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同作

作品数:114 被引量:55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生物学
  • 28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8篇鼢鼠
  • 17篇高原鼢鼠
  • 16篇物种
  • 15篇试剂
  • 15篇试剂盒
  • 14篇种鉴别
  • 14篇物种鉴定
  • 12篇物种鉴别
  • 9篇藏羚
  • 7篇鼠害
  • 7篇种群
  • 7篇基因
  • 6篇鼠兔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5篇液氮
  • 5篇羚羊
  • 5篇高原鼠兔
  • 5篇国家公园
  • 5篇甘肃鼢鼠

机构

  • 96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青海大学
  • 5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青海省畜牧兽...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青海省地方病...
  • 2篇山东大学(威...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97篇张同作
  • 52篇苏建平
  • 33篇蔡振媛
  • 28篇林恭华
  • 16篇连新明
  • 9篇张毓
  • 9篇陈家瑞
  • 9篇覃雯
  • 7篇张守栋
  • 6篇崔庆虎
  • 6篇谢久祥
  • 6篇曹伊凡
  • 5篇赵芳
  • 3篇李生庆
  • 3篇李来兴
  • 3篇都玉蓉
  • 3篇陈生云
  • 3篇刘翠霞
  • 3篇慈海鑫
  • 3篇李志宁

传媒

  • 11篇四川动物
  • 7篇动物学杂志
  • 7篇草业科学
  • 5篇兽类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Zoolog...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青海环境
  • 1篇青海农林科技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6篇2024
  • 9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高原人体棘球蚴病病原基因型及空间分布研究
马俊英王虎林恭华蔡辉霞刘培运张同作韩秀敏马霄张永国赵芳侯志斌李永寿王永顺李亚楠
该项目采用DNA测序法,对青海33个县(市)的128个人体棘球蚴样品进行了线粒体COX1基因的测序。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构建单倍型网络图、地区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
关键词:
关键词:棘球蚴病疾病诊断
一种提取动物基因组总DNA的野外样品保存方法被引量:24
2006年
为了确定一种方便的野外动物样品保存方法,以新鲜材料作对照,从-20℃冰箱、70%乙醇、含50mmol/L EDTA的70%乙醇、95%乙醇、液氮处理的高原鼠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提取基因组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提取的基因组总DNA质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相同处理的肝脏DNA产量大,肌肉组织提取的DNA质量好;各种保存方法提取的DNA降解程度依次为,-20℃冰箱、70%乙醇>含50mmol/L EDTA的70%乙醇、95%乙醇>液氮>新鲜。选择新鲜肌肉和95%酒精处理的肌肉样品提取的总DNA作模板,进行微卫星PCR扩增,均可获得清晰的电泳带。将该方法用于高原鼢鼠,进行线粒体12S rRNA、Cytb和D-loop区测序,结果显示该方法保存的样品与新鲜样品没有差别。因此,在野外用95%乙醇固定肌肉样品是一种可行的样品保存方法。
蔡振媛张同作连新明慈海鑫苏建平
关键词:高原鼠兔高原鼢鼠总DNA提取
高原鼢鼠内脏器官与海拔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小型哺乳动物内脏器官的质量和消化道长度具有高度可塑性,是其对环境适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高原鼢鼠内脏器官随海拔梯度变化的比较研究,旨在从形态结构方面来探讨高原鼢鼠对环境和低氧的适应机制。结果显示,雄性高原鼢鼠心脏湿重和干重、脾脏干重、肺干重、胃湿重和干重、盲肠湿重与海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肾湿重、大肠长度与海拔呈负相关;雌性高原鼢鼠心脏湿重和干重、肺脏湿重和干重、胃湿重、盲肠湿重、盲肠长度与海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肝脏湿重和干重、脾脏干重、肾脏湿重和干重、大肠干重、大肠长度与海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他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内脏器官与海拔的相关性体现出高原鼢鼠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能量需求、氧气含量、外界病原体等因素做出的代偿性适应。
张守栋杨传华李邦张同作苏建平林恭华
关键词:高原鼢鼠内脏器官海拔
青藏高原地区塞隆骨资源的分子鉴定和地理分布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提供塞隆骨药材资源地理分布的准确资料,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鼢鼠物种进行了分子鉴定。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测序结果,提取单倍型序列,并利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此判定每个个体的物种类型。共对35个种群的503个样品进行了测序,得到了1 140 bp长度的cytb基因全序列,从中检测到150个单倍型。其中有20个单倍型属于甘肃鼢鼠,有4个单倍型属于斯氏鼢鼠构成单系群,其余126个单倍型属于高原鼢鼠。在35个种群中,有28个全部为高原鼢鼠,有5个种群全部为甘肃鼢鼠,另有2个种群分别由高原鼢鼠+甘肃鼢鼠(DT2)、高原鼢鼠+斯氏鼢鼠(ZN3)混合而成。结果表明,青海湖周边地区和黄河贵德段上游附近地区可以作为塞隆骨药材的正宗来源地,而利用cytb基因可以准确鉴定鼢鼠物种,从而精确判定塞隆骨正宗药材资源的地理分布。
赵芳邓小弓张同作苏建平林恭华
关键词:塞隆骨鼢鼠分子鉴定资源分布
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治理——大林姬鼠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对采自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地88只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标本的体重和胴体重等7项生长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各项指标对鼠体生长的代表性大小。结果表明:体重和胴体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长指标,并根据体重将大林姬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为及时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种群动态进而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提供有力的证据。
张同作崔庆虎连新明苏建平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大林姬鼠年龄结构主成分分析
藏羚羊季节性迁徙成因猜想被引量:2
2017年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之一。有关藏羚羊的科学研究也在不断拓展,但关于这一物种最受关注的科学问题——迁徙的成因至今仍无解。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追踪研究藏羚羊多年,对这一问题得出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更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苏建平陈家瑞连新明张同作
关键词:藏羚羊资源调查迁徙季节性猜想青藏高原
普氏原羚SSR分子标记组合、引物组合、试剂盒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普氏原羚SSR分子标记组合、引物组合、试剂盒和应用,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普氏原羚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SSR引物设计和SSR位点的筛选,得到的26对SSR引物能够稳定扩增出目标产物,且具有高度多...
蔡振媛常宁张同作宋鹏飞张婧捷刘道鑫
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调查及控制对策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2002-2003年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捕获鼠类6 种728 只,以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 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 为绝对优势种。4种方法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地害鼠控制的结果表明:人工置夹和药物控制是地上害鼠控制的有效方法,人工地箭与灭鼠雷可有效控制地下高原鼢鼠的数量。但从长远来看,控制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应采取生态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张同作苏建平冯俊义雷晓水
关键词:鼠害
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差异被引量:3
2023年
肠道疾病是养殖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常见疾病。动物肠道微生物伴随宿主进化并与胃肠道构成了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为探究不同饲养环境对圈养林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对采自国内5个不同养殖场的215份粪便样品进行了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的差异。结果显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未喂食复合益生菌的祁连县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的绝对优势菌门,而喂食复合益生菌的甘肃两当县和陕西凤县的4家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的绝对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组成、优势菌门、优势菌属、潜在致病菌、代谢及疾病相关功能均有显著差异。祁连县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和疾病相关功能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养殖场,并以肠型2为主,其主导菌为厚壁菌门、UCG-005和拟杆菌属;两当县和凤县的4家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潜在致病菌相对丰度较低。本研究推测食物组成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差异的主要因素,复合益生菌的使用可能是导致α多样性和潜在致病菌下降的重要因素。该结果可为林麝的人工养殖和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对人工饲养环境评估和未来的再引入计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江峰宋鹏飞张婧捷高红梅汪海静蔡振媛刘道鑫张同作
关键词:林麝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一种适合山区林地使用的罗氏鼢鼠钓捕工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山区林地使用的罗氏鼢鼠钓捕工具,该工具包括捕捉环、触发器和发力杆。捕捉环包括成环金属丝和呈中空圆柱状的环扣;环扣的外侧中间设有内凹的环状结构;成环金属丝的一端缠绕固定在环状结构中,其另一端穿过环扣的...
蔡振媛张毓张同作曹荣军陈金良宋鹏飞高红梅张婧捷高新章陈显谭艳彭洪林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