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士铭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解放军117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肠癌
  • 2篇肿瘤
  • 2篇肠肿瘤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熏洗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外痔
  • 1篇影响及意义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保肛
  • 1篇直肠癌保肛术
  • 1篇直肠肿瘤
  • 1篇痔科
  • 1篇盆腔
  • 1篇热灌注
  • 1篇转染

机构

  • 2篇解放军第11...
  • 2篇解放军117...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作者

  • 4篇张士铭
  • 3篇林富林
  • 3篇胡扶农
  • 3篇鲁明良
  • 2篇洪宇
  • 2篇骆波
  • 1篇洪宇
  • 1篇何瑾
  • 1篇何瑾
  • 1篇杨铁军
  • 1篇蔡国军
  • 1篇薛春梅
  • 1篇骆波

传媒

  • 3篇中国肛肠病杂...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对急性炎性外痔的疗效观察
2011年
为观察金玄痔科熏洗散缓解炎性外痔水肿和疼痛症状的效果,将188例炎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4例,治疗组采用金玄痔科熏洗散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外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连用7d。对照组采用1:5000PP液坐浴,每天2次,外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连用7d。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疼痛和病情轻重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炎性外痔的临床治愈率为53.2%,显效率为38.3%,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分别为30.9%、36.2%和6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肛门疼痛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金玄痔科熏洗散对炎性外痔患者的肛门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能改善炎性外痔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也比较安全。
鲁明良林富林胡扶农洪宇张士铭骆波
关键词:炎性外痔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
荷包钳替代线型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荷包钳替代线型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本中心对收治患者中的21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全系膜切除(TME),且应用荷包钳及管状吻合器施行保肛手术的...
张士铭何瑾薛春梅
关键词:直肠肿瘤保肛术荷包钳
文献传递
盆腔热灌注化疗对大肠癌根治性治疗的影响及意义
2011年
为研究盆腔不同温度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的疗效及其预防术后早期肿瘤局部复发的作用,本研究将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74例直肠癌患者分成3组,即单纯灌注组(低渗常温灌注,简称单灌组,60例)、温化灌注组(低渗温热灌注化疗,简称温化组,57例)和热化灌注组(低渗高热灌注化疗,简称热化组,57例),其中温化组和热化组统称为温热组。单灌组用常温(24℃~27℃)无菌蒸馏水进行盆腔灌注;温热组将5氟尿嘧啶(5FU)2.0g和顺铂(DDP)80mg稀释加温后进行盆腔灌注。测定并对比各组手术前后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含量,以及术前及盆腔灌注后腹水中CEA的含量。结果显示,单灌组盆腔灌注后腹水CEA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而温热组术后腹水CE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热化组术后CEA含量明显低于温化组(P〈0.01)。单灌组术后血清CEA、CA199、TSGF3项指标回升幅度较温热组明显(P〈0.01),而温化组与热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进展期大肠癌根治术中行盆腔低渗热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相关肿瘤指标含量,清除、杀灭术中脱落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早期局部复发,近期疗效肯定,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鲁明良林富林何瑾洪宇胡扶农张士铭骆波
关键词:大肠癌盆腔热灌注化疗
肽核酸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研究肽核酸(PNA)对大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索大肠癌治疗新方法。(1)检测不同浓度PNA对大肠癌LS-174T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2)应用脂质体Lipfectamine^TM介导不同浓度PNA-DNA杂交混合物转染LS-174T细胞,观察细胞克隆生长抑制结果,确定PNA对细胞生长的最佳抑制剂量;(3)选用最佳抑制剂量PNA转染LS-174T细胞、Lipfectamine^TM组和空白对照组,并观察其克隆形成率、细胞形态及群体生长差异。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PNA对大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且与PNA浓度呈正相关;(2)细胞克隆形成抑制实验中PNA对LS-174T细胞最佳抑制浓度为200nmol/L;(3)PNA实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脂质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PNA抑制大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对大肠癌LS-174T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为大肠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开辟新途径。
蔡国军鲁明良张士铭胡扶农林富林洪宇骆波杨铁军
关键词:大肠肿瘤肽核酸端粒酶转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