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友全

作品数:115 被引量:646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轻工技术与工...
  • 35篇化学工程
  • 13篇理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3篇淀粉
  • 31篇木薯
  • 30篇木薯淀粉
  • 29篇反相
  • 27篇乳液
  • 27篇接枝
  • 27篇反相乳液
  • 25篇丙烯
  • 21篇接枝共聚
  • 21篇共聚
  • 21篇丙烯酰胺
  • 20篇酰胺
  • 14篇机械活化
  • 12篇吸水
  • 11篇烯基琥珀酸
  • 11篇甲基
  • 10篇树脂
  • 9篇淀粉酯
  • 9篇亚甲基
  • 9篇烯基琥珀酸淀...

机构

  • 103篇广西大学
  • 14篇华南理工大学
  • 7篇广西工业职业...
  • 7篇钦州学院
  • 4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广州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农垦明阳...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广西新晶科技...

作者

  • 115篇张友全
  • 56篇童张法
  • 56篇谢新玲
  • 23篇廖丹葵
  • 19篇黄祖强
  • 13篇张本山
  • 12篇秦祖赠
  • 11篇纪红兵
  • 11篇罗轩
  • 10篇苏通明
  • 8篇杨连生
  • 8篇石海信
  • 6篇郑海
  • 6篇覃雯
  • 6篇尹沾合
  • 6篇颜博渊
  • 5篇赵奕玲
  • 5篇尚小琴
  • 5篇罗冯笑
  • 5篇白俊

传媒

  • 7篇高校化学工程...
  • 5篇高分子材料科...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应用化工
  • 3篇化工学报
  • 3篇食品科技
  • 3篇食品工业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3篇化工技术与开...
  • 3篇粮油加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郑州工程学院...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功能材料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精细化工
  • 2篇化学研究
  • 2篇第三届全国化...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木薯渣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薯渣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磁性微球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固体废弃物木薯渣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等手段进行预处理,以液体石蜡为油相,丙烯酸,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三种单体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
谢新玲熊海武张友全童张法
文献传递
木薯淀粉反相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以Span80-Tween80复配乳化剂制备乳化剂/石蜡/淀粉/单体-水反相乳状液,并考察了乳化剂种类、用量、乳液形成方式、HLB值及油水体积比对该乳液体系稳定性及电导率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将水相加入到油相中的...
谢新玲黄祖强张友全童张法
关键词:淀粉反相乳液乳化剂电导率
文献传递
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为快速、方便、准确地测定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技术控制指标和产品组成,提出了以凯氏定氮法为基础、通过测定接枝产物除去均聚物前后的氮含量、计算接枝共聚反应聚合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以及接枝产品组成的分析方法,并以溴化法测定计算的聚合率为基准,通过物料质量恒算,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确定了以冰乙酸/乙二醇(体积比60∶40)为抽提溶剂,每小时回流6次,抽提6 h,完全除去均聚物的操作条件。研究了工业分析简化方法,忽略(阳离子)淀粉接枝骨架氮含量及其在抽提过程的损失,接枝产品中均聚物、接枝聚合物和接枝骨架的含量基本上可反映三者的真实含量,绝对误差小于1个百分点。
张友全颜博渊徐文领尹丽
关键词: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凯氏定氮法
具有凝血作用的原位快速凝胶化双醛淀粉/胶原蛋白水凝胶的制备
2024年
为了改善胶原蛋白水凝胶在室温下的凝胶化速度,以双醛淀粉(DAS)和猪皮胶原蛋白为基料,制备了具有凝血作用的原位快速凝胶化双醛淀粉/胶原蛋白(DAS-Col)水凝胶。考察了DAS醛基含量和用量、胶原蛋白分子量和用量、Ca^(2+)浓度、pH值等对凝胶化时间的影响;表征了水凝胶的结构、杨氏模量、体外凝血指数(BCI)和全凝血时间。结果表明:醛基含量为33.48%、质量浓度为10 g/L的DAS溶液与相同质量浓度的胶原蛋白溶液按照体积比1:4的比例混合,在体系Ca^(2+)质量浓度为10 g/L、室温和pH=7.4条件下,凝胶时间短至93 s,杨氏模量达到143.1 kPa,BCI凝血指数为0.106,体外全凝血时间为152 s,呈现出良好的自行降解和自愈性能。具有庞大支链的DAS与胶原蛋白分子通过交联,形成庞大、交错的亲水性水凝胶网络骨架,是室温下快速形成水凝胶的关键。DAS-Col水凝胶是一种可以实现原位快速凝胶化的水凝胶,具有用于一些体表不规则伤口和体内深处伤口的止血护理的潜力。
鲍宗源欧天凯谢新玲古文奇张友全
关键词:生物质双醛淀粉止血
非晶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一步法合成及其性能被引量:3
2014年
以非晶木薯淀粉(N-NS)为原料,三偏磷酸钠(STMP)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变性剂,采用一步法合成非晶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N-1-COSAS),测定产物的取代度、结合磷含量、透明度、表观黏度、特性黏度和蓝值,并与三步法合成的非晶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N-3-COSAS)作对比。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的官能团、形貌、结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1-COSAS的取代度、结合磷含量、特性黏度要比N-3-COSAS的大,糊化温度比N-3-COSAS的低;N-1-COSAS与N-3-COSAS在1600 cm–1附近都出现了辛烯基C=C特征吸收峰,表明酯化反应的发生;N-1-COSAS与N-3-COSAS的结晶度均比原淀粉低,峰的弥散程度与N-NS相似;N-1-COSAS与N-3-COSAS颗粒表面比N-NS更加粗糙,且这二者的热稳定性优于N-NS。
陆来仙童张法石海信张友全
关键词:一步法
磁性木薯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木薯淀粉为壳基材,自制的表面改性纳米Fe3O4为核物质,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磁性木薯淀粉微球;考察了淀粉乳质量浓度、淀粉磁核质量比、油水体积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5个因素对微球平均粒径、铁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8%、m(淀粉):m(Fe3O4)=8:1、V(油):V(水)=10:1、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60℃,在该条件下微球平均粒径为15.2μm,铁含量为7.83%,生物显微镜对磁性木薯淀粉微球的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微球颗粒均匀,呈球性较好。
谢新玲罗冯笑童张法廖安平张友全
关键词:木薯淀粉反相乳液聚合磁性微球
两性变性淀粉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12
2001年
两性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变性淀粉产品 ,用途广泛 ,具有优良的应用性能 .
张友全张本山高大维
关键词:两性淀粉变性淀粉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亲核取代机理与结构表征被引量:16
2010年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变性剂,选用水相法工艺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和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0~8.5的范围内,产物取代度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说明交联酯化符合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红外光谱图中,1718.72cm-1和1570.33cm-1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证实在淀粉中引入了辛烯基琥珀酸基团,930.97cm-1处吸收峰强度加强,说明淀粉分子间形成了醚化交联键;淀粉经交联酯化双重变性后受侵蚀的颗粒增多,部分颗粒表面变粗糙,并出现凹陷;交联酯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区,对结晶区破坏不明显;交联酯化提高了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证明了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兼具交联与酯化双重结构特征,有望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医药行业中。
石海信谢新玲张友全童张法
关键词:木薯淀粉亲核取代反应
超声波预处理制备磷酸酯淀粉的反应机理
<正>磷酸酯淀粉是淀粉与磷酸盐发生酯化反应而生成的一种阴离子淀粉,具有溶胶稳定性并且价格低廉,是一种良好的乳化剂、增稠剂,如今已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铸造等行业中。由于淀粉结晶区分子排列紧密,反应试剂不易触...
赵奕玲黎晓廖丹葵张友全童张法
关键词:超声波磷酸酯淀粉取代度
文献传递
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丙烯酸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树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AA)中和度和单体淀粉质量比等因素对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用量为0.6%,交联剂用量为0.12%,丙烯酸中和度为80%,单体淀粉质量比为10∶1。在此条件下,树脂吸去离子水倍率为930.67g/g,吸生理盐水倍率为90.57g/g。对产物进行红外分析的结果表明活化木薯淀粉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谢新玲赵秋菊张友全黄祖强童张法
关键词:反相乳液机械活化高吸水树脂丙烯酸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