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强
- 作品数:9 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昭苏马场不同建植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稳定性研究
- 对严重退化天然草地翻耕,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是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草地高产、稳产的有利保证。本研究以昭苏马场不同建植年限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该人工草地豆禾牧草比例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
- 张强强
- 关键词:混播方式人工草地植物特征土壤特征
- 不同建植年限混播人工草地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被引量:19
- 2011年
- 为了探讨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的特征和变化规律,采用扩散系数、负二项式K值、聚块指数、聚集强度等4项指标,对建植1~3年的混播人工草地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分析表明,随建植年限的延长,主要植物种群中播入种的分布类型,由建植当年的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均变为3年时的全部集群分布状态,非播入种的分布类型由建植当年的全部随机分布状态,均变为3年时的全部集群分布状态;草地建植3年内,主要种通过种内、种间作用对聚集程度进行了调整。播入种的聚集程度绝大多数呈先减弱后增强趋势,3年草地非播入种的聚集程度较1年和2年的明显增强,形成了草地建植3年时种间共存的暂稳定状态。
- 张强强靳瑰丽朱进忠李海谭小海
- 关键词:混播人工草地种群
- 巴尔鲁克山地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对建植2~4年旱作混播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各类群所占比例、地下生物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建植年限的延长,人工草地上生物量动态总体呈"慢(初期)-快(中期)-慢(后期)"的"S"型变化模式,地上生物量逐年增加;草地群落中,禾本科草替代豆科草的速率逐渐加快;垂直分布上,0~30cm地下生物总量逐年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积累在时空分配上趋于合理化,对资源的竞争趋于平稳,有助于草地建植4年内生产和生态上的稳定性。
- 陈明辉张强强
- 关键词:旱作混播人工草地生物量
- 新疆伊犁不同建植年限混播栽培草地植物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对新疆伊犁不同建植年限混播栽培草地植物多样性分析表明,随建植年限的延长,栽培草地丰富度指数呈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表现出先减后增趋势,生态优势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这种变化促进了原生群落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建植3年的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达到最高,表现出建植3年(Ⅲ)>建植1年(Ⅰ)>建植2年(Ⅱ)的规律。β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草地建植年限的延长,相邻梯度间物种替代速率以较小的增幅增加,群落相似程度逐渐降低。草地群落达到了一个由生产稳定性向生态稳定性过渡的暂稳定状态。
- 张强强朱进忠靳瑰丽李海
- 关键词:混播栽培草地群落多样性
- 新疆塔额垦区161团退化人工草地更新复壮技术研究试验
- 2016年
- 安排三水平三因子复壮试验,通过除杂、深切根、施肥等方式,对建植3~4年的旱地紫花苜蓿进行更新复壮。试验结果:施肥结合深切根是最有效的复壮措施,施用尿素150kg/hm^2、普钙105kg/hm^2、硫酸钾30kg/hm^2,深切根15cm为最佳技术组合,2年平均牧草产量比对照组高1.3倍,草地营养结构也大为改善。
- 杨雪景亚平张强强李福星
- 关键词:人工草地更新复壮
- 新疆兵团农九师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效益初探被引量:8
- 2013年
- 新疆生产建设兵刚农九师是新疆著名的边境草原区,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草地退化严重。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十二五”期间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这一惠民利牧政策,兵团也被列入政策范围之内。
- 张强强景亚平杨雪
- 关键词:草原生态保护新疆兵团国务院总理自然因素草地退化
- 高寒地区苜蓿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被引量:16
- 2018年
- 高寒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近1/3,也是我国天然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和传统的畜牧业基地,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天然草地退化严重,草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低下,草畜矛盾突出.优质人工草地种植规模小和产业化水平低是我国草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力发展优质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是破解我国目前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本文结合国内外苜蓿生产和市场现状,探讨了我国苜蓿种植和产业发展的不足与解决办法.同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高寒地区调研等,明确高寒地区发展苜蓿人工草地在促进当地环境友好型草牧业发展中的作用.针对我国优质抗寒苜蓿品种少、越冬技术不足等问题,归纳总结出高寒地区品种选择、选地与整地、播种技术、密度控制、根瘤菌(Rhizobium)接种、水肥管理和刈割等一整套技术与相应理论,为我国高寒地区优质苜蓿种植与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推进我国草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 张文浩侯龙鱼杨杰宋世环毛小涛张强强张强强白文明周青平
- 关键词:苜蓿人工草地高寒地区
- 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动态研究被引量:69
- 2010年
- 以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6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6、5、4、3及豆禾比为5∶5、4∶6、3∶7的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测定株高、相对密度(RD)、相对产量总和(RYT)及竞争力(CR),比较其种间竞争的相对激烈程度及种间竞争关系动态,探讨不同混播方式豆禾混播草地稳定持续利用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各混播处理禾草、红三叶株高均低于单播处理,混播红豆草、紫花苜蓿则高于单播,2009年5月16日~7月1日是株高增长的快速期;各混播处理下RD1和RDg值在各测定时期均显著高于1(P〈0.05),5月16日~6月1日期间RDl和RDg值出现了峰值,豆禾比越高则RDl值越低、RDg值越高;各混播处理下RYT值仅在5月16日显著高于1(P〈0.05),且出现了明显的夏季低谷期;5月1日~6月16日禾草CRi值逐渐下降,豆科牧草CRj值逐渐上升,之后禾草CRi值上升,豆科牧草CRj值下降,禾草竞争力大部分时期大于豆科牧草。说明不同混播种类和混播比例组合主要通过光资源竞争改变种间竞争关系,而温度对豆禾混播牧草种间竞争关系也有明显影响。
- 郑伟朱进忠库尔班张强强加娜尔古丽李海
- 关键词:混播比例种间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