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其宏
-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织细胞增生症(附2例报告)
- 2006年
- 组织细胞增生症X为一组少见的原因不明、病理上主要以分化较好的组织细胞增生为特征的疾病,是肺、淋巴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脾、肝、肾、小肠、胃、骨骼都可受累的多器官组织的全身性疾病。我院至今收治2例,报告如下。
- 刘群陈岚兰庄其宏
-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生症X全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器官组织淋巴结
- 感染后咳嗽8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刘群庄其宏郑超
- 关键词:咳嗽
- 5-氟尿嘧啶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肺癌细胞H129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体外研究5-氟尿嘧啶(5-FU)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肺癌细胞H129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唑蓝比色法(MTT)检测5-FU(终浓度5、10、20、40、80μmol/L)、阿司匹林(终浓度125、250、500、1 000、2 000μmol/L)单用或两药按1∶1比例联用对H129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根据中效方程式计算单独或联用时5-FU和阿司匹林的中效浓度(IC50)同时计算联合指数(CI)。按照5-FU(26.1μmol/L)和阿司匹林(948.7μmol/L)的IC50分别单用或联用处理H1299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的Bcl-2、Cox-2、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5-FU、阿司匹林单独或联合用药都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用药浓度的提高而升高,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按照5-FU、阿司匹林的IC50分别单用或联用处理H1299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H1299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cl-2和Cox-2表达显著下调,Bax表达显著上调(均P<0.01);5-FU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时效果更为显著。应用中效原理计算发现,当用较小浓度联用抑制效应<0.6时,CI<1,两药呈协同作用,当用较大浓度联用时呈拮抗作用。结论 5-FU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够抑制肺癌细胞H1299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的发生,在较低浓度联用时两药呈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ox-2表达,同时上调Bax的表达相关。
- 陈岚兰庄其宏卢芳罗文
- 关键词:5-氟尿嘧啶阿司匹林肺癌细胞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量及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粉吸入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耐量、肺功能和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6 min行走距离(6MWD)长于对照组,最大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可有效增强COPD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
- 陈岚兰庄其宏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噻托溴铵沙美特罗运动耐量肺功能
- 以肺部损害为首发的结缔组织病22例误诊分析
- 2008年
- 刘群庄其宏杨坤旺瞿跃进
-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误诊分析肺部损害首发表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凝血异常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通过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揭示凝血异常在CAP病情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85例成人CAP患者,与同期住院的146例除外感染、肿瘤、外伤、血栓性疾病等因素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方面的差异,观察其在不同预后组患者间的差异。CAP患者同时计算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估病情,比较不同凝血指标与PSI的相关性。 结果 (1) CAP组和对照组PLT、PT、APTT、Fib、D-二聚体异常率分别为92/385和9/146,39/385和1/146,108/385和7/146,331/385和47/146,350/385和5/1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608,13.557,33.747,149.280,365.619,均P﹤0.001),TT异常率CAP组8/385,对照组0/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839,P﹥0.05)。中高危CAP患者与低危患者比较,PLT、PT、D-二聚体异常率分别为45/148和47/237,26/148和13/237,146/148和202/2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02,14.609,23.442,均P﹤0.05)。TT、APTT、Fib异常率分别为6/148和2/237,47/148和61/237,123/148和208/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14,1.635,1.638,均P﹥0.05)。(2) CAP患者D-二聚体测定值3.8±6.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0.3 ±0.1) mg/L,中高危CAP患者D-二聚体测定值7.5 ±8.3 mg/L,显著高于低危CAP患者(1.6 ±2.0) 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二聚体与PSI存在等级相关性(r=0.798,P﹤0.001),PLT异常率与PSI无关(χ2值6.040,P 〉0.05)。结论 1、CAP患者存在凝血异常;2、CAP患者血浆D-D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
- 庄其宏史永红刘群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凝血异常D-二聚体
- 社区获得性肺炎凝血功能异常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凝血功能异常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85例成人CAP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及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观察其在不同预后组患者间的差异.入组患者同时计算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并评估病情.按PSI及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及出院时转归将385例分为低危组、中高危组、呼吸衰竭组、无呼吸衰竭组、生存组和死亡组.结果 中高危CAP患者PT、TT、D-二聚体测定值分别为(15.1±1.4)s、(16.0±1.8)s和(7.5±8.3) mg/L,均显著高于低危患者[(14.5±0.9)s、(15.4±1.2)s及(1.6±2.0)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LT、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中高危CAP患者和低危患者PLT、PT、D-二聚体异常率分别为30%(45/148)和20%(47/237)、18% (26/148)和5% (13/237)、99%(146/148)和85% (20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02、14.609及23.442,均P<0.05),TT、APTT及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PSI存在等级相关性(r=0.798,P<0.001),血小板计数与PSI无关(χ^2=6.040,P >0.05).合并呼吸衰竭的CAP患者D-二聚体为(10.0±9.9)mg/L,高于无呼吸衰竭者的(2.4±3.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57,P>0.05).死亡CAP患者的D-二聚体为(14.0±8.8) mg/L,高于生存患者的(2.8±4.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5).使用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PSI及血小板计数对CAP患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能力,三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0.906和0.583,D-二聚体及PSI预测死亡的准确性高(P<0.0
- 庄其宏曾奕明史永红
- 关键词:肺炎血液凝固障碍预后
- 以发热待查收治ANCA相关小血管炎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 2011年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mall vessel vasculiltis AASV)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现报告我科近来以"发热待查"收治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 庄其宏兰文斌史永红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相关肺纤维化3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1年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肾脏及肺为其最常受累及的器官。肺受累表现为肺泡出血、坏死性气道炎症、间质炎症及纤维化,其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征性。
- 庄其宏史永红刘群兰文斌
- 关键词: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肺纤维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三种检测方法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了解应用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胸水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胸膜针刺活检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6例经胸水细胞学和/或胸膜组织病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胸腔穿刺术胸水细胞学检查,胸水中肿瘤标志物包括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53(CA153)、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水平检测及经皮胸膜针刺活检的结果。结果8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和胸膜针刺活检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5.12%和72.09%,而胸水中上述5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阳性率为86.05%;在73例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中,CYFRA211、CEA、CA153、CA125、CA199的阳性率分别是82.19%、67.12%、64.38%、43.84%、36.99%,其中CYFRA211阳性率最高,与其他标志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3,P<0.01)。结论胸水细胞学和胸膜针刺活检是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手段,胸水肿瘤标志物(尤其CYFRA211、CEA和CA153)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较高,可作为筛选指标。
- 庄其宏刘群
- 关键词: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