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 作品数:114 被引量:1,799 H指数:23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 for Triticum boeoticum 被引量:7 2002年 A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 has been constructed for Triticum boeoticum Boiss (A bA b) using the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 vector pECBAC1. The library consists of about 170 000 clones. A random sampling analysis of 200 BAC clones indicates that the average insert size is 104 kb. Based on the genome size of T. boeoticum, the library is about three times as large as T. boeoticum haploid genome (5 600 Mb). Screening the BAC library with cpDNA sequence psbA gene and mtDNA sequence atp6 gene as probe shows that contamination of the library with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al clones is less than 1%. The library will be a useful platform in gene clone and genomic research of wheat. 陈凡国 张学勇 夏光敏 贾继增关键词:GENOME 一种植物籽粒性状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籽粒性状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TaTPP‑7A蛋白,是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编码TaTPP‑7A蛋白的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培育转基因植... 刘红霞 张学勇 赵静 李洋文献传递 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Ⅲ.小麦和偃麦草基因重组的遗传基础浅析 被引量:31 1995年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均含有一些基因促使部分同源的染色体之间发生配对,这些基因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中,并具很强的传递力。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种回交后代的部分植株在减数分裂后期出现多条染色体同时断裂现象,使不同染色体通过断口联结形成新的易位成为可能。上述二因素可能是造成小麦和偃麦草基因重组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学勇 董玉琛 杨欣明关键词:小麦 偃麦草 基因重组 普通小麦与玉米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8 2001年 以长期继代培养 ,经分化实验证明无分化能力的普通小麦 ( Triticum aestivum L .)济南 1 77原生质体为受体 ,以经 380 u W/cm2 紫外线处理的继代第 3~ 5天的墨西哥黑甜玉米( Zea mays L.cv.Sccharina F.N igera)胚性悬浮组织原生质体为供体 ,使用 PEG的方法诱导融合。融合再生的 1 8个单细胞克隆的愈伤组织经形态学比较、染色体检查、同工酶分析、5 Sr DNA间隔序列分析 ,确认克隆 1为杂种愈伤组织 ,杂种愈伤组织再生出来的白化苗未进行杂种鉴定。同时 。 陈凡国 夏光敏 张学勇关键词:普通小麦 玉米 紫外线 白化苗 体细胞杂交 偃麦草基因组组成及新物种形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1999年 张学勇 董玉琛关键词:染色体配对 新物种 八倍体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 作物品种资源 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 被引量:187 2003年 对中国普通小麦种质资源构建了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别构建。按栽培区(地理生态区)分组。地方品种按亚区分为28组,选育品种按大区分为10组。各组内在21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平方根法取样,并依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遗传丰富度加以调整。提出在生产上或育种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品种为必选材料。初步选定的材料经种植核对,淘汰错杂后,产生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全部供试材料11694份,初选核心种质3283份,取样比例为28.18%。选育品种全部11441份,初选核心种质1684份,取样比例为14.9%。计划经分子标记分析,最后核心种质的比例占全部种质的10%左右。根据全部材料21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测验,初选核心种质,除芒和壳两性状外,与全部种质的遗传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讨论了初选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指出陕南鄂西山地和汾渭谷地是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变异多样性的富集地。育成品种多样性程度以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为最高。 董玉琛 曹永生 张学勇 刘三才 王兰芬 游光霞 庞斌双 李立会 贾继增关键词:普通小麦 核心种质 种质资源 选育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毛穗赖草(Leymus paboanus)的杂交,杂种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5 1992年 以3个普通小麦品种富可(Fuhuko)、中国春(Chinese Spring)及小偃759和毛穗赖草杂交,发现三个品种都可与毛穗赖草杂交,其中Fuhuko×L.paboanus平均结实率高达17.6%,杂种只有发育不全的幼胚而无胚乳。对杂种幼胚在N_6+1—2mg/11BA+0.5mgGA_3或MS(其中NH_4NO_3含量降低一半)附加1mg/1IBA的培养基上进行保姆培养,部分幼胚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大部分幼胚死亡,并且在MS(1/2NH_4NO_3)培养基上,两个胚(Fuhuko×L.psboanus)形成质量很差的小愈伤组织,对其进行改良培养,建立了两个杂种胚性无性细胞系(一个生长很快,另一个相对较慢)。杂种愈伤组织在附加1mg/1IBA的MS或N_6培养基以及附加(0.5mg NAA+0.5mgKT)/1的MS(1/2NH_4NO_3)分化培养基上均可高频率产生再生植株。同时发现:1.将MS培养基中硝酸铵的含量降低一半,可显著提高植株再生频率;2.降低分化培养基中生长素(如IBA,NAA)的含量,加入少量的细胞激动素(如0.5 mg/1KT)可促使大量胚状体萌发,产生正常植株,使绿苗中90.0%以上的植株来自胚状体发生途径。细胞学观察表明:幼胚直接成苗的杂种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很稳定,2n=63+1B,和预期结果相符;而杂种愈伤组组再生植株染色体数极不稳定,不同株间染色体数不同,即使同一根尖中不同的细胞染色体数也有很大差异。 张学勇 董玉琛 杨欣明 李翠钗关键词:杂种 植株再生 一种辅助筛选不同千粒重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标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筛选不同千粒重小麦的方法及其专用标记。本发明公布的方法是检测待测小麦基因组DNA中序列2所示核苷酸自5′末端第2708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是A还是G,确定待测小麦的基因型是AA还是GG;所述AA基因型为序... 宿振起 郝晨阳 王兰芬 董玉琛 张学勇文献传递 小麦粒重基因5B基因组序列SNP的挖掘和KASP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小麦粒重基因5B基因组序列SNP的挖掘和KASP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籽粒性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待测小麦的基因组DNA中基于SNP883位点的基因型为AA基因型、GG... 刘红霞 司雪梅 肖艾布·乌尔万·拉赫曼 张学勇小麦TaZIM1-7A蛋白在调控作物抽穗期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TaZIM1‑7A蛋白在调控作物抽穗期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TaZIM1‑7A蛋白或其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植物抽穗期中的应用;所述TaZIM1‑7A蛋白的序列为SEQ ID No.1,或将其经过一个或几... 柳洪 李甜 王雅美 郑军 李慧芳 郝晨阳 张学勇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