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霖

作品数:122 被引量:504H指数:1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7篇腰椎
  • 44篇椎间盘
  • 33篇椎管
  • 30篇颈椎
  • 23篇成形术
  • 22篇椎间盘镜
  • 22篇微创
  • 21篇腰椎间盘
  • 21篇颈椎病
  • 19篇手术
  • 19篇脊髓
  • 18篇后路
  • 16篇髓型
  • 16篇椎间盘突出
  • 15篇腰椎间盘突出
  • 15篇腰椎间盘突出...
  • 15篇突出症
  • 15篇椎间盘突出症
  • 15篇椎间融合
  • 14篇骨折

机构

  • 106篇郑州大学第一...
  • 10篇河南医科大学...
  • 5篇郑州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台湾大学
  • 2篇河南油田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郑州市第五人...
  • 1篇平顶山市第一...

作者

  • 122篇张春霖
  • 37篇严旭
  • 17篇王闯建
  • 16篇李莹
  • 11篇王义生
  • 10篇宁永明
  • 10篇王铮
  • 9篇王经宇
  • 9篇李东哲
  • 8篇朱红鹤
  • 8篇张昌盛
  • 7篇翟福英
  • 7篇刘宏建
  • 7篇王利民
  • 7篇吴学建
  • 6篇娄朝晖
  • 5篇崔峰
  • 5篇赵玉果
  • 5篇郭俊杰
  • 5篇曾昭峰

传媒

  • 18篇中国实用医刊
  • 18篇中国组织工程...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医药论坛杂志
  • 6篇河南外科学杂...
  • 5篇河南医学研究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医正骨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河南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12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间盘镜与常规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内固定腰椎后路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1月单节段腰椎不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开放组与MED组,各30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并于椎间融合后4~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MED组与开放组比较,患者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P<0.05).术后MED组疗效优的病例显著多于常规开放组(P<0.05).结论 椎间盘镜选择性应用于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较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康复快和疗效好等特点.
魏思奇张春霖李保良王建民
关键词:椎间融合微创脊柱外科后路椎间盘镜腰椎不稳椎间融合术
经皮穿刺斜入路置入单枚膨胀式腰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试验
2009年
背景:各种椎间融合器(cage)已相继被用于腰椎椎间融合,其力学性能良好,临床效果满意。常规的后路融合要平行置入双枚cage,但有学者提出可以斜向置入单枚cage的方法。目的:实验设计方案特点在于将膨胀式cage和斜向置入单枚cage的方法相结合,通过人体外的生物力学试验,以得到一种在临床上能满足治疗要求而创伤更小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抽样对照实验,于2005-05/2008-05在上海生物力学工程研究所完成。材料: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采用仿制的以色列Disc-O-Tech公司生产的B-TwinCage。小牛新鲜腰椎标本自购自备。方法:用18具小牛腰椎运动功能单位进行生物力学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单枚斜向组及双枚平行组各6个。先测试对照组完整标本力学性能而后分组置入进行力学试验。采用WE-10A液压万能试验机,对标本进行轴向中心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扭转刚度试验。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标本的轴向刚度及扭转刚度结果。结果:双枚cage置入组比单枚cage置入组的轴向刚度高,但只有轴向中心压缩和后伸运动方向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扭转刚度单枚cage置入组较双枚cage置入组高(P<0.05)。结论:经皮穿刺斜入路放置单枚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进行椎间骨融合从理论上是可行的;置入膨胀式融合器的腰椎功能单元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增强,其楔形形状有一定作用;与经侧后路斜向置入单枚cage相比,经后路平行置入双枚cage的轴向稳定性高,但扭转稳定性低。
郭江张春霖
关键词:经皮穿刺腰椎脊柱融合生物力学
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单纯融合器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评估被引量:3
2020年
背景: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发病人数逐年增高,可引起患者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或者下肢区域性感觉麻木等症状,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尝试各种微创治疗术式,如何进一步减小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提高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经单侧入路单纯膨胀式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于2012至2014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单侧椎板小开窗减压并置入双枚膨胀式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试验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单节段者6例,二节段者20例,三节段者9例,共73个椎体间行融合,随访60-85个月,平均(70.17±5.40)个月;②35例患者手术时间35-75 min,平均(53.49±9.13)min,术中出血量50-250m L,平均(114.86±54.23)m L;③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术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给予补液及止痛治疗3 d后头痛消失。切口愈合不良1例,给予负压封闭引流1周后愈合;④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病变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复查时31个(42.5%)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25个(34.2%)达到可能融合,17个(23.3%)未融合;术后1年复查时51个(69.9%)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22个(30.1%)达到可能融合;术后2年复查时57个(78.1%)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16个(21.9%)达到可能融合;末次随访复查时62个(84.9%)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11个(15.1%)达到可能融合;⑤末次随访时发现融合器移位1例,因无症状嘱患者定期复查;⑥结果提示,椎间盘镜下单纯膨胀式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是一种�
张春霖尚利杰严旭曹争明邵成龙冯阳
关键词:腰椎失稳症椎间盘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椎间融合
Quadrant系统辅助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前瞻性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前瞻性比较分析Quadrant系统辅助改良TLIF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共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27—72岁,平均52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改良TLIF手术以及传统PLIF手术。术后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滑脱角、Taillard指数,腰椎cT以判定植骨融合率。术后3个月MRI检查多裂肌节段,评价融合节段多裂肌损伤情况。临床结果评定采用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评分,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优良率。[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腰痛和下肢放射性麻痛等临床症状均有效缓解,在术后1个月腰痛缓解程度(VAS)、生活质量改善(Oswestry)、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口长度等方面,改良TLIF组均优于传统PLIF组(P〈0.05)。术后随访18—50个月,平均26.4个月,患者末次随访时滑脱角、Taillard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5例获可疑融合,融合率93.4%。末次随访时疼痛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优良率,微创改良TLIF组92.1%,传统PLIF组为94.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微创改良TLIF组12例患者接受腰椎MRI手术节段扫描,T2弛豫时间为(102.8±16.46)ms,PLIF组14例患者他弛豫时间为(314.5±25.61)ms,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0.05)。[结论]改良TLIF术式创伤更小,术后康复快,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唐恒涛翟福英王利民张春霖
关键词:腰椎滑脱TLIF微创
腰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吴青坡张春霖
关键词:腰椎间盘切除术腰椎不稳
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腰椎弓根标准轴位引导置针被引量:17
2010年
背景: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学效果,是目前脊柱外科常用的技术。各种各样的经椎弓根引导置入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导航等,均存在一定的失误率,误置会导致严重后果。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在椎弓根标准轴位透视引导下置入导针,以期为临床探索一种精准度更高、操作更为简便的经椎弓根穿刺或置入方法。方法:取6具干燥腰椎体标本(L1~L5),置针前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后,测量椎弓根中心轴线与椎体自身矢状面的夹角α,以及它与椎体上终板前后缘连线所在平面的夹角β。术中C臂机透视确定腰椎骨标准正位像后,依据α与β角度将其向目标侧椎弓根旋转,进行椎弓根标准轴位投照,遥操作机器人,令导针沿椎弓根近圆环状投影的中心置入。置针后摄椎体侧位像、轴位像观察导针的位置,并行CT扫描测量针道α及β角。结果与结论:60个椎弓根均成功置入导针,置针后椎体X射线侧位像、轴位像及CT扫描横断面图像显示导针位于椎弓根中心,均未见导针接触或穿破椎弓根骨皮质。提示椎弓根标准轴位投照引导下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置针,是一种精准度高、可靠安全的新方法,操作简便,并能减少或避免射线暴露。
张春霖赵玉果张昌盛王铮崔峰
关键词:导航脊柱机器人腰椎椎弓根
腰椎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智能化方案的制订及应用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制订腰椎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智能化方案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便利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脊柱病区腰椎术后患者,其中2018年5月—2019年2月115例为试验组,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依托骨科远程辅助诊断智能机器人及自控镇痛电子泵,实施疼痛管理智能化方案;2017年12月—2018年3月120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疼痛管理及康复的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护士疼痛评估时间、患者疼痛控制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最严重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镇痛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椎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智能化可提高疼痛管理的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结局,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徐慧萍赵辉李东哲关丽娜梅展展张春霖刘延锦
关键词:腰椎手术智能化疼痛管理护理
钛板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2008年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钛板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1999年9月至2007年6月,应用钛板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40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随访35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评分法)对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根据影像学资料分别测量术前、术后的椎管骨性面积和矢状径。结果35例患者获随访6—73个月。术后最终随访JOA评分14.37分,术后行MRI、CT扫描,显示脊髓减压良好和椎板掀开的角度均处于35°~45°,开门宽度平均8mm。术前、术后的椎管骨性面积和矢状径均明显增加。结论“钛板固定法”扩大成形术操作较为简单,维持“开门”安全可靠,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减少、减轻“轴性症状”和神经根症状的发生。
姜文涛张春霖姚杰王义生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CMEL)对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8例CMEL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随访时长、椎间盘突出类型等信息,通过MRI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突出椎间盘的体积,按Odom标准及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疗效。结果: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20~72(54.5±11.4)岁;病程3~36(10.1±9.9)个月;随访7 d^76个月。共观察到88个椎间盘突出,其中90.9%(80/88)椎间盘突出体积缩小。不同类型椎间盘突出体积缩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按Odom标准优良率为89.3%。结论:CMEL可以延缓患者颈椎间盘退变,临床疗效良好。
李莹王永魁尚利杰张春霖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脊髓型颈椎病
MED下单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MED下单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MED)经单侧椎板开窗入路置入双枚端膨胀融合器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的5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87.0±11.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0.1±62.3) ml。其中49例得到完全复位,8例行原位固定融合。术后随访20~35个月,平均(28.1±6.2)个月。临床疗效:优42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为91.2%。48例得到坚固融合(84.2%),9例可能融合(15.8%)。术中发生硬膜撕裂1例,无1例发生神经损伤及死亡。结论 MED下单侧入路椎间融合术可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
魏昱博张春霖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MED融合器腰椎融合术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