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芳
-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GDF9和BMP15在PCOS患者刺激周期卵母细胞不同成熟阶段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 探讨卵源性因子——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因男方因素不孕的卵巢功能正常妇女刺激周期卵母细胞不同成熟阶段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12例PCOS患者(PCOS组)的25个卵母细胞[9个胚泡(CV)期,9个MⅠ期和7个M Ⅱ期]和56例卵巢功能正常妇女(对照组)的82个卵母细胞(29个GV期,26个MⅠ期和27个MⅡ期),采用巢式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妇女不同成熟阶段的卵母细胞中GDF9和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GDF9 mRNA的表达水平:PCOS组GV、MⅠ、MⅡ期卵母细胞GDF9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4.8(4.2 ~529.0)、27.6(9.8~172.7)和49.0(0.2~65.9),对照组GV、MⅠ、MⅡ期卵母细胞GDF9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49.9(55.4 ~ 387.9)、29.9(2.5 ~205.8)和657.8(149.4 ~1376.2),两组妇女MⅡ期卵母细胞GDF9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妇女GV、MⅠ期卵母细胞GDF9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不同成熟阶段卵母细胞GDF9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成熟阶段卵母细胞GDF9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2)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PCOS组GV、MⅠ、MⅡ期卵母细胞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0.1 ~22.0)、3.2(0.6~55.0)和6.4(3.2~8.5),对照组GV、MⅠ、MⅡ期卵母细胞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1.6(6.5 ~96.1)、4.0(2.0~10.4)和49.7(2.3 ~139.5),两组妇女GV期卵母细胞BMP15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MⅠ、MⅡ期卵母细胞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不同成熟阶段卵母细胞BMP15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成熟阶段卵母�
- 魏莉娜方丛黄睿李俐琳张敏芳梁晓燕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母细胞
- 人类早期体外发育停滞胚胎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技术全基因组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人类早期体外发育停滞胚胎染色体整倍体性,探索早期胚胎发育停滞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关系,为胚胎发育停滞机制的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方法选择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的胚胎13枚:四细胞期停滞胚胎5枚,八细胞期停滞胚胎4枚,囊胚4枚,分别进行活检、全基因组扩增、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基因芯片分析。结果5枚四细胞期停滞胚胎有2枚染色体整倍体性正常。4枚八细胞期停滞胚胎均为非整倍体。4枚囊胚中仅1枚形态较差的囊胚染色体存在微缺失,另3枚形态学评分分别为好、中、差的囊胚均为整倍体。另外对卵裂期停滞的4枚胚胎取不同活检细胞分别观察,除1例扩增失败、1例均为整倍体外,剩余2枚胚胎不同卵裂球染色体整倍体性不一致,即存在嵌合现象。结论卵裂期停滞胚胎及形态学差的囊胚染色体整倍体性可为正常,早期胚胎嵌合普遍,提示胚胎发育停滞的机制可能不仅是由染色体非整倍体导致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岳超敏方丛李俐琳汪翔张敏芳
- 关键词:嵌合
- 睾丸显微取精ICSI的治疗结局
- 张靖刘贵华赵鲁刚梁晓燕黄睿方丛张敏芳汪中扬
- 两次移植提高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率的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妊娠率通常在40%~50%左右,对于首次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成功率可达60%,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多次1VF—ET后仍然失败,此部分患者再次行IVF的成功率低于总体的成功率,
- 方丛黄睿李婷婷贾磊李俐琳张敏芳梁晓燕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种植率
- 人早期胚胎解冻后氨基酸代谢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冻融胚胎解冻后的氨基酸代谢水平,研究人类早期胚胎解冻后的氨基酸代谢规律,为确定冻融胚胎解冻后的适宜移植时机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9-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13例患者共18个取卵后第3日6~8细胞废弃胚胎,20μl囊胚培养液微滴中单独培养2 h后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分别于冷冻前2 h、解冻后1/2、1、2、4、6、24 h收集胚胎培养液微滴15μl,同一培养皿中未培养胚胎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标本中20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观察胚胎冷冻前、解冻后不同时间点氨基酸代谢的变化。结果:HPLC检测发现,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谷氨酰胺、组氨酸、色氨酸及赖氨酸在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没有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或降低;其余16种氨基酸在冷冻前和解冻后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解冻后1 h胚胎培养液中20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较相应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增加,且氨基酸增加量和氨基酸转换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2 h胚胎培养液中20种氨基酸浓度也较空白对照组增加,解冻后2、6及24h氨基酸增加量和冷冻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冻后1/2、4、6及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减少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1/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增加量低于冷冻前(P<0.05),氨基酸转换量也低于冷冻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冻后24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转换量高于冷冻前(P<0.05);解冻后1/2、4及6 h胚胎培养液中氨基酸转换量低于解冻后1 h(P<0.05)。结论:人类早期胚胎解冻后1/2 h已经从冷冻时的代谢停滞状态恢复,开始了氨基酸代谢,此时氨基酸代谢水平已接近于胚胎冷冻前的状态。
- 唐杰方丛李婷婷张敏芳梁晓燕
- 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氨基酸代谢高效液相色谱
- 移植复苏周期第5日和第6日冻融囊胚发育潜能的比较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比较移植复苏周期第5日(D5)、第6日(D6)冻融囊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D5和D6囊胚的发育潜能。方法收集行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480个周期及双囊胚移植78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冻融时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分为4组:单囊胚D5移植组(SET-D5组,255个周期),单囊胚D6移植组(SET-D6组,225个周期),双囊胚D5移植组(DET-D5组,475个周期)和双囊胚D6移植组(DET-D6组,308个周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 SET-D5组比SET-D6组获得了较高的临床妊娠率(58.8%比35.1%,P<0.01)和种植率(60.0%比34.2%,P<0.01)。DETD5组的临床妊娠率(69.5%比51.9%,P<0.01)、种植率(53.4%比34.9%,P<0.01)也明显高于DET-D6组。对于同一发育时间,无论移植1枚还是2枚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苏周期移植D5囊胚比D6可以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D5胚胎具有更好的发育潜能。
- 贾磊岳超敏宫晓方丛张敏芳梁晓燕
- 关键词:玻璃化冷冻囊胚移植
- 体外囊胚培养是否较体内损耗更多的胚胎
- 目的:分析体外囊胚培养是否会损耗更多的卵裂期胚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第一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患者,选择女方<40岁...
- 方丛黄睿张敏芳梁晓燕
- 钙离子载体A23187激活卵母细胞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Ca^2+载体A23187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患者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因前次ICSI受精失败或低下[双原核(2PN)受精率≤30%],再次行ICSI助孕时采用Ca^2+载体A23187激活的43名患者资料。根据前次受精情况将患者分为受精失败和受精低下组、射出精子组和睾丸精子组,激活周期与既往ICSI周期自身对照。结果受精失败、受精低下、睾丸精子和射出精子各组激活周期的2PN受精率显著高于既往ICSI周期(分别为41.9%比0,P<0.001;44.3%比16.5%,P<0.001;36.5%比13.5%,P=0.004;43.1%比11.1%,P<0.001);受精低下组和射出精子组激活周期每周期可移植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较既往周期提高(P均<0.05);激活周期最终获得9例健康活产婴儿。结论Ca^2+载体A23187辅助激活能够提高既往ICSI受精失败或低下患者的受精率,并能改善使用射出精子ICSI患者的胚胎情况及临床结局。
- 周怡李婷婷贾磊孙鹏张敏芳方丛
- 关键词: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受精
- 生长分化因子9和骨形态生成蛋白15在未刺激PCOS卵巢组织的异常表达
- 目的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生成蛋白15(BMP15)是两种主要的卵源性生长因子,在卵泡发育的整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卵泡发育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典型的卵泡发育障碍性疾病,病理...
- 魏莉娜方丛黄睿李俐琳张敏芳梁晓燕
- 文献传递
- 获单卵或双卵周期体外受精方式对治疗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胚胎移植(ET)168个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资料,比较常规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7%和63.8%,P<0.05);IVF组有24.5%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9.7%(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不正常时,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9%和55.6%,P<0.05);IVF组有34.8%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14.3%(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正常时及<35岁、精液参数正常或不正常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获卵数为1~2个的周期采用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因此我们不建议全部行ICSI治疗,男方精液参数正常或处于临界状态建议行IVF治疗。
- 唐杰方丛李涛张敏芳刘瑜亮
- 关键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卵巢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