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君丽

作品数:23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耐药
  • 4篇细胞
  • 4篇肝硬化
  • 3篇血清
  • 3篇药物耐受
  • 3篇药物耐受性
  • 3篇乙肝
  • 3篇受性
  • 3篇耐受
  • 3篇耐受性
  • 3篇抗菌
  • 3篇腹泻
  • 3篇肝炎
  • 3篇HBV_DN...
  • 2篇单核
  • 2篇药物敏感
  • 2篇药物敏感性
  • 2篇乙肝患者
  • 2篇乙型
  • 2篇荧光PCR

机构

  • 14篇解放军第30...
  • 5篇解放军第三〇...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解放军第三○...
  • 2篇解放军302...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浙江萧山医院
  • 1篇四川赛卓药业...

作者

  • 23篇庞君丽
  • 14篇曲芬
  • 12篇王欢
  • 12篇张鞠玲
  • 11篇陈素明
  • 11篇鲍春梅
  • 10篇贾天野
  • 9篇崔恩博
  • 9篇张成龙
  • 8篇朱剑功
  • 7篇王海滨
  • 6篇马洪滨
  • 5篇刘立明
  • 5篇李永利
  • 5篇毛远丽
  • 5篇张树永
  • 4篇王大刚
  • 4篇王雪飞
  • 4篇袁媛
  • 4篇洪炜

传媒

  • 8篇传染病信息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2012北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A120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在临床微生物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国产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MA120)在临床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的效果。方法收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的临床分离株1803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205株及革兰阳性菌598株,共28个菌属,107个菌种,菌种经16S r DNA测序(测序)鉴定确认。用MA120进行细菌的鉴定与药敏检测,鉴定结果与测序确认结果比较,计算种的鉴定符合率;药敏结果与VITEK 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VITEK 2)的药敏检测结果比较,计算耐药的符合率。结果 MA120鉴定革兰阴性菌19个菌属67个菌种1205株,与测序结果总体符合率为91.12%;鉴定革兰阳性菌9个菌属40个菌种598株,与测序结果总体符合率为94.31%。MA120药敏卡涵盖常见的抗生素,耐药率与VITEK2的符合率分别为:肠杆菌科89.54%,非发酵菌86.11%,葡萄球菌属94.74%,肠球菌属与链球菌属82.61%。结论 MA120在常见临床微生物的鉴定与药敏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鉴定细菌种类涵盖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且具有的药敏抗生素种类齐全,并可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建议及临床需求及时完善,应用灵活。
张鞠玲张成龙贾天野王欢袁媛庞君丽陈素明张树永鲍春梅曲芬
关键词:微生物药物敏感性
PCR质谱仪技术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PCR质谱仪技术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效果。方法选择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利用PCR质谱仪进行鉴定,评价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种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以及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及血清学的鉴定效果。结果临床分离的15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有115株在菌属水平鉴定正确,鉴定正确率是76.2%;49株在菌种水平鉴定正确,正确率为42.6%;45株在血清型水平上鉴定正确,正确率为39.1%;29株未得到鉴定结果,有7株鉴定出其他种属或其他类型的细菌,如霍氏肠杆菌、弗氏埃希菌、志贺宋内菌等,与预期结果不同。各个菌种在菌种水平的鉴定正确率分别为EPEC 47%、EIEC 6.5%、ETEC 0;各菌种的血清型鉴定正确率分别为EPEC 43%、EIEC 6.5%、ETEC 0。结论由于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菌种及血清型的多样性,PCR质谱仪在种的水平和血清学水平鉴定效果不理想,需要继续探索鉴定方法。
贾天野庞君丽张鞠玲张成龙王欢曲芬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汉、回及维吾尔三民族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汉族、维吾尔族及回族三民族正常人群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ECR1)基因点突变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分析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点突变。结果三民族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汉族32.5%,维吾尔族24.0%,回族23.5%,统计学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χ2=4.62,P>0.05)。三民族女性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32.5%)明显高于男性(23.7%),虽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71,P>0.05),但维吾尔族女性突变率(32.8%)显著高于男性(18.3%,(χ2=4.25,P<0.05);汉族男性的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分布(31.5%)显著高于维吾尔族(18.3%)和回族(19.6%)男性(χ2=6.10,P<0.05);汉族和回族男女之间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汉族男性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回族男性,维吾尔族女性突变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男性。此外,汉族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有高于维吾尔族和回族的趋势,三民族女性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这对免疫性疾病地域差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洪炜马洪滨朱剑功刘立明李永利王雪飞王大刚庞君丽杨宁李妍王海滨
关键词:民族红细胞多态性
2009-2013年我国16省市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临床耐药分析被引量:31
2014年
目的分析我国近5年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9—2013年我国16省市分离自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患者新鲜大便标本的病原菌,用沙门、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庆大霉素培养基分离培养,挑取疑似腹泻病原菌的纯菌落用VITEKⅡ细菌鉴定仪和微量编码生化反应管鉴定,再以沙门菌、志贺菌、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K-B法检测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药敏)。结果 5年间共收集到我国16个省市各类腹泻病原菌10 881株,包括7个菌属、22个菌种和90个血清型,其中志贺菌7632株(70.14%),弧菌1351株(12.42%),沙门菌981株(9.0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41株(3.13%),气单胞菌302株(2.78%),邻单胞菌269株(2.47%),小肠结肠耶尔森菌5株(0.05%)。志贺菌血清型以B群中的F2a、F4a和F1a为主,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药敏监测显示,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美唑、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89.7%、92.3%、96.7%、100%和97.7%;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率分别为94.0%、97.9%、94.4%、100%和96.4%;气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磷霉素等敏感率分别为80.9%、80.0%、92.6%和84.0%;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普遍较差;弧菌对所测抗生素敏感性(氨苄西林除外)均较好。结论我国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属、弧菌属和沙门菌属为主,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该覆盖这些病原,靶向治疗应该考虑药敏试验结果。
崔恩博陈素明张成龙王勇贾天野鲍春梅张鞠玲王欢庞君丽曲芬毛远丽
关键词:腹泻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药物耐受性抗菌药
1405例肝硬化并发败血症病原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肝硬化败血症患者的病原特点及预后,为有效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肝硬化住院患者中有败血症临床征象并血培养阳性的病例资料,进一步分析其感染病原特点及预后。结果 2011—2013年进行血培养的肝硬化患者12 307例,血培养阳性1405例(11.42%)。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杆菌(729株,51.89%)、革兰阳性球菌(604株,42.99%)、真菌(51株,3.63%)及其他(21株,1.49%)。败血症组中腹腔穿刺(25.69%)、肝癌有创治疗(18.65%)、静脉留置管(16.65%)、留置导尿管(16.16%)及糖尿病(5.12%)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病死率(19.34%)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组(6.46%)(P<0.05);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死率(56.52%)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死率(58.62%)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30.23%)(P<0.05)。结论肝硬化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不同种类感染病原的预后不同,穿刺、肝癌有创治疗、插管及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败血症。
陈素明崔恩博熊艺茹鲍春梅贾田野王欢张成龙张鞠玲庞君丽曲芬毛远丽
关键词:肝硬化败血症病原特征
质谱技术在区分大肠埃希氏菌和宋内志贺菌的临床应用
目的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
鲍春梅崔恩博张鞠玲王欢贾天野陈素明庞君丽袁媛曲芬
关键词:宋内志贺菌大肠埃希氏菌
文献传递
利他唑酮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利他唑酮(LT-0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考察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值、血清含量对抗菌作用的影响,同时研究LT-01的主要代谢产物M1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来自解放军302医院的859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MICN定。最低抑菌浓度fMICl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杀菌曲线绘制采用菌落计数法。结果LT-01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耐药菌株具有较好抗菌活性,与利奈唑胺相仿,对于多数革兰阴性菌基本无效。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LT-01的MIC值随着细菌接种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但LT-01的MIC值在培养基pH值7.5以下时的pH值变化和培养基中加入血清影响不明显。MBC与杀菌曲线结果显示LT-01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肠球菌为抑菌作用,这一点也与利奈唑胺基本一致。主要代谢产物M1对革兰阳性球菌也具有体外抗菌活性,但效果为LT-01的1/2~1/16。结论LT-01作为新型恶唑烷酮类化合物,保持此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耐药革兰阳性菌的较好抗菌活性的特点,其主要代谢产物也具有抗菌活性,但作用稍弱。在本次实验条件下,LT-0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类似于利奈唑胺,值得深入研究。
曲芬张鞠玲王欢张成龙贾田野袁媛庞君丽张树永陈素明鲍春梅李岳鲁韬王琪
关键词:体外抗菌活性耐药菌
肝功能异常的嗜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洪炜杨宁李妍王晗庞君丽朱剑功郭桐生
HCV RNA基因分型多色荧光PCR筛查和确认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多色荧光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方法。方法针对HCV5'NCR区特异性基因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和Ⅰ/Ⅱ/Ⅲ/Ⅳ型特异性探针,Ⅰ型和Ⅲ型探针标记FAM荧光染料,Ⅱ/Ⅳ型标记VIC荧光染料,分别建立Ⅰ/Ⅱ型和Ⅲ/Ⅳ型两管双色荧光PCR扩增系统。分别采用测序和本研究方法对97份丙型肝炎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比较两种方法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并对双色荧光法检测的2889例HCV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97份丙型肝炎阳性血清中,双色荧光法分出Ⅰ型65例(67.0%),Ⅱ型25例(25.8%),Ⅲ型2例(2.1%),Ⅰ/Ⅱ混合型3例(3.1%),有2例HCVRNA定量为(1~3)×103IU/ml弱阳性标本未分出型;测序法分出Ⅰ型61例(62.9%),Ⅱ型24例(24.7%),Ⅲ型2例(2.1%),Ⅰ/Ⅱ混合型2例(2.1%),有8例HCVRNA定量结果为(1~5)×103IU/ml的阳性标本测序法未分出型,有1例Ⅰ/Ⅱ混合型标本测序无法判断,而荧光法分型明确。我院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2889例临床丙型肝炎标本,2268份分出基因型,其中Ⅰ型1545例(68.1%),Ⅱ型702例(31.0%),Ⅰ/Ⅱ混合型18例(0.8%),Ⅲ型3例(0.1%),高HCV载量血清全部涵盖在Ⅰ/Ⅱ/Ⅲ型中,未发现Ⅳ型和其他型的病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色荧光HCV基因分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重复性且省时省力,由于近99%的HCV阳性血清为Ⅰ/Ⅱ型,所以临床可选择Ⅰ/Ⅱ型试剂进行常规检测,对高病毒载量而非Ⅰ/Ⅱ型的标本可采用Ⅲ/Ⅳ型试剂进一步分型明确。
马洪滨李永利刘立明王雪飞朱剑功杨宁李妍庞君丽洪炜王大刚王海滨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肝病患者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肝病患者真菌感染的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真菌感染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临床分离的1472株真菌的组成及耐药性。结果肝病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标本来源是痰、中段尿和腹水。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54.96%),其次是烟曲霉菌(13.25%),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为10.39%和10.26%。丝状真菌对抗真菌药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酵母菌(P=0.000)。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的为烟曲霉菌(100%)、克柔假丝酵母菌(81.67%)和光滑假丝酵母菌(24.50%),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达16.67%,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肝病患者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是烟曲霉菌。不同种的真菌对不同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不同,临床应根据患者真菌感染和耐药特点合理治疗。
王欢鲍春梅崔恩博贾天野张成龙陈素明张鞠玲庞君丽曲芬
关键词:真菌病肝病真菌感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