鼠在L2脊髓水平左半侧切断脊髓制备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饲养4周后左侧股神经注射Trueblue(TB)染色剂进行逆行荧光染色,观察L1脊髓前角是否有TB标记的阳性细胞;同时解剖分离神经吻合段进行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饲养过程中大鼠死亡4只。成功分离出10只大鼠的神经吻合段。吻合段神经肉眼观察光滑圆润,无萎缩;HE染色光镜下吻合段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走行一致,为典型的有髓神经纤维结构;电镜下吻合段神经纤维具有明显神经轴突特征。TB荧光逆行示踪左侧L1脊髓前角可见荧光标记阳性的神经元,而右侧无标记阳性细胞。结论:L1与L3脊神经前根吻合可成功建立L2脊髓半切损伤大鼠的股四头肌脊髓旁神经反射通路。
钟贵彬刘祖德李伟王涵韬宋超倪鹏文乔志光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吻合脊神经根形态学
成年国人腰椎棘突间区域的X线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为腰椎棘突间内置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根据正侧位X线片测量360例门诊患者L3-S1段脊柱的棘突间距、棘突顶距、棘突中央高度及棘突厚度,对测量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分析。数据均在医院PACS系统(Kodak Carestream Diagnostic Workstation软件)上测量,数值精确到0.01 mm。结果①L4/L5的棘突间距比L3/L4和L5/S1小。②棘突顶距自上而下逐渐减小。③棘突厚度无明显差异,大多为7-8 mm。④棘突中央高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⑤男性L4/L5的棘突间距比女性大,所有棘突顶距男性均比女性大,男性S1棘突比女性厚,女性的棘突较短。⑥L4,5的棘突厚度年长的比年轻的厚一些。结论通过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国人腰椎棘突间区域的影像学数据,为腰椎棘突间内置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影像学基础。
宋超刘祖德
关键词:门诊病人腰椎参考值棘突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0年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是其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骨质疏松症易致骨折,致残性高,使患者治疗和康复更为困难,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此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宋超刘祖德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是脊柱外科的新技术,可保留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完整性,维持或恢复节段间正常活动,且对邻近节段无明显影响。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可用于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椎间盘源性腰背痛、关节突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不稳等疾病。该文就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设计原理及适应证、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宋超刘祖德
关键词:腰椎棘突内固定非融合动态稳定
一种腰椎棘突间“H”形同种异体植骨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腰椎棘突间撑开融合的腰椎棘突间“H”形同种异体植骨融合器。其呈“H”形,由左右两侧的两翼(1)和横于两翼中间的支撑体(2)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损伤小,不...
刘祖德钟贵彬宋超陈滨倪鹏文乔之光
文献传递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发展,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而新的内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前应该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内固定器。因此,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非融合技术成为国内外脊柱外科界的研究热点,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作者就其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宋超刘祖德
关键词:脊柱内固定器械生物力学腰椎棘突测试方内固定方法非融合技术
棘突间有限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棘突间有限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棘突间同种异体骨有限植入术治疗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患者。对植骨融合率、JOA评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5±1.22)个月。无切口感染、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前JOA评分为(8.56±1.45)分,术后3 d为(12.94±1.55)分、12个月为(13.15±1.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均>50%。CT扫描证实棘突间植骨均不同程度被吸收,均未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单纯在棘突间植入有限的同种异体骨很难达到骨性融合,在材料选择和固定方式等方面须做进一步研究。
宋超刘祖德钟贵彬李新锋劳立峰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融合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