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军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台县国土资源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浙江白垩纪镰刀龙类恐龙被引量:3
- 2012年
- 浙江白垩系中戴组和赖家组地层先后发现镰刀龙超科(Therizinosauridae)恐龙骨骼化石,证明镰刀龙类恐龙生活区域不仅遍及蒙古、哈萨克斯坦、中国华北、东北、华南及北美西部等地,而且也包括中国的华东。这类曾长期令人困惑的奇异动物,随着近一个世纪的化石材料积累和研究,逐渐显现出它们的演化过程,即由食肉性恐龙演化成以素食为主,也许还兼肉食的杂食性恐龙。随着食物来源的扩展,镰刀龙类成为白垩纪分布很广、对环境适应性很强、演化十分成功的恐龙。浙江天台盆地发现的始丰天台龙(Tiantaisaurus sifengensis)脊椎骨骼化石上的气囊构造(pneumaticity),说明其虽体态硕大,但骨骼结构并不很笨重,而是与现代鸟类骨骼很接近。尽管还不能确定恐龙的气囊能像鸟类的那样可作为呼吸系统的重要部分,但其减轻体重、提高行动灵活性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并再一次证实了恐龙与鸟类在演化上关系密切。
- 钱迈平张宗言姜杨蒋严根张元军陈荣邢光福
- 关键词:恐龙鸟类白垩纪
- 浙江天台晚白垩世伤齿龙(troodontids)蛋化石的新发现被引量:11
- 2008年
- 浙江天台上白垩统赤城山组中发掘出属伤齿龙类的棱柱形蛋化石。研究认为,棱柱形蛋从伤齿龙类恐龙中产出就具有较高刚度的蛋壳,可直接插入松软的泥沙里,明显区别于其他大多数恐龙及现代爬行类所产的韧性蛋壳蛋,韧性蛋壳的恐龙蛋往往因重力作用产生变形而呈扁球形和扁椭球形。伤齿龙类的棱柱形蛋的刚性蛋壳很接近现代鸟蛋的蛋壳,暗示伤齿龙类恐龙生殖系统在蛋壳形成方面与现代鸟类有一定相似性。同时,伤齿龙类的棱柱形蛋或多或少地以向外倾斜的形式排布,反映出伤齿龙类恐龙产卵时可能面向巢穴外,是一种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行为。
- 钱迈平姜杨陈荣蒋严根张元军邢光福
- 关键词:蛋化石白垩纪
- 华东白垩纪暴龙类恐龙蛋化石的新发现被引量:6
- 2008年
- 华东地区虽然迄今没有发现可靠的暴龙类恐龙骨骼化石,但近年在浙江天台白垩纪赤城山组地层中发现了白垩纪巨型暴龙类恐龙产的西峡巨型长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xixiaensis)化石。因暴龙类恐龙目前在系统分类上被归入兽足亚目(Theropoda)暴龙超科(Tyrannosauroidea)暴龙科(Tyrannosauridae),建议巨型长形蛋化石也可采用相应分类方法,归入长形蛋化石亚目(Elongatoolithineae)巨型长形蛋化石超科(Macroelongatoolithoidea)巨型长形蛋化石科(Macroelongatoolithidae),以便对应研究。这些蛋究竟是哪一种暴龙类恐龙所产?从目前掌握资料分析,在东亚的暴龙类恐龙属种中,冠龙和帝龙个体较小,成年体长分别仅约3m和1.6m,年代更早,分别为约160Ma和130Ma,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外。鹰龙和分支龙成年体长5m^6m,还不能算巨型暴龙类恐龙。只有体长达10m,甚至更大的特暴龙,似乎最有可能产下这样的巨型长形蛋。但特暴龙迄今已知的化石层位时代为晚白垩世末期的Maastrichtian期(71Ma^65Ma),而浙江的巨型长形蛋的年代则是晚白垩世早期的Turonian期(约92Ma)。这样就存在两种可能,或许是特暴龙的生存年代要上溯到约92Ma,或许这种巨型长形蛋是另一种目前尚不为人知的,生存年代在约92Ma的巨型暴龙类恐龙所产。此外,根据这些蛋化石的外形特征及其在巢穴里的分布方式可以推测,这种暴龙类恐龙,具有功能双输卵管系统,每次产卵2枚,蛋在巢穴里呈2个一组放射状排列。其蛋壳并非刚性的硬壳,而是具有一定韧性的厚牛皮纸状外壳,在重力作用下变形呈扁的长椭球形。
- 钱迈平姜扬蒋严根张元军陈荣李龙明邢光福
- 关键词:蛋化石白垩纪
- 浙江白垩纪恐龙化石被引量:9
- 2009年
- 浙江白垩系朝川组、中戴组、金华组、赖家组和赤城山组等地层中,已发现了数以千计保存完好的蛋化石,而恐龙骨骼化石却很少而且大多很残破。其中,目前能鉴别的恐龙有暴龙类(tyrannosaurs)、伤齿龙类(troodontids)、盗蛋龙类(oviraptorids)、鸭嘴龙类(hadrosaurs)、慢龙类(segnosaurs)、泰坦巨龙类(titanosaurs)、甲龙类(ankylosaurs)和结节龙类(nodosaurs)等,分布在天台、永康、东阳、丽水、缙云、金华和江山等广大区域,说明当时浙江存在过种类繁多的恐龙动物群。根据化石埋藏和沉积特征,在白垩纪时期浙江有诸多气候炎热、四面环山的大小盆地,恐龙多沿湖泊、河流筑巢生息,季节性的暴雨导致山洪泛滥,淹没了恐龙巢穴,因泥沙的快速掩埋封闭,巢穴里的蛋形成化石后保存较好。而恐龙或逃离,或尸骨被洪水搬运散落,所以、迄今除了已发现的4具不完整的骨架化石外,绝大多数是零散的骨骼。
- 钱迈平应军姜杨蒋严根张元军邢光福丁保良
- 关键词:恐龙白垩纪
- 华东白垩纪鸭嘴龙类恐龙蛋化石的发现被引量:7
- 2009年
- 浙江天台白垩纪地层中最常见的蛋化石类型之一是赤城山组地层(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约92Ma)的树枝树枝蛋(Dendroolithus dendriticus)。对比河南西峡含恐龙胚胎的蛋化石,确定其为鸭嘴龙类(Hadrosaurs)恐龙所产。鸭嘴龙类恐龙在系统分类上归鸟脚亚目(Ornithopoda Marsh,1881)鸭嘴龙超科(Hadrosauroidea Cope,1869)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 Cope,1869),建议树枝蛋化石也相应归入圆形蛋化石亚目(Spheroolithineae oosubord.nov.)树枝蛋化石超科(Dendroolithoidea oosuperfam.nov.)树枝蛋化石科(Dendroolithidae Zhao and Li1988),以便对应研究。从已知的鸭嘴龙类恐龙产蛋尺寸推算,浙江天台的树枝树枝蛋(Dendroolithus dendriticus)为身长不超过7m的恐龙所产,个体大小类似东北—蒙古发现的萨哈林日本龙(Nipponosaurus sachalinensis)、李氏黑龙江龙(Amurosaurus riabinini)和姜氏巴克龙(Bactrosaurus johnsoni)。该蛋在巢穴里,无序放置,至少3层,常超过20枚,蛋壳具韧性,重力作用下呈扁球形。
- 钱迈平章其华姜杨蒋严根张元军陈荣李龙明邢光福
- 关键词:蛋化石白垩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