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忻

作品数:56 被引量:25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细胞
  • 16篇嗜铬
  • 16篇嗜铬细胞
  • 11篇微囊
  • 10篇帕金森
  • 10篇帕金森病
  • 10篇微囊化
  • 8篇脑内
  • 7篇震颤
  • 7篇震颤性麻痹
  • 7篇肾上腺
  • 7篇偏侧
  • 7篇偏侧帕金森病
  • 7篇癌痛
  • 6篇牛嗜铬细胞
  • 6篇脑内移植
  • 5篇镇痛
  • 5篇BCC
  • 4篇胰岛
  • 4篇永生化

机构

  • 5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北京军区总医...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第30...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肿瘤医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解放军北京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作者

  • 55篇崔忻
  • 54篇薛毅珑
  • 30篇罗芸
  • 25篇高宇红
  • 19篇田磊
  • 16篇李新建
  • 13篇潘静坤
  • 13篇李雁凌
  • 10篇王鲁宁
  • 9篇高军茂
  • 9篇郭水龙
  • 9篇何立敏
  • 9篇王振福
  • 8篇钟大光
  • 7篇齐增飞
  • 6篇姚文芳
  • 5篇朱克
  • 3篇张树才
  • 3篇潘长玉
  • 3篇李留树

传媒

  • 13篇军医进修学院...
  • 5篇标记免疫分析...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激光医学...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9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PA-BCC微胶囊蛛网膜下植入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APA-BCC镇痛微胶囊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包裹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胶囊)按常规腰穿的方法注入10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按数字分级法(NRS)评定疼痛程度的变化并记录止痛药使用情况;按WHO分级法评价不良反应;按孙燕等指标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1)APA-BCC注射后0.5~5天,在停用、减量和/或降级使用其它镇痛药的情况下,其镇痛的有效率(CR+PR)为84%、总有效率(CR+PR+MR)为96%,镇痛程度显著优于药物组.(2)1至2次使用后镇痛持续时间为9~220天,明显长于现有镇痛药.(3)APA-BCC治疗后,癌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显著提高.(4)APA-BCC注射后,除部分病人出现与常规蛛网膜下腔注射相近的轻度不良反应外,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肝肾功能、外周血象和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但单次使用1.5剂量时,2例患者出现了难以耐受的下肢震颤和背部沉重压迫感等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APA-BCC微胶囊植入脑脊液内对癌痛病人具有明确的长效镇痛作用.
薛毅珑罗芸徐龙河高宇红何立敏崔忻李雁凌郭水龙李新建田磊潘静坤孙燕罗健张伟京李留树邸立军张树才王杰军
关键词:癌症疼痛嗜铬细胞免疫隔离镇痛效应微胶囊病人
羊蛛网膜下植入APA微囊化牛嗜铬细胞脑脊液亮氨酸脑啡肽和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
2002年
目的 :了解APA微囊化牛嗜铬细胞 (APA BCCs)蛛网膜下植入引起正常羊脑脊液中儿茶酚胺 (cate cholamine ,CA)和亮氨酸脑啡肽 (leucine enkephalin ,L EK)含量的变化 ,分析APA BCCs移植镇痛的可能机制及APA微囊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 :以手术方法分别将APA BCCs、BCCs或空微囊植入正常羊脊髓蛛网膜下 ,测定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羊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E)和L EK的含量。结果 :与移植前羊脑脊液中NE、E和L EK的水平相比 ,空微囊植入未能升高 ;BCCs植入可在 7d内升高 ;APA BCCs植入可明显升高超过 2 8d(P <0 0 5 )。结论 :蛛网膜下植入BCCs能显著升高宿主羊脑脊液中CA和L EK的水平 ,这可能与BCCs蛛网膜下移植的镇痛效应有关 ;APA微囊包裹有利于BCCs在异种动物体内较长期地分泌镇痛物质。
郭水龙薛毅珑崔忻李新建罗芸何立敏
关键词:亮氨酸脑啡肽儿茶酚胺嗜铬细胞微囊
应用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检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2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应用新型的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在自然睡眠中检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方法采用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监测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受检者在睡眠中的呼吸率、心率、体动、呼吸事件、经皮血氧饱和度及睡眠分期。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自2008年5月~2009年5月间的200例受检者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检出率、程度、病因及并发症。结果200例受检者中19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42%、25%、31.5%)。该197例患者均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未检出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其重度OSAS组受检者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的BMI(P<0.01);其中,伴发高血压者67例(33.5%),冠心病者39例(14.5%),高血脂者14例(0.7%),糖尿病者12例(0.6%)。同时,检出睡眠不实者35例、周期性腿动者28例及睡眠表浅者29例。结论该新型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可方便地检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临床上OSAS的发生率高,与身高体重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高宇红薛毅珑罗芸崔忻田磊潘静坤杨军
关键词: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身高体重指数经皮血氧饱和度健康体检中心
微囊化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偏侧帕金森病样大鼠及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1999年
以右侧帕金森病样大鼠和猴为模型,分别将微囊化和非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及空微囊定向植入右侧脑纹状体内,观察动物行为、脑组织生化和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植入的BCC能够在异种脑内存活、分泌多巴胺等单胺类物质并纠正帕金森病样大鼠及猴的异常行为。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可明显地延长BCC在异种宿主脑内的存活时间,作用超过10个月。微囊化BCC脑内移植有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薛毅珑王振福李新建高军茂齐增飞钟大光崔忻马小军王鲁宁朱克
关键词:嗜铬细胞震颤性麻痹
急、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头面部远红外热像的变化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了解急、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头面部远红外热像的变化,为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提供无创性客观评价指标。方法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4例;接受健康体检者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ATIR-M301B非制冷焦平面医用远红外热像仪(热敏度为0.05℃),在环境温度为20-25℃的检查室中,采取头、面部远红外热图。采用本机提供的分析软件,分别比较同一受检者左、右两侧面颊、内眦、眶上及额等测温区远红外热像的温度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头面部远红外热像显示正常组面颊、内眦、眶上及额部4个测温区左、右两侧的温度无明显差异(P〉0.05)。(2)头面部远红外热像的变化显示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患侧面颊、内眦、眶上及额等测温区温度明显高于健侧(P〈0.05,P〈0.001)。(3)3例病程为25d至1年的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头面部远红外热像的变化显示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患侧面颊、内眦、眶上及额等测温区的温度显示低于健侧。不同患者各测温区的温度呈现不同的差异,如2例患者呈现患侧下颌区、口区温度明显低于对侧;1例患者呈现患侧内眦区、眶上区及额区的温度明显低于对侧。结论远红外热像可较好地反映周围性面瘫患者头面部供血状态的变化,急性期面瘫侧呈充血性改变,慢性期面瘫侧呈缺血性改变。表明远红外热像可为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提供无创的客观评价指标。
高宇红薛毅珑罗芸周章玲崔忻潘静坤姚文芳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脊髓蛛网膜下移植治疗慢性疼痛患者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2
2000年
目的 观察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BCC)异种移植对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应、作用持续时间及毒副作用。方法 用Sun氏微囊制作法将BCC包裹于APA微囊内 ,用常规腰穿法将 5ml微囊化BCC(5~ 7)× 10 6悬液注入患者L3~ 5蛛网膜下。结果  2 0例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在 1或 2次注射后 ,疼痛迅速减轻 ,疼痛缓解率为 90 %。在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 ,其中 3例停用镇痛药时间超过 2 0 0d。结论 APA微囊化BCC异种移植于慢性疼痛患者脊髓蛛网膜下 ,可安全、迅速、长时间、有效地发挥镇痛作用。
薛毅珑何立敏李留树王捷王振福李新建张莉崔忻朱建华罗芸钟大光李雁凌
关键词:慢性疼痛BCCAPA
APA微囊机械强度与化学强度的测定被引量:1
2005年
李雁凌薛毅珑崔忻陆庆国
关键词:APA微囊生理盐水光镜缓冲液
APA-3T3细胞微囊的深低温保存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优选冻存液的成份和浓度,建立低温保存APA微囊化小鼠成纤维细胞(3T3细胞)的方法。方法:用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APA)包裹3T3细胞制成APA-3T3细胞微囊。以高糖DMEM培养液为基础冻存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或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别将不同的冻存液加入APA-3T3中。按程序控制降温梯度,置于液氮中保存。快速复温后,光镜下观察APA-3T3的形态、细胞活率及膜通透性。结果:①10%DMSO组的微囊内细胞活率降低最少,细胞活率达(75.68±1.54)%,P<0.01。微囊完好率达到(94.48±0.90)%,P<0.01。②与其它组相比,4%BSA组的微囊内细胞活率降低程度最小,活率达(73±1.26)%,P<0.01。微囊完好率最高,为(85.1±0.82)%,P<0.01。③加入不同成份和浓度的冻存液对微囊的通透性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冻存液中加入10%DMSO和4%BSA,可在低温保存的过程中较好地保护细胞的存活及微囊的完整性。
田磊高宇红李雁凌崔忻薛毅珑
关键词:3T3细胞
急、慢性颈肩痛患者的远红外热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通过分析颈肩痛患者红外热像图的改变,为颈肩痛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0例,颈肩痛组颈椎病34例和急、慢性颈肩软组织损伤6例。暴露检查部位,应用ATIR-M301B非制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采取全身及项背部远红外热图。应用本机提供的分析软件,分别比较同一受检者项部、背部、肩部等测温区左右两侧的温度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受检者的项部、背部、肩部等测温区的远红外热像呈左右对称分布,脊柱中央呈高温区,项部、背部及肩部左右两侧温度均匀对称,两侧平均温差为0.0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颈肩痛组患者的远红外热图像呈左右不对称分布,出现明显的局部高温区或低温区。急性颈肩痛患者疼痛区局部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组织,可达2℃以上;而慢性颈肩痛患者疼痛区局部的热像表现不一,大部分呈低温改变,少数患者疼痛部位呈高温改变。结论远红外热像检查可反映出急、慢性期颈肩痛患者疼痛部位的温度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个体化依据。
罗芸薛毅珑高宇红崔忻潘静坤
关键词:颈肩痛
远红外热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分析远红外热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ATIR-M301B非制冷焦平面医用远红外热像仪,采集头面部红外热像图,分析不同检测区域的温度差,比较两者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前后红外热像图变化特征。结果观察组眶上区、内眦区、额区、面颊区对称区域温度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5、1.062、1.536、2.627,P<0.05);32例治疗前后热像图温度改变,眶上区、内眦区、额区、面颊区温度差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0.873、1.469、0.665,P<0.05)。红外热像图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率为83%。结论远红外热像图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是颈内系统病变诊断的无创的功能影像客观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程诚高宇红薛毅珑田磊崔忻尚爱加
关键词:脑缺血温度记录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