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尔恂

作品数:43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皮肤
  • 10篇荨麻
  • 10篇荨麻疹
  • 10篇细胞
  • 7篇蛋白
  • 7篇慢性
  • 6篇抗体
  • 5篇血清
  • 5篇受体
  • 5篇特发性
  • 5篇慢性特发性
  • 5篇激素
  • 4篇银屑
  • 4篇银屑病
  • 4篇女性
  • 4篇组胺
  • 4篇慢性特发性荨...
  • 4篇免疫
  • 4篇雌激素
  • 3篇大细胞

机构

  • 2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青岛大学
  • 4篇烟台市毓璜顶...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济南市第五人...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菏泽市中医院
  • 1篇烟台市烟台山...
  • 1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海阳市中医医...

作者

  • 42篇康尔恂
  • 8篇郑家润
  • 6篇程芳
  • 6篇夏秀娟
  • 5篇孙月眉
  • 5篇闫丽萍
  • 5篇韩春玉
  • 4篇李杰
  • 4篇孙丽伟
  • 4篇王福胜
  • 4篇李新宇
  • 4篇陈宏泉
  • 3篇金外淑
  • 3篇王福胜
  • 3篇唐宁波
  • 3篇张东妍
  • 3篇高冬
  • 2篇钱革
  • 2篇姚先平
  • 2篇田丰英

传媒

  • 13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国际皮肤性病...
  • 3篇国外医学(皮...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容...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8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在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中均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肥大细胞主要通过免疫学途径和非免疫学途径释放组胺,多种物质参与组胺释放过程。特异性IgE介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肥大细胞激活的典型方式。抗FcsRI抗体和抗IgE抗体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机制中起作用。凝血机制中生成的凝血酶可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介导肥大细胞黏附于纤维连接蛋白,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及物理因素也参与荨麻疹患者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闫丽萍李杰康尔恂孙丽伟韩春玉金外淑夏秀娟高冬
关键词:荨麻疹肥大细胞组胺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三例被引量:3
2005年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以及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我们近来在8 d内连续收治了3例来自同一自然村的患者,报道如下.
康尔恂祝端明
关键词: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中国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应原检测方法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近10年来中国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应原检测方法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对中国医学数据库:万方、同方和维普2000~2009年收录的319篇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应原检测文献归纳总结,并根据各种变应原检测方法原理和疾病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判断其使用方法的合理性。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不合理方法构成比的变化趋势。结果 319篇文献中,使用合理方法检测变应原的构成比为58.8%,不合理检测为41.2%。且使用不合理方法检测变应原的构成比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中国部分临床医生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应原检测方法使用的适应证掌握不准确,使用不合理检测方法占很高比例,有的检测方法使用甚至缺乏科学依据,有待管理部门制定统一标准,使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更加合理和规范。
张秋华朱爱茹康尔恂孙月眉李航程芳
关键词:变应原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反义寡核苷酸(KGFR ASODN)对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促HaCaT细胞增殖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HaCaT细胞体外培养,采用绘制生长曲线、MTT实验、集落形成实验研究KGFR ASODN对KGF促增殖效应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KGFR ASODN对KGFR表达的影响。结果反义序列1和反义序列2均可抑制HaCaT细胞的生长速度(P<0.05)。高于0.25μg/mL质量浓度反义序列1和反义序列2均可抑制KGF介导的HaCaT细胞增殖(P<0.05)。高于0.25μg/mL质量浓度反义序列1和反义序列2都可抑制KGF诱导的HaCaT细胞集落形成(P<0.05)。HaCaT细胞存在KGFR基础表达,高于0.25μg/mL质量浓度反义序列1和反义序列2均可抑制HaCaT细胞KGFR表达(P<0.05),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正义序列核苷酸(S-ODN)对KGFR表达无抑制作用(P>0.05)。结论KGFR ASODN可有效抑制KGFR表达,进而抑制KGF介导的HaCaT细胞过度增殖。
康尔恂李新宇郑家润
关键词:角蛋白细胞HACAT细胞
17-β雌二醇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透明质酸和胶原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透明质酸是真皮中主要基质成分,具有很强的吸水保湿性,胶原是真皮细胞间主要有形成分,对维持皮肤厚度张力和缓冲外界创伤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均由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是雌激素的靶细胞,其生物学功能受雌激素水平影响.绝经前女性体内起主要作用的雌激素是17-β雌二醇,绝经期到来后该激素水平降低,对女性绝经期后皮肤老化加速起重要作用.我们研究17-β雌二醇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透明质酸和胶原的影响.
张东妍康尔恂
关键词:人皮肤成纤维细胞17-Β雌二醇透明质酸胶原绝经前女性绝经期后
严重毁容的面部巨大鳞状细胞癌一例
2012年
面部鳞状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外露部位。我们曾遇诊1例严重毁容的面部巨大鳞状细胞癌患并,报告如下。病例患者女.72岁.农民。因左侧面部红斑、结节10年,破溃、流液1年就诊。10年前患者左面部出现红斑、结节.
周素荣韩春玉康尔恂刘传玉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面部红斑毁容老年人结节
血清铜蓝蛋白ELISA法测定及在瘢痕疙瘩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为了研究瘢痕疙瘩是否与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浓度有关。方法利用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初步探讨了血清CP的ELISA测定方法及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应用。结果瘢痕疙瘩组CP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祛炎舒松A治疗后血清CP含量较瘢痕疙瘩组低(P<0.05)。结论瘢痕疙瘩病人血清CP含量增高,祛炎松A治疗后血清CP下降。
康尔恂吴延芳
关键词:瘢痕疙瘩铜蓝蛋白ELISA
针对我国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回顾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近10年来国内334篇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文献,评价其合理性和特异性诊断的规范化。方法回顾近10年来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文献,归纳总结并根据各种变应原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疾病的发病机制分析其合理性。结果 334篇文献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合理的文献报道构成比约为38%,不合理的为62%。结论国内部分皮肤科医生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适应症掌握不准确,采取不合理、不必要、不科学的检测方法。
张秋华范晓宇朱爱茹孙月眉李航程芳康尔恂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雌激素对女性皮肤老化的影响
康尔恂陈宏泉王福胜张运华姚先平
1.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课题属医学基础研究领域。研究了女性雌激素水平随年龄的变化,以及这种雌激素水平变化过程中皮肤胶原含量、透明质酸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变化。并进一步利用体外实验手段,探索了雌激素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胶...
关键词:
关键词:雌激素
南京地区1999—2006年淋球菌青霉素耐药性及耐药质粒基因型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淋球菌青霉素耐药状况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的质粒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对青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检测菌株是否产青霉素酶。采用单管PCR方法对产青霉素酶淋球菌耐药质粒进行基因分型。结果8年间共检测1208株淋球菌,青霉素总耐药率为84.02%(1015/1208)。非产青霉素酶淋球菌中,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淋球菌占74.02%(550/743)。产青霉素酶淋球菌占38.49%(465/1208),其中177(38.06%)株同时为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淋球菌即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产青霉素酶淋球菌阳性率自1999(8.04%)年起逐年增加,至2004年达最高(57.36%),2005、2006年略有下降。质粒PCR分型显示,所测菌株均携带亚洲型质粒。结论南京地区耐青霉素淋球菌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产青霉素酶淋球菌近年增加较快,携带亚洲型质粒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在南京地区流行,未发现其他类型的质粒。
蒋法兴钱革其木格戴秀琴康尔恂孙厚华王千秋叶顺章苏晓红
关键词:PPNG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