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冬青

作品数:16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清
  • 4篇心力衰竭
  • 4篇人血
  • 4篇人血清
  • 4篇生长分化
  • 4篇生长分化因子
  • 4篇生长分化因子...
  • 4篇衰竭
  • 4篇疗效
  • 4篇分化
  • 4篇分化因子
  • 3篇动脉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疗效观察
  • 3篇临床疗效
  • 3篇临床疗效观察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3篇梗死

机构

  • 16篇吉林大学第四...

作者

  • 16篇张冬青
  • 5篇王旭渤
  • 4篇赵军
  • 3篇潘洪涛
  • 3篇吴歌
  • 3篇李贵斌
  • 2篇张玉玲
  • 2篇杨彤
  • 1篇戴彬
  • 1篇郭宜民
  • 1篇张舒娜
  • 1篇陈鹏
  • 1篇史大治
  • 1篇田凤军
  • 1篇苗丽杰
  • 1篇刘淑杰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研究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国厂矿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大内皮素-1(bigET-1)及尿酸水平的变化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关系。方法老年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并下肢动脉硬化组及对照组各35例,分别测定hs-CRP、bigET-1及尿酸在各组血清中的浓度变化,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并下肢动脉硬化组hs-CRP、bigET-1及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及对照组,3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并下肢动脉硬化组血清hs-CRP与bigET-1(r=0.876,P<0.01)、尿酸与bigET-1(r=0.569,P<0.01)及hs-CRP与尿酸(r=0.439,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bigET-1为高血压病并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hs-CRP、bigET-1及尿酸水平的升高,是预测老年高血压发生外周血管病变危险较敏感的指标,hs-CRP、bigET-1为独立危险因素。
杨彤张冬青
关键词:高血压原发性下肢动脉硬化症高敏C反应蛋白尿酸
人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急性肺栓塞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人血清生长分化因子(GDF)-15与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63例APE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将住院期间及出院30 d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事件作为分组依据,分为预后良好组(33例)和预后不良组(30例)。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检测GDF-15、B型利钠肽(BNP)、超敏肌钙蛋白(c Tn)T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时心率、c Tn T、BNP、GDF-15水平均显著增高,收缩压显著降低(均P<0.05);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E患者出现预后不良与c Tn T、BNP及GDF-15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GDF-15是预测APE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评价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张冬青赵军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与近期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近期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 将2008年1月至12月于我科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9例按治疗方案分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61例,保守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1 d、入院7 d 时血清BNP浓度的变化,并记录患者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入院即刻、1 d时两组患者血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 d时PCI组患者血清BNP浓度低于保守组(P<0.01),PCI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保守组(P<0.05).对AMI者梗死后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7 d时血清BNP浓度是最主要的不良心脏事件预测因子(OR=1.026,95%CI 1.014-1.038,P<0.01).所有患者30 d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入院7 d时血清BNP浓度高于未发生者(P<0.01).结论 AMI患者入院7 d时的血清BNP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近期预后的指标.
王旭渤潘洪涛史大治张冬青赵军
关键词:心肌梗死利钠肽血管成形术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KIF6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2012年
目的探讨用新型基因分析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驱动蛋白分子6(KIF6)基因Trp719Arg(rs2045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样本来自2010至2011年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234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组)和228例非冠心病人群(对照组)。取受检者静脉血样1ml,留存于-80℃超低温冰箱。采用HRM法对rs20455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检测。结果对照组中rs20455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9.5%、47.4%、23.1%;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0%和53.0%;病例组的基因型频率是TT14.0%、TC59.7%、CC26.3%,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0%和44.0%;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功利用HRM对中国北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非冠心病人群的KIF6Trp719Arg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发现其在心肌梗死患者和非冠心病人群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rs20455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筛查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
吴歌李贵斌戴彬张冬青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观察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组)40例和替格瑞洛治疗组40例,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27.5%,显著高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治疗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而不增加严重出血。
张冬青田凤军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中国北方汉人ABCG8基因rs4148217多态性及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
2017年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人ABCG8基因rs4148217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北方汉人334例非高血脂者及305例高血脂患者的血样,应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在实时定量荧光PCR仪上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进行检测。对各组人群不同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rs414821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脂组和非高血脂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在rs4148217的A等位基因携带者中,TG水平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DL-C、HDL-C及TC水平在rs4148217的等位基因携带者及非携带者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ABCG8基因的rs4148217的纯合子次等位基因可显著提高血清中TG水平,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罹患高血脂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歌李贵斌张冬青
关键词:高血脂症ABCG8等位基因基因频率
人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B型利钠肽(BNP)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于我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名,按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其中NYHAⅡ级30名,N...
张冬青王旭渤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B型利钠肽
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价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BNP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硝酸甘油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用药前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和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以评价rhBNP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rhBNP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7%,rhBNP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4.472,P=0.000);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O、CI、SV均显著增加(P均<0.05),SVR明显降低(P均<0.05),且rhBNP治疗组治疗后CO、CI、SV及SVR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加显著(P均<0.05)。结论应用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张冬青杨彤
关键词:心力衰竭
代谢综合征、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血胆红素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血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总胆红素(TBIL)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58例UAP患者分为UAP合并MS和UAP无MS组,设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其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UA、hs-CRP、TBIL的变化。结果UAP患者BMI、TG、FBG、UA、hs-CR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BI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UAP合并MS较对照组改变更显著(P<0.01)。结论MS患者存在血脂、血糖代谢紊乱、炎症标志物hs-CRP升高的病理变化,MS、高UA、低TBIL对MS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刘淑杰张舒娜张冬青郭宜民王旭渤张玉玲潘洪涛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血胆红素不稳定性心绞痛
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CHF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患者被分为呋塞米对照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呋塞米)和托伐普坦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及外周血管阻力(SVR),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O、CI和SV均显著升高,而SVR显著降低(P均<0.01);与呋塞米对照组比较,托伐普坦组治疗后CO[(4.41±0.71)L/min比(4.80±0.77)L/min]、CI[(3.21±0.52)L·min^(-1)·m^(-2)比(3.62±0.78)L·min^(-1)·m^(-2)]和SV[(70.09±14.90)ml比(79.60±13.10)ml]升高更显著,SVR[(3111.30±931.85)dyne·s/cm^5比(2756.68±856.32)dyne·s/cm^5]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托伐普坦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100.0%比75.0%),P=0.001。结论:应用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张冬青赵军
关键词:心力衰竭托伐普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